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美術教學質量提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加深文化底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孟子曰:“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課程改革加速了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各學科教師都應加強自身知識的綜合化,美術教師也不例外,要了解相關的藝術,不僅要裝載學科專業知識,還要融入其他學科知識,以提升自身素質。它要求教師從更廣泛的意義綜合和整體地理解課程改革中的美術教育,全面分析美術教育所蘊涵的價值,在突出美術教育學科特點的同時,打破學科知識的條塊分割,完美地體現美術教育的價值。這樣,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才能有意識地引發學生的思維層層升華,對學生藝術思維的小小浪花,推波助瀾,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造型語言的含義,真實地體驗到美術之美,從中體驗到成功感和幸福感!
二、更新教學理念,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1.示范——模仿教學模式。教師應先通過示范讓學生了解繪畫過程,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思考和分析,領會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試)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邊思考邊選擇、邊模仿邊體驗。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避免簡單的缺少學生參與的師講生聽和機械模仿,盡量彌補該模式可能造成的認識活動的不完整性。2.嘗試——指導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讓學生(個人或小組)先自主嘗試來學習繪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應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方法。然后,在學生嘗試繪畫和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礎上,再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完善并獲得技能和得到體驗。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嘗試繪畫的興趣,使其產生挑戰心,并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美術課是一門個體性很強的課程。對于欣賞課而言,同樣的作品有不同感受;對于寫生課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從而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存在著授課的集體性與實際操作中個體性的矛盾。同時,因學生個體的不同個性特征和美術修養,他們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領悟和語言表達的差異性。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講授的集體特征和操作中的個性化輔導,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目標要求,二是不同對象的不同教學方法。如對優等生設定一個較高的目標,使他們“吃得飽”;針對中等生設定“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的目標;而對學困生則要放低教學目標,以避免他們“吃不了”。
四、聯系生活,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美術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生活處處有美術,美術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開放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美術、走進美術世界,讓美術豐富學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義,才能真正熱愛美術,并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首先,美術課堂學習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在美術教學時,教師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在題材、形式的選擇表現上要留給學生自由空間,可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做起,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積極性,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讓美術教育走進學生生活,變生活為美術學習的大課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脫離了生活,美術教學就失去了創造的活力。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描繪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觀察生活中千姿百態的鳥獸人物,從而體會到生活與美術的聯系,感受到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五、重視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以往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太過單調刻板,從而帶來的后果是學生對美術提不起興趣。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美術教學評價也有了新的要求,其不僅要求我們以多樣化的評價標準評價學生,更要用創新的眼光看待學生。通常情況下,評價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1.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師生在評價作業時有對比、有參考。2.用幾分鐘時間請幾位有代表性的學生做自我評價。3.請全班學生一起來評論。4.教師評論。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盡量采用激勵性語言,以挖掘學生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即使作業表現不太理想,教師也應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多激勵能力較弱的學生,增強他們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評價作業的效果,更要重視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中的表現,并給予合理評價。
總之,要想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要有精深的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與此同時,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要不斷探索、研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手段,當好一個導演者,把握好課堂教學,走出美術教學的傳統模式,展現自我,從而讓每一節課都精彩地展現出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最大潛能,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王福軍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