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歷史在場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政治經濟學批判是無產階級革命和解放的理論學說及科學世界觀,是破解經濟現象異化邏輯之歷史根源的真正“實證科學”。政治經濟學批判為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走向深入提供了極具超越性和前瞻性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價值導向。當前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的歷史實踐彰顯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時代價值意蘊,又為深化和推進政治經濟學批判提供了新的歷史契機和時代議題。充分肯定和發展資本與市場,積極探索釋放資本與市場活力、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引導資本與市場回歸新制度安排和動力機制,最終走向新政治經濟學批判,這既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史實踐的客觀必然要求,也是堅守共產主義理想的價值追求。
關鍵詞: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市場化改革;社會主義;中國道路
現代中國正在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美好生活的新征程,這是人類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探索和實踐。自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日益為新時代共產主義實現的新形式提供了極具代表性的制度規劃。改革需要價值引導,以此凸顯改革的社會主義價值導向,彰顯市場化改革社會主義本色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直面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現實和重大問題,尤為迫切需要回歸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精神①。政治經濟學批判契合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實踐為政治經濟學批判走向深入提供了新的歷史契機和時代議題。
一、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精神實質和價值底蘊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真實意義不僅僅體現為對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批判繼承。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并不著眼于構建另一套政治經濟學體系,而是在批判政治經濟學經濟范疇基礎上洞悉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本質,為無產階級自身解放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南。
1.破解“資本統治勞動”的意識形態神話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通過對“資本”與勞動的真實歷史關系的澄清,破解了“資本是被積累起來的勞動”這一古典政治經濟學意識形態的神話。政治經濟學批判是作為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對抗資本的政治經濟學。勞動的政治經濟學集中體現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罢麄€資本主義生產和雇傭勞動制度正是在資本和勞動這種交換的基礎上建立的,這種交換不斷造成工人作為工人再生產出來,資本家作為資本家再生產出來。”②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得以真正洞悉資本主義全部社會關系的實質。與以往空想社會主義者和普魯東等政治經濟學家構想一套先驗解決社會問題的“科學公式”不同,馬克思從對歷史運動的批判認識中,即對本身就產生了解放的物質條件運動的批判認識中得出科學①。馬克思通過深入剖析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及其運行機制,形成了關于資本主義自我認識的科學,這門科學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②。18世紀的英法空想社會主義者是法國大革命的產兒和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家。他們都力圖尋求一條通往人類幸福和理想社會的康莊大道。圣西門把工業化生產和勞動視為解決工人貧困的根本手段,提出了人人應當勞動的主張。他把以改善人類命運為目的的社會組織體系的建立看作其全部學說的旨趣。傅立葉推進了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和批判,認為勞動本質上應滿足人類欲望的樂趣,提出了以協作合作社徹底解放人的欲望的構想。歐文通過廢除私有制度建立共產制度作為未來新社會制度的核心??傮w觀之,他們有關未來社會的論斷有著驚人的預見力,他們都把實現公共幸福和人類美好生活作為學說的核心旨趣③。但是,他們都是從私有財產的普遍性上來看待勞動與資本的關系,沒有洞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造成勞動異化的真正根源,沒有把無產和有產的對立上升到勞動和資本的對立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看待勞動與資本關系實質的問題上,空想社會主義也是一種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普魯東批判了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偽善性,把政治經濟學界定為現實中的形而上學,力圖挽救政治經濟學,并且最終使之成為真正的科學。但是,他不自覺地對資本主義經濟范疇采取一種非批判的態度,陷入一種非歷史的形而上學,他沒有把經濟范疇看成是與物質生產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理論表現④。普魯東看到了以研究勞動和交換規律為對象的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傾向,但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陷入用資本自身批判資本的理論悖論。他把私有財產看作是本身應該被消滅的資本⑤,沒有理解私有財產對人類生存的積極本質,沒有看到異化和異化的揚棄走的是同一條道路。在普魯東看來,勞動的價值與資本生產一樣,都是一種“虛構”。他認為,勞動是創造財富的一切元素,勞動是使事物之間的價值可以彼此通約的工具。馬克思提出了與蒲魯東根本不同的勞動觀?!皠趧颖旧頍o價值”是馬克思對勞動問題的根本態度。馬克思把勞動作為自然力即人類勞動力的表現,他進一步思考:為何勞動從作為人本身的自然力變成外在于人自身的抽象的交換價值?對這一問題的思考關涉到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全部批判的核心。“古典經濟學家從來沒有意識到,各種勞動純粹量的差別是以它們的質的統一或等同為前提的,因而是以它們化為抽象人類勞動為前提的?!雹薰诺湔谓洕鷮W家之所以把勞動看成價值的唯一源泉,把一般勞動形式作為價值的源泉,其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勞動的抽象性,即把一切具體勞動的規定性抽象為交換價值。“對任何種類勞動的同樣看待,以各種現實勞動組成的一個十分發達的總體為前提,在這些勞動中,任何一種勞動都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勞動。勞動不僅在范疇上,而且在現實中抽成為創造財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同具有某種特殊性的個人結合在一起的固定了。勞動一般,直截了當的勞動這個范疇的抽象,這個現代經濟學的起點,才成為實際上真實的東西?!雹吖诺浣洕鷮W家對勞動本質的理解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馬克思把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和普魯東看作是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專家。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意指: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和蒲魯東等法國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資本和勞動的關系)的非歷史性理解,即把資本主義社會關系永恒化。這種理論態度反映出古典經濟學家沒有洞悉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真正歷史起源,體現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對勞動、工資和資本等經濟范疇的非歷史性態度。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澄清了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關于未來社會的思考。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總問題和核心要旨是:通過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破解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關于“資本是被積累起來的勞動”的意識形態神話,探求解決工人貧困和無產階級解放的現實歷史道路。在馬克思看來,政治經濟學是對經濟現象及其所承載社會關系的形而上學思考,“舊的形而上學及其固定不變的范疇似乎在科學中又重新開始了它的統治”①。破解以往舊的形而上學只有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才能真正得到解決,即到對資本主義市民社會的生產關系研究去尋求。從根本上說,無產階級的全部理論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性研究。古典政治經濟學集中體現了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馬克思秉承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傳統,他通過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經濟范疇的歷史批判,批判了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形而上學,構建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范式和話語體系(歷史唯物主義),最終超越了古典政治經濟學??障肷鐣髁x與古典經濟學家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采取一種實證主義和非批判的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揭示出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本身的內在矛盾,這也必然決定了他們對勞動的理解是站在辯護資本立場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體現為把資本看作是“被積累起來的勞動”,這種意識形態把資本對勞動的抽象統治和剝削關系完全遮蔽起來,資本因此獲得了對勞動支配和統治的先天話語權。
2.解蔽經濟現象異化邏輯的真正“實證科學”破解空想社會主義和古典政治經濟學看待勞動與資本關系的意識形態話語,認清資本對勞動支配和統治的實質,這無疑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核心主題。政治經濟學批判本身是一場自我革命的歷史科學。政治經濟學批判不是自我意識的主觀批判,也不是直接面向社會歷史本身的現象學還原,而是通過對經濟范疇的歷史批判,呈現社會歷史現實本身,反思人類的生存境遇和探索未來理想社會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經濟學批判開創了一門真正綜合的“實證科學”和歷史科學。與政治經濟學關注現實的方式不同,政治經濟學批判是把政治經濟學本身作為批判的對象。政治經濟學用經濟范疇把握經濟事實,經濟范疇只是生產的經濟關系的理論表現。政治經濟學運用經濟范疇透視經濟現象和社會現實,把資本理解為“被積累起來的勞動”,社會現實和個人生活本身的豐富內容被經濟范疇完全遮蔽。政治經濟學批判通過其特有的理論范式和研究方法透視經濟現象和社會現實的本質。政治經濟學批判運用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范疇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及其社會關系形成的內在機制,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用生產方式這把鑰匙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演進的秘密,認清了資本主義社會關系和社會現實的真正實質,破解了政治經濟學對資本是“被積累起來的勞動”的形而上學假設。古典經濟學家把經濟范疇作為全部學說和思考問題的先驗假設,馬克思把經濟范疇“作為生產方式的結構、層次和領域嚴格的確定下來”②。政治經濟學批判通過對經濟現象異化邏輯的本質和“觀念實證主義”實質的深刻揭示和批判性超越,真正破解政治經濟學對資本與勞動關系的形而上學假設。在資本為主導的現代社會,這種觀念實證主義集中表現為資本邏輯對個人的抽象統治?,F代人的生活方式日益被資本所殖民和同化,市場經濟下的個體已經被資本建構起來的市場意識和貨幣觀念所統治?!坝^念實證主義”已內化在當代人的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中,成為不可攻破的堡壘。資本具有個性,而人成為資本增值的工具?!百Y本邏輯”體現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雇傭勞動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把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本來極其明白和合理的社會關系抽象化為商品交換關系。這種商品交換關系“把產品當作商品,從而當作價值來看待,而且通過這種物的形式,把他們的私人勞動當作等同的人類勞動來互相發生關系”③。
政治經濟學批判剖析了“觀念實證主義”產生的歷史根源。它的核心要義是:揭示隱匿在經濟生活背后的神秘面紗,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研究,破解“觀念實證主義”的意識形態神話,構建真正符合人類生活本性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是人的感性的徹底解放,人們的社會生活不是被資本和貨幣建構起來的冷冰冰的經濟生活。真正符合人類本性的生活方式和自由個性應當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馬克思深刻剖析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用經濟范疇規定經濟生活、用經濟生活規定全部社會生活的真正根源和秘密。“政治經濟學曾經分析了價值和價值量,揭示了這些形式所掩蓋的內容。但它甚至從來也沒有提出過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一內容采取這種形式?為什么勞動表現為價值,用勞動時間計算的勞動量表現為勞動產品的價值量呢?”①政治經濟學批判進一步揭示了古典政治經濟學把資本看作是“被積累起來的勞動”的方法論根源。政治經濟學批判超越了古典經濟學和思辨哲學對社會歷史事件的經驗主義(經驗主義意識形態)和抽象思辨式把握(唯心主義意識形態),破除了這兩種思維方式在思考社會問題上的非批判的實證主義和徒有其表的批判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使“全部資本主義生產”變成可以理解的事實,資本主義的制度設計和意識形態的本質被全部揭示出來,進而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人與自然、人與人與之間的交往關系就變得簡單明了,而不是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政治經濟學批判(真正的“實證科學”和歷史科學)之所以超越古典政治經濟學還在于:政治經濟學只考察社會整體的相對獨立的部分,而作為歷史理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主要是把復雜的整體本身作為對象②。阿爾都塞認為,把認識的對象等于現實存在本身和把歷史科學的對象歸結為現實歷史都是一種經驗主義的意識形態。同樣,把社會現實等同于主體的想象活動恰是思辨和唯心主義的意識形態。馬克思同時批判了以上兩種看待歷史現實的理論態度?!皻v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還是抽象的經驗主義所認為的那樣,是一些僵死的事實的匯集,也不再像唯心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想象的主體的想象活動”③。與普魯東和古典經濟學家不同,馬克思并沒有把政治經濟學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重新加以拯救,也并沒有重新創立一門新的所謂政治經濟學體系。政治經濟學只能從否定的意義上去理解。通過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馬克思真正洞察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實質,真正破解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對資本與勞動關系的形而上學理解。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對一定經濟社會形態的自我認識,這種認識本身只有在辯證法的意義上去理解,從批判、否定和革命的意義上去理解,即從破解資本對勞動抽象統治的意義上去理解。這正是馬克思把自己的經濟學說稱之為政治經濟學批判,而不是政治經濟學的原因所在。
二、社會主義的轉型與過渡:走向新政治經濟學批判
走向新政治經濟學批判意味著:直面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問題,秉持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精神實質探索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新形式。新政治經濟學批判不是背離馬克思關于政治經濟學思考的根本原則,而是為當前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新問題提供新的理論分析框架?!俺巧鐣髁x描繪出主要的制度工具,運用這些工具能量可以被塑造、被傳導;除非注意到剩余的抽取和分配方式、經濟和政治功能之間的關系以及信仰體系的內容,否則,對社會主義做出估計是毫無意義的”④。在新時代條件下,新政治經濟學批判是探索共產主義新的實現形式和堅守共產主義價值理想的時代要求。自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后,為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辯護的人士極力詆毀共產主義。他們提出告別共產主義和擁抱資本主義的口號?,F今,對共產主義抱有同情的左翼學者們仍繼續探索實現共產主義的新形式,這種共產主義將不再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但不同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新形態至今仍未真正形成。一般來說,可以用“后共產主義”來標示以上兩種對待共產主義的態度。我們認為,“后共產主義”并非意味著共產主義的終結,而是意味著對共產主義實現形式的新探索及其共產主義本質精神的回歸。共產主義不是現實應當與之適應的理想,而是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脫離資本主義現實運動抽象談論共產主義的未來是烏托邦式的空想。蘇聯模式的共產主義解體和失敗為共產主義未竟的事業增添了沉重的歷史負擔,但也為共產主義新的實現形態提供了難得的歷史契機和機遇。基于此,共產主義的經濟政治制度安排急需轉型和變革。后共產主義時代轉型和變革意味著真正回歸共產主義的價值旨趣:超越資本邏輯。當今大多數后共產主義國家經歷了從傳統社會形式(政府主導)向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的社會變革。資本主義代言人聲稱,后共產主義國家社會變革轉向市場和融入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意味著共產主義全部危機的征兆①。贊同市場社會主義的學者認為,社會主義和市場的結合恰恰體現出了后共產主義國家社會轉型的創新,這為共產主義的原則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現實基礎②。在探索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實現機制方面,西方左翼學者從經濟民主(市場社會主義)和政治民主(民主社會主義)兩方面展開了有益探索。正如拉克勞•墨菲強調:“政治空間的擴大和避免權力集中于一點,是每個社會真正民主變革的前提。每一個激進民主計劃都暗含著社會主義方向,因為它必然要終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種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則是大量從屬關系的基礎;但是社會主義是激進民主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反過來卻并非如此?!雹?/p>
拉克勞和墨菲試圖把社會主義的實質和實現路徑歸結為激進的多元民主計劃,這種激進民主計劃充分利用國家對市民社會領域斗爭(女權主義、環保主義等新社會運動)的民主規劃和政治領導,極力消解傳統社會主義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策略。同時,他們反對第二國際理論家坐等社會主義必然實現的經濟實證主義消極策略??傮w而言,他們的社會主義實現策略大大推遲了國家作為政治職能消亡的日期,其學說反映了西方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矛盾斗爭的復雜性,這勢必影響作為對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反抗資本邏輯的具體斗爭策略。政黨政治和政治民主成為他們思考社會主義實現策略的根本邏輯,這從其書名《領導權與社會主義策略———走向激進民主政治》便可體現出來。與之相反,市場社會主義提倡者極力倡導經濟民主策略。他們把社會主義的實質和實現路徑歸結為經濟領域的民主。市場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理解為一種經濟制度安排和社會秩序,即對經濟產品實現集體統一分配。在他們看來,社會主義的根本失敗不在于政治民主的缺失,而在于經濟領域的無效率,進而導致集體控制和分配產品行為的失敗。他們極力倡導把市場納入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之中?!案母锏睦麆Ω嗟刂赶蛏鐣髁x集團國家的政治民主進程,而不是經濟方面的非集權化和市場化。同時,這些國家向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的痛苦轉折,將被籠罩在追求民主判決的玫瑰色彩的碎夢中。有效的改革必須是兩者的有機結合,一是外部的基于了歷史經驗的經濟分析,一是內部的、基于共產主義者主張的對于個人的激勵。這兩個基礎意味著,它們作為對立物只能存在于政治與經濟密切結合的混合經濟中,這種混合經濟的合理性在政治國家和社會主義國有經濟體制中是沒有疑問的。這兩個對立面相互結合的節點,恰恰是改革所要關注的焦點”④。
作者:薛俊強 單位: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