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數學慕課下教學模式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MOOC已經在中國蓬勃成長,它實現了公平教育,學習者可以免費學到名校名師的優秀課程。但MOOC缺少課堂教學的面對面交流,許多隱性知識是無法體現的。從教學現狀分析出發,對MOOC和SPOC進行比較,結合課堂教學,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翻轉課堂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提出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的新教學模式,并通過高等數學教學實踐驗證,這種模式對培養學生的知識掌握、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有著優越性,以期對其他課程的建設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慕課;高等數學;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MOOC(慕課)是近幾年來興起的網絡教學模式。慕課時代的到來,沖擊著現代的高等教育模式,形成互聯網+教育模式。近幾年中國上海小學數學教師赴英國進行“中國式教學”的效果可以看出,中國式教學在基礎教育階段是好的,但表現出水土不服。如果改進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相信在英國也同樣受歡迎。本課題將以高等數學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利用慕課教學結合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優勢互補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現狀分析
(一)傳統教學,形式單一當前,很多的高等數學教學采取的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班級教學模式,這類模式其實主要是以傳授相關的知識為目的,形成以教師引導、講解、答疑、布置練習環節,其實是教師主體,這一傳統的模式,在學生努力學習的情況下,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連貫性、枯燥性會削弱學生的整體的積極性,因而越來越不好學。為了改變這一現象,許多老師開始嘗試用移動端軟件藍墨云、雨課堂來教學,效果有所提高。但教學改革,不是一個軟件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教學指導思想的升華。
(二)教師主導,知識教學目前,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觀念進行了一些改變,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引導學生的學,但忽略了興趣,忽略了應用和整體效果,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進行指導性的教學,課程知識為根本目標,眼光局限于45分鐘的課堂教學,難以真正地認識到教學模式自身存在的問題。
(三)學習乏味,弱于創新學習數學知識,無論是工科專業還是財會專業或是小學教育專業,都會覺得不容易,且缺乏興趣。數學因其邏輯性、前后聯系性及復雜計算性及推理性、解題方法多樣性和數學的枯燥性,使得許多學生學習數學難以為繼,即使布置了實際應用問題,學生思維跟不上,導致淺嘗即止,弱化了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以上情況,屬于教學實際的現狀。在線課程隨著網絡的發展而興起,如超星公司的泛雅平臺,云朵課堂,以及時代光華eln企業學習在線,自然,教師們都想著如何借助在線課程,改進教學模式,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二、MOOC與SPOC的比較
關于“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至今無人能回答。目前高校培養出的學生依然存在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差、不能吃苦耐勞等問題,因此,要探究其根源,可以從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評價標準甚至教育體制等多方面考量,但更需要從課堂教學模式的角度來研究,教學模式的不同會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因為模式是教學文化的具體表現,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取向。在“互聯網+教育”的環境下,MOOC模式蓬勃發展。在MOOC推進的過程中,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是MOOC課程的高輟學率和低完成率。MOOC的教學活動大多是以知識為中心的理解類教學活動,對于知識的理解是掌握知識的基礎,但只停留在理解程度又是遠遠不夠的。與知識理解相配套的拓展閱讀思考、實際操作演示和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很難通過網絡完成。因此,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教師紛紛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關于后MOOC時代在線課程發展方向的設想。在探索的過程中,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模式應運而生。SPOC中的small小規模相對于MOOC中的Massive而言;Private限制性相對于MOOC中的Open而言。SPOC給學生提供完整的教育經歷。相比較MOOC而言,SPOC教學模式是MOOC和課堂面授優點的結合,尤其適合我國高校集中式管理的模式[2]。
三、SPOC的教學實踐教學中,我們采用超星公司的泛雅
在線平臺來制作在線課程,作為學生的課前學習平臺。泛雅網絡平臺,首先建立一門課程,以知識樹形成目錄,然后形成章節,每節內容可以如WORD一樣的編輯,可插入WORD、PDF文檔,視頻、音頻、動畫等多媒體。
1.前期準備,推送資料教師通過泛雅網絡平臺推送資料后,學生如何接收呢?鑒于學生不一定都有電腦,但考慮到當前學生都擁有手機,所以以超星的學習通作為移動端的學習APP軟件,學生能夠訪問教師此前推送的文檔、視頻等資料。以高等數學導數的概念為例,在上課之前,教師推送“牛頓在微積分發展中的作用”和“萊布尼茨在微積分學創建過程中的主要工作”,使學生了解微積分的起源和創始人牛頓、萊布尼茲的研究工作,為課堂教學的經典引例“瞬時速度問題”和“切線問題”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礎,同時,推送授課課件導數的概念及微課視頻導數的概念之一,并布置學習任務單。
2.前置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師準備了推送的教學文檔視頻后,學生可通過學習通來進行學習,經過注冊后,在課程按鈕中找到所學的課程高等數學,就可以對推送的內容進行學習,有文檔視頻的知識學習,還有加入小組的討論題,最后完成學習任務單,如思維導圖及簡單導數定義的計算等。
3.課堂教學,檢測應用教師在授課前,通過泛雅平臺的統計功能,了解學生觀看視頻的情況、討論情況及學習時長,為課堂的答疑討論設計提供學情分析。課堂教學分幾個環節:問題檢測,講清重點,習題練習,答疑討論,應用拓展。問題檢測:學生在前置學習已經學習了導數的基本概念,但是否能深入理解還需要檢測。故此,問題設置為“變化率、平均變化率及導數的異同?”要回答此問題,必須對導數的概念要有清晰的認識,才能辨別這三者的概念異同。如果學生討論后回復得不清晰,則需要老師講清概念,并注意區分三者的區別與聯系。習題鞏固:在建構主義教學觀指導下,踐行“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厘清定義后,就要開始運用,以求掌握知識。以導數的定義來求出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導數定義的有效方法,求出諸如y=c、y=x2、y=sinx的導數,其中三角函數求導,需要用到和差化積的公式,可以小組討論,得出正確結果。教師則利用學習通,查看小組討論的結果,將小組的計算結果呈現在班級群中。拓展應用:在基本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導數定義應用的拓展。此拓展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形式。一是采用游戲的形式,給定一幅函數圖像,由圖像來判定某些點的導數值大致是多少,相應的在圖形中標示出來,最后由系統評分。另外,就是應用題。由導數的幾何意義知函數在某一點的導數值就是那點切線的斜率,故可以安排切線問題來考核學生們對導數值的理解。討論答疑:剩下的時間,就是各小組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教學疑點難點,可以是導數定義的深入理解、導數習題,也可以是與導數相關的拓展內容。如有小組談到,牛頓將古希臘以來求解無窮小問題的種種特殊方法統一為兩類算法:正流數術(微分)和反流數術(積分),流數英文是fluxion,而導數的英文是derivative,是哪個數學家改動了牛頓的流數成導數?這個問題頗有深度,需要查閱微積分史英文資料,才會知道是哪個數學家。這種思維能夠弱化牛頓權威的思想,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大有裨益。
4.課后拓展,內化新知課前是利用閑時碎片化學習,為新課打下基礎,而課后則是差異化學習,因為基礎不一樣,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不一樣,因此,課后拓展的內容就不一樣。基礎弱的學生,把導數定義形式的變換、利用定義求導的習題及導數幾何意義題多練練;基礎優的,則可以進一步鞏固,利用超星的“擴展閱讀”組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學習。
四、形成教學新模式
教學模式可定義為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實現教學目標由師生及教學內容等要素組成而構建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在基于SPOC的教學實踐中,何克抗教授和黎加厚教授稱為混和式教學模式。但這種模式的精要在于檢測和應用,檢測之前教師要推送資料,學生要有前置學習,應用之前重點要明晰,應用之中要搞清疑點,要厘清思路,培養創新思維,故把此模式稱為基于SPOC的檢測應用教學新模式。基于SPOC的檢測應用教學新模式的發展,以下面兩個理論為支撐。一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有眾多流派,但它們存在共同認識,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雙向建構過程,具體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括四大要素,即“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學習者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3]。二是,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以杰本明·布盧姆為代表,他認為,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學習,如果在早先與現在都能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的話,幾乎所有人都能學好。這個理論的有效度是占整個學校人數的95%這個范圍。只要恰當注意教學的主要變量,就有可能使絕大多數學生(90%以上)都達到掌握水平[3]。此模式的結構框架為:前置學習,問題檢測,講清重點,習題應用,討論答疑,課后拓展。
五、新模式教學注意事項實現
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要解決兩個主要的問題:線下的準備工作,如教學視頻、教學資料的錄制等;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線下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擴展了學生對問題研究的深度。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表達、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4]。為了改進教學,我們對17級小教1班的學生進行了移動端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推送的內容認可度不是那樣高,故碎片化、趣味性及導學方面要增強;對習題檢測的難易程度滿意度也不高,故教學中要摸清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單;對學習通中的教學評價系統滿意度最低了,主要是學習通評分系統的設置問題。這些都是要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進行改進的地方。
六、結束語
MOOC有其自身的優勢,但是缺少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不能給學習者提供完整的學習體驗,所以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高等教育,SPOC創新了教學模式,讓教師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崴,高涵,馮林.后MOOC時代在線課程SPOC模式的應用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40):187-188.
[2]隋新,楊喜權.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5):149-150.
[3]李桂芳.MOOC背景下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與構建[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18-20.
[4]黃小雨.基于MOOC的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7:42.
作者:李光華;吳鴻飛單位: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