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醫院的室內環境科學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兒童營造健康、愉悅、舒適的就醫環境。以情感維度為視角,分析我國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環境色彩、材質選擇以及造型尺度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獲得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情感化設計方法。體現人文關懷的醫院環境設計有利于兒童患者的康復,有利于塑造醫院品牌形象。
關鍵詞:情感;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
引言
目前我國14歲以下的兒童人口約兩億五千萬左右,大致占全國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伴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對兒童醫療保健的重視,人們對兒童醫院服務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是以滿足基本醫療功能為前提的,自上世紀30年代起,眾多國外兒童醫療機構開始依據兒童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進行醫療環境的規劃設計,我國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在借鑒國外成功案例的基礎上,也逐步提出了相關的設計理論和改良實踐[1]。本文以情感維度為視角,分析目前我國兒童醫院環境設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希望這些探索能為營造愉悅、舒適的兒童就醫環境提供一些幫助。
一、兒童醫院環境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色彩設計缺乏生氣。目前國內兒童醫院的空間色彩,大多數仍以傳統的白色為主調,雖然白色能夠體現醫院的潔凈感,但同時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當人長期處于無色彩的環境中,會產生脆弱、消極的心理聯想,在一定程度上會疏遠醫患之間的關系[2]。也有一些兒童醫院通過在白色墻面上添涂鮮艷色彩活躍就醫環境,但往往色彩搭配盲目無序,缺乏有針對性、科學的整體色彩設計。
(二)材料選擇與造型設計單一。裝飾材料是美化室內環境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兒童醫院使用的空間裝飾材料與綜合醫院是相同的,無法通過材料的質地、肌理去營造符合兒童心理的感官效果。同時空間造型設計多以簡潔的直線為主,在兒童的視覺感受中也是冰冷而無趣的。
(三)功能分區及視覺導向不明確。醫院空間是一個集合多種功能的公共空間,科室眾多組織機構龐雜。目前,大部分兒童醫院功能分區不夠清晰,缺乏統一醒目的標識系統進行引導,在人流量較大的情況下,家長攜帶患兒難以辨別下一站的準確位置,從而降低醫治效率。
二、兒童就醫的情感需要
(一)情感化設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系統地提出了情感化設計理論,其理念賦予了設計物自身的生命和情感,從本質而言就是消除人與設計物之間的距離,設計物的形成皆以人為出發點。唐納德將情感設計分為三個層面,即本能層面、行為層面和反思層面。本能層面反應是人的感官受到刺激后即時產生的直觀反應;行為層面反應是人的使用經歷,易于操作和使用方便將會拉近設計物與用戶的距離;反思層次反應則是建立在前兩個層次基礎上,表現為用戶心中更深度的意識、理解和情感感知。情感化設計顛覆了現代設計中重技術而輕情感的局面,是依據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而進行的設計[3]。
(二)兒童就醫的情感需要。情感化設計使更多的設計師通過作品去傳達愛心,關注弱勢群體。在兒童醫院陌生而嘈雜的環境中,患病兒童會產生自我保護和反抗心理,焦慮不安加上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往往會増加患兒就醫過程的難度,由此,關注兒童的情感需要,緩解兒童由于陌生環境引發的緊張感和排斥感,營造溫馨的就醫氛圍,成為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的重點。將情感化設計理論引入兒童醫院的環境設計,可以從以下這三個層次考慮。本能層面顧名思義源于人的本能而言,關注的是最原始的感知反應,人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等感官體驗占據著主導因素。兒童醫院環境本能層面的設計,設計師可以通過形態、色彩、材質等視覺效果的創造,獲得兒童最初的情感體驗。這里,環境視覺效果的貢獻在于兒童情緒的改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易導致人面對困難消極逃避,而放松、快樂的正面情緒則使人更具容忍度,兒童醫院環境形、色、質的設計滿足了兒童的本能需要,以最純粹的交流方式給予兒童愉快的心理感受。行為層面的設計關注的是操作效用,表現為功能性、可用性的設計。如果一個杯子漏水,即便這個杯子很漂亮也是失敗的設計。同樣,兒童醫院環境設計的功能是指滿足就醫需要,這是設計的根本,脫離開這個功能,任何設計都變得毫無價值。實踐證明,在功能設計不夠合理的環境中,人們使用遇到阻礙會產生迷茫或沮喪的情緒;反之,環境功能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使用時容易達到預期目標,會引發積極的情感。兒童醫院環境行為層面的設計,可以通過色彩的醫療功能、指示識別以及造型尺度等角度進行。反思層次的情感產生與前兩個層次聯系緊密,這個層次的反應來源于本能與行為共同作用下產生的更深層的思想感情,但又與前兩者不同,反思情感更為復雜。這種情感與用戶自身的文化背景、個人經歷、理解程度相關,受到生活環境、地域文化,尤其是教育程度等的綜合影響。兒童醫院環境設計的反思層面設計由于兒童心智發展水平較低,相對于前兩個層面開展的范圍及深度有所不及,主要可以借由兒童就診過程中的印象、回憶獲得情感喚起或者增長性的共鳴,從而產生美好的記憶[4]。
三、基于情感維度的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
(一)活躍的環境色彩設計。兒童對于空間信息的感受大部分來自于視覺刺激,其中色彩是首先被兒童視覺所感知的,也是兒童觀察世界最直接的方式[5][6]。在兒童醫療空間中,色彩表現出的冷暖、軟硬、輕重會直接影響兒童心理感受,形成歡喜、安靜、憂郁等情緒反應。大量臨床試驗證明,當色彩作用于人的視網膜并通過神經系統被感知后,能引發一定的生理反應,對脈搏、血壓、消化等人體生理指標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藍色讓人想到天空和大海,容易讓患者放松,可以起到降低血壓、減緩脈搏以及鎮靜的作用;粉色溫暖柔和,具有安撫情感、緩解生氣,有效降低病人的緊張度;橘黃色能激發人的社會性,對于提高身體活力起到積極作用;而大面積的黑色與白色則會引起恐怖的聯想,加重病人的沮喪情緒。兒童醫院環境用色的情感效應,首先要注意悅目性,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明亮的顏色最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可以使他們產生愉悅感和好奇心。其次要注意情緒性,將色彩的美育、調節和激勵等色彩心理效應用于醫療環境設計,使之成為一種情緒藥物,有效緩解兒童的焦慮情緒和由疾病產生的疼痛。具體而言,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色彩設計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1.醫療功能性。醫療空間環境的色彩設計必須考慮空間的性質和用途。比如,歡快活躍的色彩促進了兒童大腦皮層的興奮,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健康愉快,智商水平也會比處于灰暗環境中要高,所以兒童醫院墻面和頂面的主色調,應盡量使用明快活躍的色調;走廊的色彩可適當加入一定補色調節氛圍,緩解狹長走道帶給患兒的壓迫感,但也要避免過于復雜的色彩組合,防止通道顯得更加擁擠;對于開敞的公共休息空間,可在墻面與地面繪制兒童熟悉的圖形,輕松的等候氛圍能夠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兒科病房的色彩要避免過于強烈的色相對比,含有灰度的暖色可以營造安靜溫馨的休憩環境,在床頭與病房的入口預留一定空間,讓兒童患者根據自己喜好粘貼卡通圖案或者涂鴉,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能使患兒獲得情感上的撫慰,從而產生家的親切與歸屬感。2.標識導向性。為提高就診效率,我們可以利用色彩對兒童醫院診療空間進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組織,比如對不同科室的診室、通道、掛號單、甚至醫護工作者的服裝及工作牌等采用同色系設計,通過提高或者降低色彩的明度和純度豐富該空間的色彩環境,這樣不僅方便患者找到目的地,繽紛的醫療環境也讓孩子們不再感到恐懼。當然,進行色彩分區要圍繞醫院的大色調進行,不能過分強調各個功能空間的色彩差別,才能形成整體有序。兒童醫院合理的導視設計,還要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視覺元素的運用要簡潔明了,可以采用醒目的色彩結合兒童熟悉的自然物態,比如美國科羅拉多州兒童醫院導視系統,變化的色彩、簡單的字母和兒童喜愛的動植物剪影共同構成了特征明確的標識,對于這些熟悉的形態兒童容易產生興趣,形成深刻的記憶,從而方便兒童了解醫院的空間布局,如圖1。
(二)溫馨的裝飾材質設計。材質的體驗產生于皮膚與材質之間復雜的交互作用,天性好動的兒童對于空間中的事物會習慣性地去觸碰,通過觸摸他們直接獲得材質帶來的奇妙感受,粗糙或平滑,柔軟或堅硬,冰冷或溫暖,這種體味是語言難以描述的,觸覺成為兒童了解世界的另一重要途徑。對于兒童醫院空間環境使用的裝飾材質,設計師要充分了解其特性,必須在保證兒童安全的情況下,通過材料所具有的色彩、肌理等營造豐富的視覺和觸覺效果,比如木質材料的自然紋理,石材的穩定感和堅硬度,磨砂玻璃比清水玻璃視覺更加柔和,布藝親膚溫暖適合大面積使用。這些裝飾材料豐富的質感語言,帶給兒童更多元的感官體驗。以原研哉的梅田醫院設計為例,作為婦幼專科性質的醫院,設計師在其標識系統設計中融入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在這里,金屬、木材等做標識的常用材料沒有被采用,原研哉創造性地選用純白色的柔軟棉布作為醫院標識的載體,材料的觸感與醫院氛圍相得益彰,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被潛移默化地傳遞出來。標識被固定在天花板或者墻面上能夠隨時拆洗,紅色的導視信息醒目的印制在白色棉布上,加深了醫院標識的識別度,也使醫院氣氛趨向溫暖。這種通過材料的舒適性,把醫院的冷漠感消除于無形的設計,雖然形式簡單,卻顯示出設計者的獨到用心和醫院環境人性化設計的趨向,如圖2。
(三)豐富的造型與適度的尺度設計。通過添加趣味性的空間造型轉移兒童的注意力,緩解兒童就醫精神上的壓力,是目前兒童醫院環境設計的常用手法[7]。兒童對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豐富多變的造型能夠增強兒童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比如將動物、植物、天空、大海等這些兒童熟悉的自然意趣的事物模型融入到醫療空間中,經由觸摸與觀察,兒童可以親切的感受到陽光、聲音或色彩,滿足自然體驗的同時,也拉近了兒童與醫院的距離。兒童醫院空間的造型還包括尺度的兒童化,空間物品的設置要符合兒童尺度,這里包括兒童的身高尺度、兒童家具尺度、兒童的視覺尺度等,比如為兒童提供了各種高度的座椅,廁所專為兒童尺寸設計馬桶及洗手臺面,走廊設置符合兒童身高的掛鉤,甚至墻面裝飾造型也應根據兒童身高呈現高低錯落的布置,方便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高度的兒童都可以觸摸得到。美國俄亥俄州兒童醫院就期望成為“富有治愈能力的景觀場地”,其設計全局性地與景觀整合起來,從室內到室外富有連續性的大片繁茂的自然元素和植物,使空間轉換不會產生視覺上突兀,自然氣息通過天然木制品和動物、鳥類以及蝴蝶等自然形象引入室內,仿生樹木高聳在醫院走廊,地面上自然散落的葉片,墻上斑駁疊加的樹影,隨處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動物模型,透過空間兒童仿佛置身于鮮活的自然之中,整個環境的每一個細節都飽含濃濃的溫暖和對兒童情感的關愛,如圖3。結語情感是人類精神的核心,兒童患者的恢復和治愈力直接受到就醫環境的影響,從情感緯度進行兒童醫院室內環境設計,即在滿足基本醫療需求下提供情感方面的關注。經由合理設計為兒童營造健康、愉悅、舒適的就醫環境,可以使兒童的恐懼感和緊張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緩解,為順利配合醫療診治提供條件。同時,良好的環境不僅有利于兒童患者的康復,體現醫院的人文關懷,還可以幫助兒童醫院塑造、推廣品牌形象,對形成和諧的社會環境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婷.兒童心理學在兒童口腔醫療中心設計的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
[2]薛陽春.從原研哉的設計再認識設計之意義——“梅田醫院標識系統”分析[J].大眾文藝,2012(13):85-86.
[3]李剛,李唯羽.梅田醫院導視系統中情感化設計的解析[J].設計,2015(01):92-93.
[4]邢文宣,朱鳳,康復醫療特殊用房環境設計研究.[J].設計,2014(07):63-64.
[5]王靜.現代醫療空間室內設計的色彩應用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4.
[6]孫海峰.基于患兒心理的兒童醫院室內色彩設計實踐[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7.
[7][日]原田玲仁.色彩心理學[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陳子穎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