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優質護理服務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護理人員均為我院女性護理人員,共4名,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37歲,平均年齡(27.5±5.3)歲;學歷:中專學歷0名、專科學歷4名、大學及以上0名;職稱:護士2名、護師1名、主管護師1名。
1.2方法
統一護理人員對基礎護理的認識。一是加強基礎理論學習,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和專題講座形式對護理人員進行統一學習培訓,讓護理人員領悟基礎護理的基本內容以及護理工作對患者的重要性。二是實踐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后,要求護理人員結合實際護理工作,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護理工作中,護理隊伍主管統一考核護理人員踐行優質護理理念及理論知識情況。
1.3統計學分析
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識知曉程度得分顯著提高,護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識知曉程度與實施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分別對80例患者的護理服務,出現護理差錯的幾率分別為26.25%和3.75%,患者滿意度分別為78.75%、98.75%,護理前后出現的護理差錯幾率與滿意度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采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通過臨床觀察分析,觀察組患者術前有焦慮情緒者28例(87.5%),術后降至17例(53.1%),術前、術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術后焦慮情緒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患者易表現為悲觀失望、自我感覺欠佳、睡眠障礙、對日常生活不感興趣、活動減少,有的患者會產生自殺意念,甚至出現自殺行為;多見于乳腺切除術、顏面手術、眼球摘除術、甲狀腺切除術、絕育術、子宮全切術、卵巢術、摘除術、腸切除術、截肢等,患者因術后容貌受到影響、軀體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或生理功能受到影響而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生殖器官手術的患者可出現心理障礙和障礙,患者擔心影響夫妻關系和家庭生活,隔絕狀態而產生“感覺被剝奪感”的心理反應。四肢手術后不能行走運動的患者,易產生自卑、依賴、無能的心理反應。以上患者術后可能變為“心理傷殘者”,其均需要廣泛的社會支持,包括個人、家庭、團體與社會綜合進行心理干預。
手術室是為患者施行手術治療而設立的職能部門,其特點是無菌要求嚴格、專業技術性強。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者必須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術、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管理能力,默契地配合手術醫生,嚴格遵循無菌原則,保護患者不受感染,緩解患者的恐懼和無助,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建立手術室與病房、重癥監護室、麻醉復蘇室、急診室、新生兒監護室等相關科室患者交接流程,設計并制作《手術患者信息卡》,交接雙方準確記錄患者身份信息及手術相關信息、患者接送時間、隨身攜帶的手術用物等,確保手術患者交接安全。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兒科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108例,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齡8個月~7歲,平均年齡為(3.9±3.3)歲。病程為:5d~1個月。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4例,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8個月~6.5歲,平均年齡為(3.8±3.1)歲;對照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9個月~7歲,平均年齡為(3.9±3.4)歲;所有患者均需在兒科住院治療,排除其他重大臟器及基礎性疾病。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于對照組的患兒實施常規的護理方法,及時安置患兒床位,觀察患兒病癥,對患兒及家屬進行用藥叮囑及護理宣導。而對于觀察組的患者在實行常規護理的情況下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實行方法如下:
1.2.1營造和諧溫馨的住院環境
根據兒科病房的患者特點,結合患兒的心理及日常行為活動為其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病區環境,如為患兒設立活動室,在活動室為患兒提供不同種類發散思維的兒童玩具,在病房的墻壁上為其粘貼上可愛的圖畫或者可愛的小動物圖片,病房裝飾的電視機為患兒播放喜愛的動畫片等,病房的的窗簾與被褥要打破傳統的白色以溫馨的卡通溫暖的花色為主,特別是護理人員的工作服裝更要打破傳統的白色,以消除患兒的緊張與恐懼心理,適應兒童的心理發育特征,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同時,在病房設立快捷方便的傳呼設置,以確保患者可以隨時得到護理人員的幫助。在病區的走廊上設立信息欄,在走廊墻壁上貼有溫馨提示、愛心語、祝福語等,不僅可以為其營造和諧溫馨的住院環境更容易拉近患兒與家屬的距離,減輕患兒的痛苦積極配合治療。
1.2.2加強對患者家屬健康宣導
醫護人員要為患者家屬進行全面的健康指導,從入院、住院指導出院后均要進行健康指導。內容大致包括:患兒的合理飲食、用藥指導及疾病防治等。在病房為其擺放各種關于健康教育的書籍資料,在病區走廊的墻壁上粘貼并擺放常見疾病的預防常識及健康知識,配有圖文畫面活潑生動,從而有效吸引患兒及家屬的注意力,每月要定時進行更新。根據兒童與家屬的先有認知水平采用適當的宣導方式,可以對其進行口頭教育、文字教育、師范教育等,在進行健康宣導時,要注重互動性,對于講解的重點要及時給予講解與演示,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宣導加強記憶。同時,定期與患者家屬舉行交流活動,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為醫院與患兒及其家屬之間建造信息交流平臺,促建醫院的進步。
1.2.3優化護理服務基本流程
對常規的護理流程進行優化,改變護理工作功能制的護理模式,實行責任制,將其落實到整體的護理流程,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護理。例如,新入院患者接診、檢查、輸液等流程進行對接,踐行無縫隙的優質服務:熱心接待—耐心講解—細心觀察—誠心幫助—溫暖出院—愛心回訪;一系列的護理模式。同時,將科內的護士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由1名責任組長,1名副組長,2名主要責任護士與2名基礎護士組成。其中,組長與責任護士主要負責每個人均要負責護理一定數量的患者,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包括:日常生活護理、基本護理、病癥觀察、溝通、治療、健康指導等,基礎護士則承擔床位分管的生活與基礎護理,從而確保患者需要進行的各項護理落實到位。
1.2.4提高團隊內部建設
護理人員要加強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團隊內部建設,規范優化護理服務。醫院定期對醫護人員組織學習,學習醫院的禮儀文化知識,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嚴格恪守自尊、自愛、自重、自強的職業道德。由于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會給患者及家屬帶有極為深刻的影響,因此堅決禁止護士“冷淡、推脫、頂撞、強硬、拖拉”等現象的發生。對護理人員的儀容、儀表、言語等進行明確的規定,均要按照賓館式的禮儀服務,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微笑服務的同時還要做到“六聲”:來有迎聲、走有送聲、護理治療有請聲、醫患合作有謝聲、病房巡視有問聲、工作不足有歉聲。還要積極主動的關心患兒,與患兒多接觸、夸獎、擁抱,與患兒家屬多溝通,請家屬多配合,從而創建和諧穩定的醫患關系。
1.2.5完善護理制度
對護士進行績效考核建立完善合理護理制度是確保優質護理工作能夠正常運行的基礎,在制定護理管理制度時一定要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從而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是護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程序化。醫護人員應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執行,提供護理質量,同時還要結合臨床護理工作的實際性,對患兒護理管理手冊、兒科護理流程、兒科護理標準等制度進行量化、細化,為提高臨床兒科護理質量提供科學合理的管理依據。同時,對護士進行績效考核,改變以前的獎金分配制度,按照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工作質量、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考核。并且定期開展考核比賽,設立考核項目,加、減分項,獎勵先進員工,督促后進員工,以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1.2.6完善后勤部門的保障系統
對兒科后勤部門進行完善使其工作社會化。在科室內除了配備基礎的護理設施以外,增加小方凳、桶、沐浴盆、嬰兒推車、電吹風、微波爐等生活必須設施,以方便患兒各個環節使用。同時,患者陪檢、領取醫療物品、送醫療標本等非護理類的工作都可以由相關部門完成,從而有效的保證護士為患者進行心理輔導與健康宣導的時間,有效提高護理效率。
1.3評定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兒及家屬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對于患兒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間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采用不急實名制,收集每個月的護理質量考核表,對兩組的護理質量患者評分進行對比,將其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平均滿意率=(很滿意+滿意)/總抽查數×100%
1.4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方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兒及家屬滿意度對比發現:觀察組的平均滿意率為(87.0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由于兒童自身機體功能尚未成熟,自身免疫力較差,一般病情變化較快,病情較為復雜,在兒科護理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如何有效提高兒科護理質量,避免各種不必要因素的發生,提高患兒與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已然成為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是當今護理新模式,要求臨床護理工作者要以患者為核心,以愛護、尊重患者為原則,全面落實頒布政策順應時代潮流,從而有效的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減少或避免醫療糾紛,全面推動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進步。本實驗表明:實施優質護理的觀察組患兒及家屬的平均滿意率為(87.03%);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兒及家屬平均滿意率為(66.67%),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對于患兒實施優化護理要比實施常規護理更有助于患兒盡早康復,促進醫患之間的關系,同時提升醫院在醫學界的地位。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