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學在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中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了解幼兒園國學教育開展現狀的基礎上,認識到簡單的經典誦讀并不能起到傳承中華文化的作用,因此筆者試圖利用已有專業理論知識將國學滲透到幼兒園室內活動區環境創設中,并從美工區、角色區、科學區、建構區等幾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
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國學;滲透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指出: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近年來隨著“國學熱”的興起,許多幼兒園引進了國學,然而幼兒園國學開展多集中于簡單誦讀一些童蒙讀物,而沒有將國學真正滲透到幼兒園教育中。鑒于此,筆者試圖將國學滲透到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中,充分利用環境的“隱性作用”,使幼兒從小就接受國學熏陶,培養幼兒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一、概念界定
(一)國學
何謂“國學”,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但百度百科名片提到“狹義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學術,包括: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廣義國學是指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星相、建筑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本文采用廣義的國學定義。
(二)幼兒園活動區
活動區,也稱興趣角,是幼兒園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主動地學習、鞏固原有的知識,并獲取知識經驗,以提供合適的活動區域、多樣化的活動材料、情景化的游戲形式,使幼兒獲得自主發展的場所。本文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主要指的是物質環境。
二、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中滲透國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指南》中將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分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活動區環境創設國學滲透從這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比較注重個人修養和人際交往,《大學》《論語》《弟子規》等名著都滲透了人際交往規則,室內環境創設時可以引用這些內容。二是在適應社會生活方面,《報任安書》中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通過這些古人的典型事跡來教育幼兒要適應環境。總之,我國有許多關于人際交往社會適應方面的國學知識,我們既要將這些優秀的傳統繼承下來,又要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二)有利于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
《指南》中明確指出要讓幼兒感受、發現、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美的事物。無論是萬里長城,還是國畫、剪紙藝術,都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活動區,幼兒根據故事情景自己創作或者觀察一些剪紙作品自己動手嘗試,使其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國學蘊含的美,豐富幼兒審美體驗。
(三)有利于弘揚國學,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
賞古詩、品國畫、嘗美食,都能感受到國學的魅力。中華文化凝結了中國古代的精華,對整個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仍然引以為傲。作為國家新生一代,幼兒肩負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要在幼兒園階段就培養幼兒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加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國學滲透在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中
活動區是一種教育形式,一種特殊的幼兒園課程,對幼兒自身發展具有重大的教育價值,幼兒園應注意到活動區對幼兒的特殊教育意義。國學包羅萬象,進行環境創設時要注意發揮好國學啟蒙作用,適應各年齡階段兒童的特點。為此,筆者將選擇幾個典型的活動區說明如何進行活動區創設。
(一)美工區
美工區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它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審美情感。它主要以欣賞、繪畫、手工為主,根據國學中的相關內容及幼兒的特征,可以投放一些國畫、剪紙、雕刻作品以及相應的材料等。幼兒欣賞這些作品,感受國學蘊含的美感,同時可以就地取材嘗試制作。以“皮影戲”為例。教師先讓幼兒欣賞皮影戲,激發幼兒的興趣;接下來介紹表演方式;在幼兒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皮影。選好創作主題后,教師先示范,幼兒再分組獨立操作,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皮影制作,并讓幼兒運用做好的皮影進行表演,整個活動過程中都可以利用照片來記錄,同時把做好的皮影保留下來適當在美工區做一些布置。這樣通過本活動就可以使幼兒從表面感知到實際制作層層遞進,加深對皮影戲的認識。也可以制作京劇臉譜,使幼兒了解國粹的基本常識,最適合的應該是通過京劇臉譜的制作來使幼兒了解京劇。
(二)角色區
角色區經常進行角色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的語言、情緒情感以及社會性的發展。在這里可以投放一些京劇服裝,幼兒穿上服裝模仿戲曲演員進行表演;同時也可以演繹一些經典故事《程門立雪》《司馬光砸缸》等使幼兒學會人際交往,形成社會適應能力。以《孔融讓梨》為例。學習《三字經》時會涉及到許多典故,結合幼兒喜歡表現、模仿的心理特點,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表演。表演前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理清故事的發展過程后,讓幼兒自行分組分配角色,且耐心等待幼兒協商、討論,對于幼兒有困惑或者分歧的地方教師參與指導;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問幼兒“你在活動中學到了什么?在活動中表現得好嗎?”等問題,使幼兒向孔融學習,從小懂得尊老愛幼,將謙讓這種美德在身上得以發揚光大。
(三)益智區
益智區以發展幼兒的智力為主,我國古代幼兒益智類玩具主要有圍棋、象棋、七巧板、九連環等。其中有些玩具一直沿用到今天,但也有些玩具慢慢淡出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失傳,因此益智區在選取玩具時應該將這些玩具考慮在內,不僅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而且能弘揚傳統文化。以“象棋”為例。初步了解象棋的基本知識后,有些幼兒可能會對象棋比較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在益智區多陳放幾套象棋,并在墻上貼一些基本的象棋規則和漫畫下棋步驟,以便幼兒在對弈時能基本做到遵守規則,同時要擺放足夠的桌椅,使幼兒對面對坐。下象棋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因此應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和熱鬧區分開,促使幼兒靜心思考。但象棋掌握起來比較困難,這需要教師對幼兒不懂的地方給予指導講解,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
(四)科學區
3-6歲的幼兒對周圍的東西都感興趣,都想知道,全身散發著一種強烈的探索欲望,于是科學區就成為幼兒科學探索的重要地方。開設科學區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如果將國學融入進去,幼兒就不僅僅能獲得初步的科學經驗,更能陶冶情操、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老師可以呈現四大發明、圓周率、地動儀等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同時也可以利用《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烏鴉喝水》等小故事引導幼兒親自嘗試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以自制指南針為例。指南針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當今的運用也很廣泛,通過讓幼兒學習如何制作指南針、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不僅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也可以傳承國學。通過一些生活實例讓幼兒感受到指南針運用范圍之廣,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在科學區投放制作指南針的相關材料,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幼兒學著制作,教師觀察并給予恰當地指導。最后幼兒利用自制的指南針在活動室找“南”,進一步理解指南針指南的現象。
(五)建構區
《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特征,鼓勵和支持幼兒用積木、紙盒、拼板等各種材料進行建構游戲和制作活動。我國古代建筑有特色和代表性,幼兒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建筑,如長城、天安門等作為建構區材料。這樣幼兒不僅能獲得關于這些事物的直觀經驗,而且能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以積塑游戲為例。幼兒園建構區主要是進行一些中大型游戲,有積木和積塑兩類,教師可以選擇房屋建筑類主題積塑,由門、窗、柱、屋頂等部件投放。建構區的墻面可以貼一些我國古代建筑物圖片和幼兒作品展示,幼兒在了解我國古代建筑風格基礎上,可以利用這些積塑自由進行創設我國這些建筑物,在創設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幼兒對我國古代建筑結構的了解,也可以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因此筆者從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出發,將國學深刻具體地融入幼兒園的各個區域,但每個區域創設的內容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更合適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劉焱.幼兒園游戲與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楊楓.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與玩教具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楊曉峰.幼兒園中華文化啟蒙教育環境創設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李明.幼兒與班級墻面環境互動方式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5]南衛平.論國學啟蒙教育與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結合[J].學科建設,2013,(9).
[6]高黎陽.淺談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的現狀及建議[J].教育社會,2012,(17)
作者:王超強 朱慧君 單位:呂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