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管理專業就業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物流產業隨之興起,國內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而在人才市場上,物流人才的需求與就業之間卻存在著一個怪圈,一方面是物流專業的畢業生從物流企業頻頻跳槽,另一方面卻是物流企業難覓其所需的人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物流人才供需之間的不協調呢?筆者以為導致上述問題的具體原因如下。
一、學生自身問題
1.選擇專業存在盲目性
學生選擇物流管理專業的原因有二個方面:一是認為畢業后好找工作,二是從眾心理,別人選了就跟著選。可見學生選擇專業存在盲目性,對專業缺乏興趣自然找不到自己認為理想的崗位。
2.自身定位過高
很多學生認為大學畢業后就能做個業務主管、當個部門經理。而事實上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行業要有所發展必須從基層做起、從一線的操作崗位做起。物流企業基層人員每天的工作除了點數量、記數字就是接貨、送貨,工作相對單調、枯燥,當理想與現實脫節時畢業生也就有轉行、跳槽的念頭。
3.不具備從事物流業的基本素質
就我國物流業的現狀來看,絕大多數物流企業還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物流業務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做一些裝貨、卸貨或搬運物品的工作,這就要求學生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很難適應物流企業繁重的工作。
二、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建設方面的問題
我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短、辦學經驗相對匱乏,存在不少問題。
1.專業建設存在盲目性
相當一部分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動因是“物流熱”,為了提高招生量而盲目開設物流管理專業。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專業定向不準確,課程設置不合理,造成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多數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都依附本校經濟、管理類系科建立起來,無論是專業教師、專業實踐教學設施及專業教學資料都借助于其他專業,缺乏自身特色。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缺少權威的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教材
目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所用的教材多是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教材的簡裝版,“紙上談兵”,實用性不強。從而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有悖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
3.專業師資匱乏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教師大部分是從經濟學的相關專業經短期學習、培訓后轉變成為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的,且絕大部分專業教師僅有書本知識而無實踐經驗和實際的物流管理能力。而高職物流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灌輸給學生的只能是經不起實際推敲的理論。
4.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滯后
由于高職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時間較短,缺少相應的實習基地,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僅僅學會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對于企業的實際操作環節知之不多,從而影響到就業效果。
三、完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對策
首先,對學生而言要使學生正確認識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及人才需求情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選擇物流管理專業,使其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做好吃苦準備,畢業后才能從容應對工作環境。
其次,對高職院校而言要改進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模式,具體做法如下:
1.專業建設目標的明確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目標應設定為:培養有實際工作能力和豐富操作經驗,并懂得和運用一定管理知識的人才。定位的崗位群主要是操作層次的業務員、管員和理貨員,還有一些管理層次的物流業務主管、運輸主管、倉儲主管等。這樣培養出來的高職生就可以憑著他們過硬的技術、明確的目標定位、良好的適應能力,適應企業人才需求。
2.物流教材的選用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選擇配備適用高職院校專業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很快,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隨時可見,這些都需要及時地不斷地充實到教材中去,這樣教學內容就能與物流企業的人才需求接軌。因此,在選用教材時一要重實踐二要重時效。
3.專業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
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在職教師的培訓,如組織教師不定期深入物流企業進行調查和學習,以便掌握物流行業的新動態;另一方面可以聘請國內外物流專家和企業資深物流經理為客座教授,對物流專業的教師進行講座,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4.實訓場所的建設
實訓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多參加一些企業實習,增加對物流業務流程的認識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物流實踐工廠和物流實驗室,進行物流模擬教學,使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能了解并學會操作物流相關業務流程,這樣學生畢業后就能迅速適應物流企業相關崗位。
另外一些高職院校嘗試和物流企業合作,采用“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式,效果也很顯著,值得借鑒。
權威機構調查表明,我國目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量為600余萬人,而且,隨著企業物流意識的增強,有近75%的企業考慮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種種現象表明,物流人才是社會急需的人才,如果物流畢業生能給自己準確定位,學校適當調整教學模式,高職校物流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將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