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數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高等學校的目標和任務是培養適應新時代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探討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學科建設與高等教育的發展,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在社會需求的競爭中有較強的競爭力、在繼續深造的環境中具有較強的科研與創新能力,對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安徽財經大學從2005年開始招收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第一屆本科生49人,2009年48人順利畢業,47人取得理學學士學位,考取碩士研究生14人,考研錄取率28.57%,18名同學獲得省級以上科研獎勵。2006年招收第二屆本科生45人,2010年44人順利畢業并取得理學學士學位,考取碩士研究生13人,考研錄取率29.55%,13人獲得省級以上科研獎勵。除了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部分同學以外,大部分同學工作在銀行、證券、投資和保險等部門,具有很好的數學基礎是他們的優勢和特色。
從2005級和2006級同學的成長以及知識結構來看辦學方向是對的。在辦學的過程中,對財經類院校開辦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不斷探索,2004年申請并立項安徽財經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應用數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該項目的研究及順利完成,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了進一步依托我校經濟、管理專業優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辦出自己的方向,我校2009年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設置經濟數學方向招生,近兩年招生生源明顯好轉。經濟數學方向是充分利用安徽財經大學的學科資源和“數量經濟學”碩士點學科的師資力量,培養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凸顯學科交叉的優勢,為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和繼續深造攻讀經濟(尤其是數量經濟學等)管理(尤其是管理科學與工程等)類專業碩士研究生奠定基礎。迄今為止,全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按照經濟數學方向招生的院校為數不多,經濟數學方向也沒有現成的培養方案可以照搬,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學生選擇專業趨于“實用化”的今天,在符合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課程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規范》[1]的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安徽財經大學的具體特點和學科優勢,探討具有經濟數學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二、經濟數學方向的素質要求
針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經濟數學方向的培養目標,應具備的專業素質[2],圍繞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的修訂,在以下個方面提出要求,以體現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經濟數學方向的特色。
1.打好堅實的數學基礎
既然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就要嚴格按照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嚴格堅持標準不降低。目的是為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專業必修課包括復變函數、實變函數、數值分析(或計算方法)、數理統計、運籌學、數學建模等課程。這些課程包括了數學學科的幾個分支,其作用和意義是很鮮明的。(1)函數論:包括數學分析、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實變函數等。主要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為進一步學習優化分析奠定基礎。如一些宏觀經濟模型的優化的基礎是凸分析、微分方程與泛函分析等。(2)代數幾何:包括解析幾何、高等代數、近世代數等。主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為進一步研究經濟學的規律打下基礎。如多數經濟計量模型與投資決策模型的數學基礎是代數學中的二次型等。(3)概率與統計:包括概率論、數理統計、隨機過程等。主要培養學生處理隨機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進一步研究不確定環境下風險管理與風險控制奠定基礎。如金融風險管理模型、時間序列分析的基礎概率論、數理統計和隨機過程等。(4)應用數學:包括數值計算、運籌學、數學建模等。主要培養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用運籌學與數學建模的方法解決經濟、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問題是極為有效的,也是21世紀的主流方法。為了能使學生打好堅實的數學基礎,我們嚴格把關采取有力措施。教材選用國家級規劃教材或者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教材;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認真負責的教師授課。在數學基礎的要求上要強于一般師范院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更要強于新辦本科院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只有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有更強的發展后勁和創新能力。
2.奠定經濟學基礎
為了體現經濟數學方向的特色,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一些經濟類理論和應用的課程。開設如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數學等必修課程,在教學上盡可能達到經濟類專業對這些課程的要求;增加一些選修課程,如保險精算、經濟預測方法、數據分析及其應用、時間序列分析、管理學、保險學、貨幣銀行學、統計學等課程。一方面通過專業教育和專業導論課程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選修經濟管理類課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經濟管理類問題的素養;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經濟、管理的知識面,這是其他類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不可比擬的。
3.加強優化類及應用性強的課程
最優化方法體現在將數學方法應用到經濟、管理的實際中去,也能很好地體現經濟數學的特點。財經類院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特別是經濟數學方向要開設運籌學、數學建模、圖論與網絡優化、模糊數學等課程,加強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外,讓學生利用實驗室做開放性實驗進行應用能力的培養,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工杯數學建模競賽以及各個層次的數學建模網絡挑戰賽),為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搭建平臺[3]。多年的經驗表明:建模能力的培養和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經濟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增強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
4.加強計算機語言和軟件類課程
用數學方法解決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問題,在建立數學模型的基礎上必須解決好計算、模擬等問題,然后才能對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和結果進行分析。計算、模擬等一系列工作必須要用計算機來解決,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包括編程能力和使用軟件的能力。加強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應用課程,特別是C語言等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學軟件Matlab與Mathematics、優化分析軟件Lindo/Lingo等、統計計量軟件SPSS與Eviewis和SAS等。許多大公司(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特別青睞熟練掌握Matlab的人才,因此要求該方向的學生要熟練掌握高級語言設計能力和熟練使用數學軟件的能力,這是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和手段。
5.拓展專業面增強就業渠道
對于經濟數學方向的同學,如有條件和興趣可以參加本學校第二學位(如經濟類、工商管理類等)的課程學習,拓展專業范圍。財經類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按照經濟數學方向培養,就是要把學生鍛造成具有明顯優勢的應用型人才。為學生拓寬就業面或報考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奠定基礎。以上五個方面的要求是相互依托并且互相支撐的,其中“打好堅實的數學基礎”是最重要的,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經濟數學方向的靈魂。
三、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
在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時,充分利用全校的教學資源,緊密結合對經濟數學方向提出的五個方面的要求,凸顯我校數學與應用數學經濟數學方向的特色。安徽財經大學是國內有較長辦學歷史的財經院校,但理科的辦學理念和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我校的新辦專業,經濟數學又是新的專業方向。應根據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依靠經、管、工、法、文的支撐,并按照社會需求制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合理、特色鮮明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大學通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和通識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教育課(包括專業主干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和跨專業選修課)、實踐教學4個部分,課程體系既注重理論,又加強應用,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充分體現培養目標、學科性質和專業特點,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就業和繼續深造的需要,跨專業選修課為學生根據個人的偏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和了解一些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充分利用我校雄厚的經濟、管理的師資力量,分別設立了各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作為本專業的選修課,以經濟類專業為依托的方向,這樣使得學生不僅具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基礎,而且熟悉金融、保險、管理、會計、貿易、營銷等專業的基礎知識,這種復合型人才必將受到社會的歡迎。根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我們到多所國內同類高校調研,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多次修訂,以期使之更能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對應用數學專業人才的特定需求。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立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又體現經濟數學的特色,在學校資源統一配置基礎上,優化課程體系。主要表現在:1.加強數學和經濟主干課程教學。如:在確保數學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學基本理論,調整、合并了一些課程,避免內容重復。如開設了“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數學”等經濟學的專業基礎課。2.更加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以及人文素質教育,突出理科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開設了一組人文學科的限選課以及經濟管理類課程,如文學類選修課、法律選修課以及統計學等等。3.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單獨增設實踐教學實施計劃,進一步明確了包括暑期社會調研與實踐、統計軟件模擬實習、數學建模、專業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系列化的實踐教學,有一套完整的實施目的、要求、內容以及考核辦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凸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為了實現本專業培養目標,體現“數學為本,經濟為用”的專業建設思想,構建由數學、經濟學交叉滲透而形成的新型理科專業,本專業在課程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數學與經濟學相結合,以加強學生的數學、經濟學基礎。通過改革傳統的數學專業課程設置,增設經濟學相關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實現多學科交叉,豐富學生的實踐知識,增強學生實踐環節教育和對學生進行數學建模訓練。通過建立和研究經濟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增強學生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大學物理與實驗、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西方經濟學、概率論、數理統計、實變函數、復變函數、運籌學、數值分析、數學軟件、金融數學、數學建模等共160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50學分,學科基礎課40學分,專業必修課23學分,專業限選課15學分,公共限選課14學分,公共任選課18學分。體現經濟數學方向的課程有: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數據分析及應用、圖論與網絡優化、專業英語、保險精算等課程。此外還有兩個模塊課程,每一個模塊包含三門課程。模塊一包括:數據包絡分析、經濟預測方法和隨機過程;模塊二包括:泛函分析、模糊數學和抽象代數。課程的通用性很強,同時也在追蹤當今數學方法在經濟管理中應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