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教育在剖宮產術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實施健康教育宣教。觀察組按照健康教育路徑為產婦制訂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路線,實施整體系統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徑由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組長成立教育小組,將術后重點時段和重點護理內容相結合,共同制訂符合臨床路徑要求和具有專科特點的健康教育模式,實施有計劃、連續、動態的健康教育,并采取以產婦和家庭健康指導為主的健康教育方式。科主任和護士長按照計劃的時間進行檢查,了解計劃的實施情況和產婦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未完成的計劃進行及時督促和補充。
1.2觀察指標
(1)觀察產婦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拔除導尿管后自主排尿及術后4d內乳房脹痛情況。(2)新生兒喂養從是否母乳喂養、喂養有效性及是否按需哺乳3方面評價;新生兒生活照料從更換尿不濕、臍部護理知識了解、穿衣照護、對二便的觀察和判斷4個方面對兩組產婦進行評價。(3)出院前進行綜合滿意度問卷調查。采用我院制訂的“產婦滿意度調查表”,問卷成績≥90分為滿意。
1.3統計學
方法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的比較,表1 2.2兩組產婦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術后4d乳房脹痛情況的比較,表2
2.3兩組產婦及家屬在術后2d內新生兒喂養及生活照料掌握情況的比較,表3
2.4兩組產婦、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比的較對照組65例,滿意57例,不滿意8例,滿意度87.7%;觀察組52例,滿意51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98.1%,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3討論
家庭式產房是將待產室、產房和休養室合為一體的一種新的產科模式。家庭式產房的出現為孕產婦提供了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服務,既保證了醫療質量,又融匯了全新的人文關懷理念。我院VIP產科,一位產婦入住一套產房,在醫院享受家庭式的生活,方便家人照護的同時,通過家人,尤其是丈夫參與生育及新生兒照護過程,既給予產婦最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又給丈夫帶來極大的心理震撼,讓他深刻體會到母愛的來之不易,不僅可以提高對妻子的關愛,也可促進其責任心和責任感,是一種非常好的生育模式。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分娩及產后康復、母乳喂養、小兒照護知識不斷發展和更新,產婦及家屬更加需要專業而系統的健康教育指導。在VIP產科,由于是家庭式產房,家屬有時會因觀念和知識的陳舊,成員之間在接受健康教育知識程度上有所不同,常會發生觀念的沖突,甚至爭吵。有研究發現,母乳喂養需要家庭支持、經常的指導,以及適宜的環境和心態。
母乳喂養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源于家庭成員的不支持。健康教育路徑以術后重點時段和重點護理內容相結合,既循序漸進,又不斷強化,增加了可信性、有效性和執行性,并以產婦和家庭成員為宣教單位,化解家庭成員間因對產婦和嬰兒的照護所產生的矛盾,有效改善產婦對喂養知識及操作技巧的掌握,促進家庭和諧,建立良好的產后康復及小兒養育習慣,也促進了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健康教育路徑既規范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又提高了健康教育成效。剖宮產及產后康復、嬰兒喂養,不僅是產婦個人的事情,更涉及到整個家庭。健康教育路徑更能適合家庭病房的需要,更有針對性、時效性、連續性、動態性,可操作性強,避免了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盲目性、隨意性及重復性的弊端,同時避免了護士因工作忙、年資短、業務水平低、經驗不足及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遺漏和疏忽。
在實施的過程中,護士主動有計劃性和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而不是被動、機械地執行醫囑,激發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提高了產婦的遵醫行為、自護能力,使產婦依從計劃,及時完成宣教中所要完成的任務,進一步提高了自理能力,加速了親子關系的建立、凝聚家庭共同照護小兒的信念,以及增加了正確養育小兒的知識。另外,健康教育路徑促進了和諧的護患關系,進一步提高了綜合滿意度。健康教育路徑實施方案由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生、責任護士共同完成,整個健康教育過程由醫生和護士共同參與,既避免了醫、護分離現象;又讓產婦在入院的第一時間感受到團隊的溫暖,使產婦和家屬很快釋放緊張、陌生、無助的心理壓力,體會到醫生和護士的關愛。這種團隊所帶來的溫暖不僅在入院的第一時間體現,更重要的是周密的健康教育方案將這種溫暖貫穿在整個治療康復過程中。本文選擇行剖宮產術的部分產婦實施健康教育路徑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1),拔除導尿管后自主排尿、術后4d內乳房脹痛情況較對照組明顯好轉(P<0.01)。新生兒母乳喂養、有效喂養、新生兒生活照料情況以及護理工作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1)。因此,在家庭式產房剖宮產術產婦中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是可行的,可應用于臨床。
作者:朱艷俠李欣菊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婦幼保健院VIP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