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旅游開發重點及思路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游客不再滿足于觀光游、健身游等傳統的旅游項目,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的開發成為一大趨勢。從這些年我國旅游市場的發展來看,工業旅游正在發展成為我國旅游經濟中的一個亮點。以省際和省內重要工業城市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現,逐漸引起了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對發展工業旅游的重視,甘肅省作為西部重要的工業基地,有著豐富的工業旅游資源。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甘肅省工業旅游的發展長久以來缺乏重視,直到2009年工業旅游才首次列入本省旅游規劃,相比國內其它省份而言,明顯滯后。本文就當前甘肅省工業旅游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甘肅工業旅游發展的重點及開發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探索出符合甘肅省工業、地域特色的旅游之路。
1工業旅游概述
工業旅游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法國雪鐵龍汽車制造公司最早策劃讓消費者和游客免費參觀他們的汽車裝配現場,很快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逐漸被世界其它各地的企業所效仿[1]。到80年代,發達國家工業旅游景點迅速增多,工業旅游產品開發從能源產業到傳統手工業無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國的雪鐵龍、德國的大眾、美國的造幣、日本的東芝、韓國的浦項,每天都吸引著成天上萬的游客。據統計,英、美等工業發達國家有15%以上的企業都在發展工業旅游。而且很多工業企業旅游景點已將成熟的工業旅游產品與“食、住、行、游、購、娛”緊密結合,形成了完善的工業旅游接待體系。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對工業旅游表現出濃厚興趣,競相發展,主要原因是工業旅游不僅可以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且在開展企業營銷推廣,樹立企業形象,培養忠誠客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1工業旅游的概念
關于工業旅游的概念,現有的研究主要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闡述。第一是從工業企業的角度來看待工業旅游,如段學成等提出工業旅游是指以生產場景、生產設施、廠區環境和企業文化為資源的旅游項目,具有獨特的魅力[2]。第二是從工業和旅游兩者結合的角度來講,如仝紅星認為工業旅游是工業生產與旅游相結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是將工業經營場所、生產過程、生產成果、管理經營經驗作為旅游資源,吸引游客前來參觀、訪問、考察、學習和購買的一種特殊的綜合型旅游產品[3]。第三是從旅游本身的角度來看,如王芳認為工業旅游是旅游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所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方式,它是以工業企業的工廠風貌、建筑環境、設備設施、工作場景、生產工藝流程、企業文化及科學的管理體系為旅游吸引物,經過設計包裝推向市場,滿足人們的求知、求新、求奇等旅游需求,從而實現企業自身目標的一種專項的旅游活動[4]。呂華鮮等認為工業旅游是指以工業企業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生產設施、動態的生產流程、科學的管理體系以及獨特的工業建筑藝術為吸引物,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擴大閱歷為目的,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購物于一體的一種專項旅游形式[5]。筆者認為:工業旅游的載體是工廠、企業或工業化進程的產物;工業旅游的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現在開發模式、客源市場、收益取得等方面;工業旅游和包含地域文化在內的城市文明、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工業旅游具有依托性、知識性、效益性、動態性、易達性、重游率低等特征[6]。
1.2我國工業旅游的發展
受國外工業旅游發展的影響,我國工業旅游也在上世紀90年代末逐漸興盛。1998年四川長虹集團對游客開放,同年山東青島啤酒廠向游客推出“玉液瓊漿:青島啤酒歡迎您”的工業旅游項目。隨后青島海爾集團也推出了“海爾工業游”項目,上海寶鋼、北京首鋼等也逐漸加大了工業旅游的開發力度。國家旅游局在宏觀方面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引導,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103家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標志著工業旅游在中國已正式進入市場化運作階段。到2007年底,經國家旅游局批準的工業旅游示范點已達345家。除旅游局公布的示范點外,國內很多大中型企業都開始重視工業旅游的開發,并把其納入到企業文化的構建中來,同時成為企業對外宣傳的窗口之一。與工業旅游的實踐同步提高的還有工業旅游的研究。張潔等認為國外學者對工業旅游的研究集中于工業遺產旅游,包括工業遺產旅游的起因、產品類型、開發模式、對區域振興的影響、發展的地區差異和工業遺產公園游客受益和經歷分析,同時還有少量對工廠觀光旅游的開發原因和對環境貢獻方面的研究。我國具有與國外完全不同的工業旅游研究內容,主要是對工廠旅游的定義、類型、意義、開發條件、開展思路和對策建議等方面的研究[7]。近年來,以省際和省內重要工業城市為研究對象的成果大量涌現,如王芳等對東北地區發展工業旅游的探討[4],王文杰(2007)對山東省發展工業旅游的研究[8];嚴莉(2007)等對重慶工業旅游的發展策略研究[9],仝紅星(2007)對河南洛陽市工業旅游發展策略的研究[3]。段學成(2007)等對山西臨汾開展工業旅游的研究[2]。都對政府宏觀層面發展工業旅游提出了有益的建議,對我國工業旅游的研究注入了活力。
2甘肅省工業旅游發展現狀
2.1甘肅省工業發展簡介
“一五”期間國家就開始加大對甘肅工業的投入力度,投資興建了一批大中型企業項目,這些項目多數至今仍是甘肅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甘肅形成了以蘭州市為中心的石油化工、機械電子、有色工業、醫藥、農產品加工等工業基地;以金昌市為中心的鎳及鉑族金屬工業基地;以嘉峪關市為中心的鋼鐵基地;以慶陽和玉門兩地為中心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基地;以天水為中心的機械電子工業基地等[10]。可見甘肅省的工業布局集中度相對較高,現有大城市既是甘肅工業的核心區,也是我國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上世紀末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甘肅工業又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2002年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工業強省”的發展戰略。省內各地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力度加大,并明確提出了“一個振興,六個加強”的工業發展思路。工業發展進入了又一個突飛猛進的時期。
2.2甘肅省工業旅游發展現狀
2004年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103個中,甘肅省的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劉家峽水電站和玉門油田入選;但在2005年(共77家)、2006年(91家)和2007年(74家)國家的工業旅游示范點名錄中,甘肅省工業企業或項目榜上無名,不僅和東部省份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和同樣是西部省份的四川、山西、新疆、貴州等相比也相形見拙。從這些年我國旅游市場的發展來看,工業旅游正在發展成為我國旅游經濟中的一個亮點和社會各方面關注的一個熱點,但工業旅游并沒有成為甘肅旅游產業的新亮點。一些工業企業和旅行社也沒有看到工業旅游的這一新型旅游產品的潛力,工業旅游發展沒能抓住有效發展的契機。
2.2.1政府、企業層面的重視不夠
甘肅省深居西部內陸,雖然存在區位優勢不足,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等問題。但其旅游資源在全國范圍來看,優勢明顯。全省現有2處世界文化遺產,26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7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結合豐富的旅游文化(絲路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始祖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類型多樣的自然奇觀(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砂林丹霞、峽谷溶洞),商務旅游、會展旅游、高科農業體驗游、都市休閑游、鄉村民俗游、高山滑雪、修學保健等旅游活動得到不斷開發。但唯獨沒有很好地挖掘工業旅游的資源。旅游業并沒有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玉門油田、戈壁鋼城(嘉峪關)、中國鎳都(金昌)、銅城白銀等工業城市名片效應中受益。
企業層面也不重視工業旅游的開發。無論是工業旅游示范點還是非工業旅游示范點,認為工業旅游是副業,創造的價值與企業核心產品創造的價值相比是微乎其微。其開展工業旅游主要著眼點在于宣傳企業形象,擴大社會影響,故而少了給游客以體驗玩樂的內容,不重視產品直銷,門票、紀念品銷售及旅游配套服務等環節的直接旅游收入,也沒有專門的工業旅游發展戰略。如紫軒葡萄莊園文化旅游園區、酒鋼工業旅游區基本上是免費向游客開放。
2.2.2發展理念陳舊,缺乏創新
甘肅省開展
工業旅游的企業中,很少有像呼和浩特的伊利集團、煙臺的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一樣,深入探索工業旅游的發展道路,把發展工業旅游和企業品牌塑造真正結合在一起的企業。以伊利集團為例,其在2008年來積極挖掘工業旅游的新亮點,花費巨資興建乳都博物館、科技示范園區,產品品嘗區、購買區等場館,并添置旅游觀光車等工具,安裝電子顯示屏,設計制作旅游宣傳畫冊、紀念品,招聘專職導游,以此來提升工業旅游的產品結構、服務檔次和營銷手段。并把草原文化、地域文化、企業文化有機地與乳業工業旅游相結合,取得了超乎預期的口碑效應、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甘肅地處于北緯40度左右的黃金釀酒帶,有適合釀酒葡萄生長的最佳光、熱、水、土資源組合。2010年全省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14萬畝,約占全國釀酒葡萄總面積的17。5%,邁入了釀酒葡萄種植大省的行列。其紫軒、莫高、威龍、祁連、國風、皇臺、敦煌等七家葡萄酒企業在河西走廊一線排開,成為一道風景。但卻沒能像煙臺的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一樣大手筆來發展葡萄酒釀造的工業旅游。理念缺乏創新,滯后將成必然。
2.2.3優勢工業旅游資源挖掘不夠,導致工業旅游結構單一,產品單調
甘肅省工業發展具有良好的歷史基礎、完善的工業門類和高位的品牌企業(如金川集團公司,鎳產量居全球第四,鈷產量全球第二,銅產量中國第三,是中國鎳鈷工業基地和鉑族金屬提煉中心,在國內外業界享有很大的知名度)。但甘肅省對自己優勢的工業旅游資源認識不夠,不能很好地進行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如甘肅省的石油化工、機械電子、鋼鐵、有色金屬礦業及冶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優勢明顯,但其工業旅游的發展卻沒有很好地推進。從地域范圍來說,蘭州的石化產業、金昌、白銀的有色金屬冶煉、河西走廊的葡萄酒業都又較大的影響范圍,一旦很好地開發,對游客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都沒有進行有效地整合,企業之間的聯動發展意識不夠,導致景點分散,給游客實現旅游活動帶來了不便。工業旅游結構單一、產品單調還表現在不能很好地與傳統風景旅游、度假旅游結合發展。甘肅自然風光類型多樣、旅游資源豐富、地域文化獨特。天水麥積山、嘉峪關市嘉峪關文物景區和平涼市崆峒山三個5A景區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國內外游客。然而其工業旅游的發展卻并不能與其共
享客源市場,其原因就在于旅游產品的開發缺乏大手筆,不能把工業旅游真正與風景旅游、度假旅游相結合。
3甘肅省工業旅游的發展重點及開發思路
3.1發展重點
甘肅省工業旅游資源本身及發展的環境同中東部發達省份來說有一定的差距。要正視這種差距,在現有發展條件有限的背景下,從政策傾斜和策略引導上重點發展一些全國范圍來說具有特色優勢的工業旅游項目,如表1所示。以樹立甘肅工業旅游的品牌,帶動其它工業旅游的全面發展。
3.2縱深化發展思路
3.2.1政府層面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工業旅游的重視
工業旅游的真正興起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均衡。發展水平較好的幾個省市,均成立了政府主導下的現代工業旅游促進中心,如上海市、常州市、天津市、廣東省。這說明政府在積極重視和引導這一新事物的發展,其促進中心的運作有利于整合本地優質的工業旅游資源、做好工業旅游發展規劃、打造專題化、主題化、多樣化工業旅游線路等。甘肅省目前還沒有類似的政府層面的工業旅游發展平臺,也沒有給力的支持政策或調控政策。故建議甘肅省盡快開展工業旅游專項研究,摸清工業旅游的資源概況、發展現狀,成立政府層面的工業旅游促進中心,結合工業強省的發展戰略,為本省工業旅游的高水平發展創造環境。
3.2.2企業層面應樹立創新意識,探索工業旅游的新模式
毋庸置疑,工業旅游能帶給企業有形的經濟收益、無形的廣告宣傳效益及生態環境倡導效益[1]。甘肅省具備工業旅游條件的企業一定要在重視工業旅游的同時,積極探索工業旅游的新模式。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借鑒同行經驗,對廠區現有的工業旅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開發面向游客的深度工業旅游產品,如探求游客的游覽動機和過程期望,設置新的工業旅游項目,人性化旅游接待和服務實現等。第二、依據旅游經濟的市場規律,采取措施促進旅游消費,提高工業旅游的直接經濟效益。第三,積極融入政府關于區域旅游、都市旅游、單一景點旅游及行業旅游等專項旅游規劃,使得工業旅游項目不再是一個“孤點”,而是有機地串聯在精心設計的旅游線路之上。第四,針對甘肅大多數工業企業在全國同行業來說規模較小、品牌影響力有限的特點,特別要倡導多個企業之間進行工業旅游的聯合開發。
3.2.3重視工業旅游資源和區域其它旅游資源的聯動開發
通過前面甘肅省工業旅游的發展重點分析,筆者認為甘肅省要做好工業旅游,還須考慮如何把工業旅游與省內優勢風景旅游資源、獨特的地域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要研究以下三個方面的課題:(1)如何把一些傳統的、日漸衰退的工業項目包裝成具有旅游價值的旅游產品。甘肅的石油工業、煤炭工業、采礦工業由于受資源日益萎縮的制約,發展受限;如何把一些工業遺址很好地保護,在和新型工業項目上馬不沖突的情況下,發展工業旅游,值得研究。(2)河西地區歷史文化、自然奇觀旅游和葡萄酒工業旅游融合研究。河西地區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武威、張掖、敦煌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跡眾多,又是中國優質葡萄酒的重要產地,二者的融合發展有利于區域旅游業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3)古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體驗與新型能源開發工業旅游結合研究。未來的河西地區將是中國最大的風電產業基地之一,如何把歷史文化游和風電設備工業景觀旅游結合起來顯得尤為重要。
4結語
工業旅游作為我國旅游經濟的一個新亮點,其發展在我國大多數省份才剛剛起步,而且目前存在實踐先行,研究滯后的客觀不足。甘肅省作為工業欠發達的省份,傳統的地域文化及風景旅游資源開發優勢明顯,在此基礎上工業旅游若能獲得良好發展,對其旅游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工業強省”戰略的繼續推進、甚至“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的達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論文就甘肅省工業旅游發展的不足進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今后發展的重點及一些宏觀的發展思路,希望能引起更多學者關注甘肅省工業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