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俄中貿易比較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俄貿易的相互優勢
1.地理交通優勢。西伯利亞大陸橋,新亞歐大陸橋(中國連云港—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俄羅斯莫斯科—荷蘭鹿特丹)是連接亞太地區和歐洲兩大通道。新亞歐大陸橋是亞歐海陸運輸最為便捷、最為經濟的運輸通道,被譽為“新絲綢之路”。黑龍江省是中國對俄合作的龍頭大省,2009年10月黑龍江省同江市與俄羅斯下列寧斯闊耶之間跨江鐵路大橋建設項目開始動工。同江大橋建成后,可使我國東北鐵路網直接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連通。長期以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重點是靠近歐洲的西部地區,而長期忽略了遠東地區發展,這已經成為制約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江大橋的建成為加強中俄兩國雙邊投資,完善兩國鐵路通道布局,實現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劃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計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資源互補優勢。俄羅斯是資源大國、科技大國、重工業大國,并擁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自然資源方面,俄羅斯能源開發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天然氣產值占GDP的20%,能源出口拉動了俄羅斯90%的GDP增長。中國人均自然資源稀缺,能源供給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緩解中國能源短缺與經濟發展的矛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才能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科技人才方面,俄羅斯擁有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其中許多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例如,宇航技術、激光技術、微生物工業、人造晶體、型材等。俄羅斯重工業方面基礎雄厚,擁有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近年來中國在科技成果市場轉化方面具有一定經驗和優勢,形成了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良好環境。俄中可加強科技合作,通過共建科技園區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達到互利雙贏的目標。俄羅斯輕工業、農業相對落后。而東北地區是全中國的“糧倉”,農產品豐富,勞動力充裕成本低廉,在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中勞動生產率較高。形成了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
3.WTO框架下俄羅斯貿易優勢。俄羅斯已經加入WTO,這將為兩國在WTO框架下進一步發展雙邊貿易與投資關系,提供更加透明、更加規范的體制環境。“入世”后俄羅斯已承諾高達57項貨物的準入協定,幾乎涵蓋了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主要領域。在協定承諾下俄羅斯平均關稅總水平將由目前的10%下降至7.8%,WTO框架下貿易環境的改善和貿易秩序的建立,大大降低兩國企業的貿易成本,提高了企業相互投資和開展貿易的積極性。如中國的通信設備、家電等產品已逐步為俄羅斯消費者所接受,俄羅斯的油氣企業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這些兩國企業合作的成功范例,增強了兩國更多企業開展合作的意愿和信心。貿易模式還主要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貿易為主,應加強重點領域大項目的合作。
4.邊境貿易優勢。俄羅斯遠東與外貝加爾地區跨地區協作聯合會副主席A.F.布雷認為,俄東部與中國東北一體化前景廣闊。2013年1-7月,黑龍江省對俄進出口總值119.4億美元,占同期全國對俄進出口總值的23.4%,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1.2%。中俄兩國,特別是中國黑龍江等地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歷史上就存在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兩國邊境貿易潛力尚未完全發揮,仍有提升的空間。加深中俄邊境貿易向腹地發展,擴大貿易交易范圍。在發展雙邊商品貿易的基礎上,加強雙邊投資合作,形成長期利益共享。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次官金宰弘認為“中國政府推進的東北開發計劃、俄羅斯的遠東開發計劃等將為東北亞經濟圈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和新的增長動力引擎發揮核心作用。”幾年前,俄羅斯還是以發展與西歐一體化為主。今天,促使俄聯邦參與東北亞地區一體化的前提已經具備。
二、中俄貿易前景及改進措施
1.實現產業升級,優化貿易結構。中國應加大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生產和出口,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產品種類,優化中俄貿易中的產品結構。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戰略必須實現三個重要轉變,即從中低檔消費市場為主,實現全面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從局部市場為主,實現全面進入全國市場;從傳統消費品出口為主,實現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商品。嚴把質量監督關,加大打擊偽劣產品的力度。加強對民貿市場的管理力度,樹立邊境貿易、互市貿易與國家貿易同等的質量觀念,重塑我國商品在俄羅斯的形象。強化“以質取勝”意識。
2.擴大相互投資,改善兩國貿易投資環境,提高兩國企業相互投資的水平和質量。加快投資立法,以促進對俄投資,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形成風險分擔機制,積極培育具有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加強兩國跨國公司的合作,加強大金額相互投資,在中國、俄羅斯、獨聯體國家共同建立企業,生產基地。增加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積極地吸引中國的公司企業參與潛力巨大的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特大型開發項目,關注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中國公司承包俄建筑和農業生產項目應加大合作力度。
3.拓展邊境地方合作的新領域,探討新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地理與交通優勢。雙方應該努力探索雙方合作的新模式,運用更多更新的現代合作方式,如生產領域的合作、來料加工和組裝、建立俄中全資企業等,加大在俄本土就地加工、銷售的力度。加強對兩國邊境貿易管理,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務質量,建立規范的通關、商品檢驗和結算的制度和渠道,加大打擊非法移民力度,通過正常渠道向俄輸出勞動力,提高通關效率,提升口岸合作模式,實行貿易結算本幣化,建立“跨國經濟特區”,建設出口加工區、建成現代化物流保稅區,加強跨界河流的污染防治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
4.重視科技合作。加強俄中共同研究和開發高新技術,制定中長期科技合作規劃;俄羅斯應該增加對華出口高科技產品,重視機器制造工業創新,不斷開辟新的合作領域,提高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方面的合作水平,加強服務貿易和金融領域的合作,增加銀行間合作的項目,大力發展旅游業。積極擴大兩國人文領域合作,包括逐步落實雙方在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旅游、新聞、電影和檔案等領域的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契機擴大宣傳中俄交流,優化信息互通機制、民間交流機制。
三、結論
近年來,兩國的戰略伙伴關系正在穩步推進。總的來看,俄中經貿合作進入了互利協作、共同發展的新階段。今后幾年應該是發揮中俄合作巨大潛力的黃金時期。雙方將進一步挖掘俄中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改善貿易結構。在俄中兩國良好的政治基礎和外交環境下,在經濟互補的內在動力驅使下,兩國經貿合作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樣也必須全面地認識到限制性因素與問題的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盡快完善俄中貿易體制問題,營造更有利的法律、金融環境;另一方面,中國必須繼續升級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以及科技含量,節約資源耗費,走高附加值、低耗能的發展路徑。俄中貿易如果以工程推動產業鏈跨境延伸為特征,在整個產業鏈序列的各個環節上展開貿易,不僅貿易總量將因結構拓展而增大,而且具有了可持續存在的潛力。毫無疑問,俄中貿易大幅度增長的潛力正是生產合作領域及科技合作領域。
作者:李禹橋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