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開放銀行生態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蘇州銀行成立于2010年,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蘇州的城市商業銀行,也是全國第一家全面實施事業部變革的商業銀行。蘇州銀行成立以來,專注“服務中小、服務市民、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市場定位,已逐漸形成公司銀行、零售銀行、金融市場和數字銀行總部四大專業化經營事業總部,持續在小微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領域精耕細作,并提出“風控有效、科技引領、專業專注”的戰略目標,不斷提升差異化競爭能力,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2015年,蘇州銀行開始探索對外合作,與政府合作搭建涵蓋豐富金融產品和增值服務的政銀企互動一體化“互聯網+”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突破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和金融服務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的困局,實現創新企業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這一合作模式得到成功推廣和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也開啟了蘇州銀行跨界合作的先河。2017年,蘇州銀行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成立數字銀行總部,統籌規劃全行線上業務,建立敏捷團隊,通過與外部生態建立“金融+N”的合作模式為合作方賦能,探索開放銀行創新模式。
一、開放銀行的內涵及建設思路
根據Gartner咨詢公司的定義:“開放銀行”是一種平臺化商業模式,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商業生態系統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供應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使銀行創造出新的價值,構建新的核心能力。開放銀行有三個特征:一是以開放API技術為基礎。通過API將銀行特定的金融服務與合作方連接,既能為銀行拓展金融服務場景和渠道,又能為不具備金融牌照的合作方賦能金融能力,最終達到客戶流通和共享的目的。二是開放銀行的本質是進行客戶數據的共享,這些數據將通過支付、信貸、儲蓄等一系列行為產生。三是開放銀行主要以平臺合作為模式。銀行不再如以往那樣直接將產品和服務傳達給客戶,而是將各種不同的商業生態嫁接至平臺之上,再通過這些商業生態間接為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從而形成共享、開放的平臺模型。基于開放銀行特征以及自身規模及戰略定位,蘇州銀行逐漸形成“打造區域金融科技生態圈”的開放銀行建設思路:外部合作方面,主要進行金融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輸出。通過平臺對接,將包含賬戶開立、支付結算、投資理財、信貸融資等在內的各類金融服務,以標準接口的方式對外開放,為參與各方賦能;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在衣食住行等領域深度合作,為政府、中小企業輸出包括風險評估、數據分析、流程管理等跨領域的業務能力和解決方案,打造區域金融科技生態,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內部修煉上,傾力建設自身的數字化運營能力。業務團隊專注于生態業務經營,致力于提升客戶經營、客戶跟蹤、客戶分析等能力,將金融服務滲透到客戶交易的各類場景中,讓金融服務無處不在;技術團隊專注自身開放能力建設,實現敏捷、低成本的交付能力,能夠支持互聯網高并發的特性,從技術和流程上擁抱互聯網模式,形成一定的開放合作能力。
二、蘇州銀行開放銀行生態探索
1.數字化運營能力建設銀行要開放,就要建設一支面向開放銀行的數字化生態運營團隊,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互聯網技術,在基礎服務平臺之上,構建業務的生態運營能力和技術的敏捷交付能力,從而打造面向開放銀行的數字化運營能力。生態經營能力方面,以線上化“客戶拓新、模式創新”為目標,依托科技推進客戶、賬戶、支付、風控、產品、運營六大數字化體系建設,提升風控、市場、產品、科技四大能力,研發差異化場景金融發展模式,最終實現向能力輸出者轉型。基礎開放能力方面,建設支撐數字化轉型的六大平臺體系:通過移動前臺建設,建立統一的移動開發平臺、開發規范和標準,實現客戶的可跟蹤、可分析;通過技術中臺建設,打造數字化的客戶體驗平臺,實現服務的智能化;通過數據中臺建設,實現智能化數據應用能力,客戶畫像、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客服等;通過開放平臺建設,提供安全、標準化的合作入口,打造比較強大的開放和運營能力;通過分布式后臺建設,實現高容錯、高性能、可擴展的新一代銀行基礎架構,支持互聯網業務的高并發特征。產品研發方面,建立傳統和敏捷共存的產品研發模式。傳統產品研發,如OA、HR、總賬等系統,延續傳統模式;創新產品研發,如互聯網的資產和負債類產品等,需采用敏捷模式。部分項目已開始嘗試敏捷交付模式,逐漸形成緊湊而自我組織型的團隊,與客戶進行頻繁的互動,并能夠對變化作出迅速響應。
2.頭部平臺合作實踐蘇州銀行與平臺合作(2B2C)的策略是域外合作頭部平臺(螞蟻金服、騰訊、美團、優酷、平安、小米等),域內打造特色場景(本地黨建、體育、醫療、教育、餐飲、交通等),通過多樣化的合作方式,包括資產、負債的產品合作,“賬戶+支付”的模式合作,IT系統的合作等,“由淺入深、確保持續”推進合作,在實現獲客的目標同時又提升生態黏性。目前,蘇州銀行與互聯網平臺已分別在資產和負債產品上有所合作,包括螞蟻借唄、小米、澤學、優酷、美團等。在輸出金融服務、獲得收益的同時,也進一步將銀行的基礎服務能力進行抽象,以標準化、簡單化、便捷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通過API進行模式的快速復制和推廣,從而提升銀行的合作能力。
3.政府平臺合作實踐政府平臺具有壟斷性和低頻性,有些業務的交易必須通過政府機構的特定平臺,對普通客戶而言,很多年可能就使用一次,但平臺面對的是廣大的企業和千家萬戶的百姓,具有廣泛的獲客能力。當前各個地區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智慧政務、智慧城市的建設,也為銀行帶來大量的合作機會。蘇州銀行與政府合作(2G2B2C)的策略是依托當地政府打造獨有生態合作模式和特色場景,通過IT切入為主,進行整體方案輸出,既能為蘇州銀行豐富客源,也能為當地政府提供金融科技助力,在智慧政務、智慧城市、惠民工程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1)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與蘇州市金融辦合作,搭建一體化“互聯網+”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精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需求。(2)智慧醫療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醫療資源整合,為患者提供完整的、閉環的醫療健康與掌上支付服務。(3)智慧農貿平臺: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和金融等手段實現銀行、經營戶、批發市場、監管部門信息互通,解決了農貿市場對農產品銷售溯源迫切需求。(4)蘇工惠平臺:以市民卡為載體,建立涵蓋專享保障、幫扶服務、教育培訓、文化生活、消費優惠六大服務頻道的服務平臺,滿足工會會員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三、蘇州銀行開放銀行愿景
互聯網生態下,只有開放才能生存,才能得到持續發展的動力。銀行只有將自己的服務能力輸出,輸出給合作伙伴、輸出給同業,讓參與各方都得到利益,銀行才會獲得自身發展的空間。蘇州銀行的開放銀行愿景是:布局“智慧+互聯+協同”的智慧化城市場景應用,做“金融+場景”和“金融+行業”的創新者和共建者,實現數據共享與場景融合,提供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構建區域金融科技生態圈,最終打造適合于蘇州銀行的金融服務體系。
作者:張振興 單位:蘇州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