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開展企業貸款的難點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小企業由于受其自身存在的規模小、產權不清晰、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差等先天不足影響,貸款難的問題日漸突出。商業銀行如何從自身建設出發破解這一難題,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貸款對策
在世界各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中,中小企業作為一類特殊企業群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業總產值、76.6%的工業新增產值、57%的銷售收入、60%的出口額、40%以上的稅收以及75%以上的就業崗位均來自中小企業。作為一支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生力軍,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小企業在其發展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融資難。為此,筆者從銀行經營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中小企業貸款工作中的難點,探討制定相應措施,推進中小企業貸款持續、健康發展。
一、中小企業貸款存在的問題
目前,由于受銀行業經營管理和風險防范實際的影響,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在觀念、體制和手段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的障礙和制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中小企業自身不符合貸款條件。目前銀行貸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貸款和少量的擔保貸款,信用貸款幾乎沒有。貸款抵押物必須是土地、房產、設備或其它不動產,同時還必須有健全完善的財務報表體系。而目前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報表普遍不實。據調查,現有中小企業真正完全符合貸款條件的不足五分之一。
二是中小企業產權不明晰。一部分企業采取的是承包或租賃經營,沒有獨立自主的產權可辦理抵押;而且土地、房產、設備等手續不完備,特別是只有土地使用權證沒有房產證的情況和土地集體性質的較多,不符合貸款條件或難以辦理抵押手續;再次企業抵押物價值小,主要是土地面積少、土地評估價值低、抵押能力不足。
三是企業普遍對信用等級評定不熱心,導致企業綜合授信額度低,新增貸款難度大。個別企業信用意識淡薄,還款意識差,導致信用低下。目前各地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缺少擔保公司、典當行等為中小企業發展融資服務的平臺,企業擔保能力不足。
二、拓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中的難點
一是產權問題。目前抵押貸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產抵押一般為70%,機器設備為50%,動產為25%~30%,專用設備為10%。據調查了解,中小民營、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沒有完善土地、房產等登記手續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土地、房產及公證等部門收取的評估費用、公證費用等較高,使企業望而卻步。企業資產評估登記要涉及土地等眾多管理部門,而且各個部門都要收費,如果再加上正常貸款利息,所需費用幾乎與民間借貸成本相近,普通中小企業難以承受。加上資產評估中介服務不規范,評估登記的有效期限短,與貸款期限不匹配,企業為此在一個貸款期限內要重復進行資產評估登記,重復交費。其次是大多中小企業的法人代表只圖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目標,自己不愿意完善土地、房產等手續。且各地產權關系沒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使中小企業產權普遍不完整不明晰,影響了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發展。
二是信用問題。中小企業潛在的信用風險,決定了其信貸償還能力較差。信譽不佳,沒有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銀企關系緊張,缺乏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基礎,這又是影響拓展中小企業信貸的重要原因。
三是風險問題。中小企業的市場風險較大,提供擔保困難,缺乏防范風險的基本保障。中小企業由于其特殊的組織形式、經營機制和發展歷程,具有明顯的二重特性。一方面,中小企業轉產快、發展快、機制靈活。另一方面,普遍存在技術老化、產品老化。難以找到符合條件的擔保單位。目前在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是以抵押擔保貸款為主。
四是貸款手續相對繁瑣,環節過多,時間較長。目前,各家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批權限大多實行集中管理的辦法。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要經過授信額度和支用貸款先后兩個審批流程,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月,不符合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短、急、快的特點。由于信貸審批決策鏈條拉長,難免使企業錯過許多商機,與當前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存在著矛盾。
五是信貸管理體制不夠完善。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經營靈活,計劃性較差,且絕大部分都是流動資金貸款,貸款需求要得急、頻率高,形成了“急、頻、少、高”的明顯特點。而與之相對應的銀行風險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存在誤區,工作人員存有恐貸、懼貸心理,也影響了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
六是維護金融債權難度較大,金融環境有待改善。通過企業改制、申請破產、轉產、注銷法人甚或一逃了之等方式懸空或逃廢銀行債務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少基層銀行反映,司法部門對維護銀行的債權不夠積極,對逃廢債務的行為打擊不力。銀行與這類企業對簿公堂,常常是“贏了官司,贏不了錢”。
七是貸款擔保難問題。主要表現為中小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人。效益好的企業既不愿意給別人作擔保,也不愿意請人為自己作擔保,免得“禮尚往來”后,礙于情面又不得不為別人作擔保,給自己添麻煩;效益一般的企業,銀行又不允許作擔保人。而中小企業之間相互擔保,往往是一家企業出了問題會連累一批企業,這通常又被認為是社會穩定所難以承受的,使擔保常常變得有名無實。因此,各家銀行擔保貸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貸款比重呈上升趨勢。
三、拓展中小企業貸款的對策與措施
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進一步完善并適應企業生命發展周期的融資需求,著力培養和拓展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群體,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結合中小企業現行的一些情況,提出了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1、貼近客戶,完善組織管理機構
商業銀行要設立專門部門和機構,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研究,制訂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實施方案,加強管理,抓好落實,建立起一套拓展中小企業業務的快速反應機制。一是對目標客戶營銷進展情況進行監控。建立工作臺賬,對客戶營銷過程中的客戶拜訪、開戶、評級、授信及貸款等及時歸檔記錄;此外,還要制定計劃和目標。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進度地發展中小企業業務,對年度中小企業業務發展進行預先計劃,重點考核客戶新增和貸款新增兩個指標,推動當前這一業務領域的發展。
2、擴大業務辦理區域
由于在中心城市辦廠開店經營成本極高,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極少。相反,郊區、鄉鎮的經營成本低,企業容易扎根,其生長過程對金融服務依賴性很高,中小企業業務金融資源豐富。因此,對中小企業業務定位上應該是哪里有資源,哪里就可以發展,改變人為因素造成地區之間中小企業業務發展不平衡問題,積極擴大各區域內的優質中小企業信貸市場。
3、進一步優化業務產品
金融產品要因客戶而異,為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來決定相對應的產品構造,以適應不同的客戶群體。因此,中小企業貸款業務要突出滿足企業業務需求的“短、平、快、急”特點。商業銀行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降低中小企業信貸準入門檻,推出功能多樣、擔保方式靈活的信貸品種,使中小企業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業務需求。
4、制定科學合理、具體可行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改變過去注重對大項目、大客戶的獎勵,忽視對中小企業的營銷獎勵的做法,加大對中小企業業務發展的激勵力度,提高信貸人員工作積極性。一是要針對小企業貸款的經營和管理特點,構建區別于大銀行大客戶的激勵約束機制,摒棄傳統的對單筆、單戶貸款追究責任的做法,綜合考核小企業信貸人員所管理客戶的整體回報情況。二是要制定公開、透明、量化的信貸人員薪酬激勵辦法,將小企業信貸人員的收入與業務量、效益和貸款質量等綜合績效指標掛鉤,在保底工資的基礎上,輔以獎金、車補、培訓、旅游等激勵手段,充分調動信貸人員的積極性。三是要完善小企業貸款的問責制度,在整體綜合質量及回報考核的基礎上,根據其特點制定貸款管理中相應的免責條款,保護小企業信貸人員的積極性。
5、建立高效的審批機制
改革信貸管理模式,提高小企業貸款的審批效率。在綜合分析貸款抵押方式、額度、風險及自身貸款管理等因素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靈活多樣和區別對待的貸款審批程序和管理模式。針對中小企業客戶“短、平、快”的融資需求,加強風險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再轉授權,將審批權限全額再轉授至經營機構,實行貸款審批人“雙簽”或“單簽”審批的特殊審批機制,提高會簽的審批頻率;同時,實行審批服務期限承諾制,限時審批,嚴格規定受理信貸審批業務時間。
6、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抽調一批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能兵強將”充配到中小企業信貸工作中,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客戶。加強對信貸人員進行專業技術資格認定,建立競聘上崗的激勵機制,并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交流、培訓,綜合提高信貸人員整體服務水平和業務素質。
7、加強產品宣傳,提高知名度
各銀行要積極主動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營銷、宣傳活動。如在新聞媒體刊登介紹本行特色信貸產品信貸業務。派出人員進社區,宣傳中小企業業務品種,通過向經營業主、企業高管人員、財務主管等進行產品宣傳,提高中小企業業務產品知名度等。
8、實行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商業銀行要認清同業競爭形勢以及客戶資源現狀,明確區域市場定位和經營方向,確立重點行業和重點客戶在市場拓展中的核心地位,整合集中行內各項資源,確保既定核心目標客戶群在質和量上有所突破。同時建立客戶價值分類標準和分析制度,區分重點客戶和一般客戶、優質客戶和普通客戶、核心客戶和邊緣客戶,相應配套運用各種內部資源,對不同的客戶開展個性化營銷。要進一步強化市場細分,細分貸款對象,使不同的貸款對象享受不同的貸款條件,如利率浮動幅度、貸款期限、保證方式、償還方式,通過多元化的信貸營銷來滿足多樣化的資金需求,從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戶群體,爭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創造自己獨具特色的營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