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城鄉統籌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歷史上,成都是具有很強的金融意識的城市,是我國最早探索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地方資本市場建設、民營金融發展的地區,但在近年我國迅速推進的金融改革發展中,比起重慶,成都卻落后了,這值得我們反思。2007年6月7日,就在成渝作為城鄉統籌新特區得到批準的當天,國家開發銀行與重慶市部分投融資集團、工商產業集團簽訂了總額達1400億元的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表示,在今明兩年內,重慶將完成10個企業集團的整體上市工作,重慶市8大國企集團公司將通過4種渠道整體上市,重鋼、機電控股、能源集團、四聯集團、重慶市商業銀行、重百商社等企業將采取香港H股上市、增資擴股定向增發、已上市的子公司回購母公司、直接發新股等方式實現整體上市,西南證券、重慶水務集團將借殼上市,這將根本性地改變重慶資本市場的格局。重慶先行,成都如何反超?成都在城鄉統籌中可利用的金融工具,如建農村銀行、成立成都發展銀行、政府發行債券等都是可行的,但不是最根本的辦法。要使金融在城鄉統籌中發揮明顯作用,成都應搶先建立一個區域性多層次資本市場。因為相比其他城市,成都已基本具備構建區域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充分條件。
一、抓住良機,建中西部金融中心
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成都確立中西部地區金融中心地位的良機。無論是城市發展還是城鄉統籌,最現實、最直接的需要是什么?是“錢”。成都初步確立的“試驗區”改革的六個主要任務,從產業布局到公共服務,每一項都需要資金投入,光靠政府投錢,這些任務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能依靠創新投融資體制,聚集社會資金來完成。目前國內的投融資體制還不太健全,社會上雖然有很多資金,卻很難利用。成都市雖地處西部,但資金實力相當雄厚,成都市目前銀行的存貸差就達兩千多億元,這些錢放在銀行,其中50%以上都輸送給東部地區搞經濟建設了,沒有為成都市直接產生效益,是一種浪費。過去由于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企業的“融資難”一直是企業“永遠的痛”,同時也是政府的痛和銀行的痛。成為“新特區”給了成都金融創新的機會:就是要給成都一些自主權,讓成都可以于一些“過去不能干”“別的地方不能干”的事,這就有可能讓成都找到一條有效吸引資金、利用資金的道路。水往低處流,錢往利處走。成都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的金融中心,資本的趨利性會使成都有聚集資金的獨特功能。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抓住機遇,對成都市的金融創新進行整體規劃。
二、努力爭取,設立成都證券交易所
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證券交易所、產權交易所、股票托管中心、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風險投資公司、信托公司、期貨公司、投資公司、典當公司等以及相配套的法律、評估、審計、會計、投行等中介企業。多層次資本市場意在解決企業各個發展周期的資金需求。上述公司除了證券交易所成都沒有,其他的都有(當然其規模和發展都還相當的不盡人意)。因此成都應立即爭取成為繼上海和深圳之后第三座設立證券交易所的城市。證券交易所是一個巨大的投融資平臺。有了它,無論是企業上市,還是發行基金、債券,都將更加便捷。它還是風險投資最重要的退出渠道。證券交易所有“一通百通”的功能和龍頭效應。據了解,天津、重慶對此早就心儀,成都的基礎條件相比之下毫不遜色。因此在成都建立包括證券交易所在內的區域性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大大小小的企業、機構都獲得好的融資渠道,讓社會資金都有投資的門路,這樣城鄉統籌中的資金難題就能迎刃而解。
三、盡早規劃,建設中國西部“華爾街”成都的政府、企業和百姓都非常有投資意識,非常愿意利用金融工具。目前的問題是,雖然已有大量的金融機構進入成都,但“金融”這個品牌并沒有很好地在成都樹立。企業不知道到哪里融資,百姓不知道如何投資,這是因為成都的金融還沒有形成品牌和規模效應。建議打造一條中國西部的華爾街,把證券交易所、產權交易所、股票托管中心、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和與此相關的中介機構在政府的引導下以市場的方式集中起來形成金融的“產業集群”和“總部經濟”;建設一個有形的免門票的區域性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企業和投資者無論是有投資的需求還是有融資的需求,都會想到這里,在這里各取所需。成都市錦江區時代廣場一帶,從鹽市口到東大街二環路口還有四百多畝土地儲備,從東大街二環路口到三環路口還有八百畝土地儲備,完全有打造中國西部“華爾街”的基礎。目前已有十幾家銀行(包括大部分外資銀行)都在那里設立了辦事處,可以想象,如果這樣一條街上集中了西部地區主要的投融資機構和相關服務業,會產生多強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