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導學生從畫面和情感兩個方面去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
在欣賞美術作品尤其是名家名畫時,教師應從畫面和情感兩個方面去引導學生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教師可采用討論法、發現法、探究法、講授法等方法來進行教學,并提出問題,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進行賞析和交流探討,從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民主、輕松、舒暢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自己活動的天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在六年級美術欣賞教學中,我讓學生賞析劉文西的國畫作品《黃土情》,結合畫面我用誘導性的語言、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欣賞、去發現、去思考,由淺入深,逐層深入。我先通過出示該幅作品,創造了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視覺上對作品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我提出問題:畫家筆下的安塞腰鼓是怎么樣的呢?學生根據教師有針對性的設問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賞析和探討。接著,我從這幅畫的構圖、畫中線條的用筆、墨色的變化、線條的粗細等方面去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圍繞畫的一些表現技法、內容、形式等方面來進行問題設置,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加強學生對美術專業知識特別是對國畫的理解。在互動式的交流中,教師還應傾聽學生的見解,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提升了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設計讓每個學生都有效地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體現了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畫家在創作繪畫作品時,定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所創作的作品也一定蘊涵著當時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背景等內涵。在美術欣賞教學時,教師不能單講技法,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讓學生體驗感受。因此,賞析環節中的情感分析的設計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在教學《我喜歡的鳥》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欣賞了齊白石的國畫《和平鴿》。在情感分析設計中,我提出問題:畫家齊白石筆下的鴿子多么生動啊,你們知道這幅畫的寓意嗎?他為什么要畫這幅畫?然后,我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探討來理解作品的內涵,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同時,我還創造了一些教學情境,如作者生活經歷的介紹,來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體會畫家傳達給我們的情感,體會齊白石想要表現的思想內涵。這樣的情感分析設計喚起了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達到了藝術審美與道德教育的統一,促進了學生人格的發展。最后,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了總結性的評價,進一步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欣賞繪畫作品是一個怎樣的過程,需要從哪些方面去觀察、思考、討論,從而使學生真正學會了欣賞繪畫作品的方法。
二、欣賞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給予恰當的評價
欣賞過程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原則,教師不能一味地注重欣賞的結果,而是要特別關注學生審美欣賞的過程。欣賞并非是單純的觀賞,它同時也是一個尋找、發現、探索和思考的過程。欣賞環節的設計要關注學生主體的審美情趣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審美參與、主體體驗和主體評析,從而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掌握了該從哪些方面去欣賞、評價一幅畫的方法,這種由學生自己在相互的交流合作和探討中得出的結論,遠比教師直接告知的更為有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孩子的眼光和角度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看法也許是幼稚和片面的,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我們就應該給予尊重和認可。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心態來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自由的表現和舒展。教師不能輕易批評學生的審美觀點,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位學生都能輕松地講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總之,美術欣賞教學極為重要。欣賞的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互動的、愉悅的過程,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用“智慧”收獲著知識。在今后的美術教學中,我將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欣賞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真正達到欣賞教學的目的,并使美術欣賞教學成為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促進學生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
作者:陸玲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