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機械跨區距離模型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市場均衡條件下合理的跨區距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機器的配置又決定于機器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如果經濟效益在此跨區范圍內仍然具有超額收益,那么還會有新的競爭者進入,即各地機械數量還會增加,致使L值減少,直到經營者取得合理的社會平均利潤為止。社會平均利潤包括投資平均收益和平均勞動者報酬。假設經營者的合理報酬M=100元/天(3000元/月,外出打工工資較高水平為1500元,考慮到經營農業機械季節性較強,而且勞動強度很大,因此將工資水平比打工收入高1倍),玉米收獲作業價格900元/hm2,每天作業效率W為2hm2/天,單位距離作業期時間差γ為0.04天/km,單位作業成本C=180元/hm3,當地可作業時間10天,單位路程運費2元/km,收獲機價格30000元,平均社會投資收益率15%。則可得玉米收獲機跨區范圍為120km左右。
2當機械數量一定,而機械化作業市場需求
較大時的跨區作業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大范圍跨區作業則服務供給不足而產生社會經濟損失;同時,增大跨區作業范圍,農機作業服務經營者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收入。因此,其跨區作業范圍將比市場均衡條件下更大,甚至會超過Lmax(政府減免了過路過橋費、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投資能力上的差異)。假設機械化水平社會需求為δ,一個大區域的作業總量為S0,該區域機械的總保有量為Q,便可以確定機械化作業量S。對于δ的確定可以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例如,根據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分析,某一地區如果減少一定量的勞動力,則這些轉移的勞動力在農忙季節需要機械化來替代才能保證不誤農時。從玉米收獲機械化發展較快的山東省來看,2006年玉米機收水平16.8%,假定滿足了當年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根據上式可計算玉米收獲機平均跨區范圍為180km左右。這與實際調查的結果(200km以內)[3]比較吻合。
3最經濟的跨區距離
一般情況下,一個作業機組所能完成的作業量隨著跨區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它是跨區距離的增函數。而跨區距離越長,則需要的農業機械配置總量越少,投資成本將下降,因而,整個區域的農機投資成本是跨區距離的減函數。假設農機配置及作物種植布局均勻,并且在跨區作業條件下各地均可滿足機械化的需求條件下,從整個區域考慮,農機跨區作業應該追求的目標是在完成一個較大區域內作業量的前提下總社會耗費最少??偟纳鐣馁M有三項構成,即農機投資年成本、跨區運輸成本、作業成本,其中作業成本對于確定的作業量的情況下是一定值。如前所述農機投資年成本和跨區運輸成本分別是跨區距離的減函數和增函數,因此,理論上必然存在使總社會耗費最少的跨區距離,如圖1所示的L。設一個較大區域的作業面積為S(hm2),作業時間差為r(天/km),農業作業適時期(農業機械在不跨區時的作業時間)為T0。假定農機作業效率為W(hm2/天),則每個作業機組在當地的作業量為WT0。設跨區作業距離為L(km),農機運輸速度為V(km/天),則跨區作業的總時間差為rL,考慮轉移運輸時間L/V,跨區作業投入時間為rL-L/V,可完成作業量為W(rL-L/V)。因此,每個作業機組總作業量為m=W(T0+rL-L/V)。設:機器的購置費用為P,使用壽命為n,則機器投資年成本為AC1=MP/n;單位距離運輸成本為α,則往返總運輸成本為AC2=2MαL;單位作業面積作業消耗(油料費用、人工成本等)為β,則年作業成本為AC3=Sβ。因此,為完成總作業量S的年總成本為。該方程的解L*即為最經濟的跨區作業距離。從上述方程可以看出,該距離與一個小范圍區域(當地)作業時間T0、單位距離適時作業的時間差r、單位運輸費用α、運輸速度V、機械的價格P及使用壽命n有關。以小麥機收為例,設自走式小麥收獲機價格8萬元,使用壽命10年,單位運距費用2元,運輸速度300km/天,當地作業時間3天,單位距離作業時間差為0.04天/km。應用式5可得L*=42km。
4結論與建議
1)單位路程轉移費用(包括過橋費、過路費、路途消耗等)與跨區范圍有著密切的關系。費用越高,則轉移距離越短。在先進的物流技術支撐下,可增加農業機械跨區作業范圍。2)在某項機械化發展的初期,根據機械保有量的區域不平衡性,政府可以鼓勵相應的農業機械大范圍跨區作業,以滿足各地對農業機械資源的需求。3)建議政府對不同的機械規定合理的跨區作業范圍內減免過路費和過橋費政策,實現對跨區作業機械的調控。4)探索農機租賃或不同地區機手之間合作的組織模式,利用異地的玉米收獲機和當地的拖拉機資源開展新型的跨區作業組織模式,減少農機投資和運輸費用,增加機械的利用率。5)最經濟的跨區距離與總作業面積和機械的作業效率無關。該模型可以用于進一步研究區域機器的配備量。
作者:吳利華劉占良王輝單位:內蒙古農牧機械推廣站內蒙古呼和浩特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