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生態建設規劃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吉林省松花江中上游采取人工造林工程,其目的是全面系統地改善松花江中上游林業生態環境,加強松花江流域內的生態建設。使流域內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和生產力水平高、技術先進、經營管理規范的林業產業體系。
關鍵詞:松花江;林業生態;規劃設計
1松花江中上游林業生態建設的目的和任務
1.1生態建設的目的
以流域內縣級行政區域為統計單位,重點查清流域內不同立地類型的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郁閉度在0.3(含0.3)以下的殘次林地的范圍、面積、立地條件、權屬等,確定林分改造方式和植樹造林方式、方法。使流域內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和生產力水平高、技術先進、經營管理規范的產業體系。
1.2生態建設的原則
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堅持集中連片、綜合治理,以完整林班為一個治理單元的原則。
1.3生態建設主要內容
一是對調查范圍內的各項目區宜林荒山荒地、荒沙、疏林地、灌木林地、郁閉度在0.3(含0.3)以下的殘次林地進行全面普查。以縣(市、區)為統計單位,以林班為治理單元,以小班為基本單位按鄉(鎮)、國營林場、村、林班,分小班進行面積、位置(GPS坐標)、權屬、地類、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因子進行現狀的調查與統計;二是在掌握立地狀況的基礎上,選出影響造林的立地主導因子,編制立地類型表;三是根據立地類型,確定林種、樹種和植樹造林模式;四是統計并匯總調查設計單元內造林需苗量、用工量,并對投資進行概算;五是編制項目區植樹造林調查設計說明書、繪制項目區植樹造林作業設計圖。
2對符合吉林省松花江中上游流域生態建設的地塊外業調查
2.1項目區域內的資料收集社會經濟調查。收集項目區林業資源、人口、勞動力現狀、人均收入、交通運輸等社會經濟情況方面的資料。通過市場調查,了解掌握當地的苗木、設備物資的生產情況和價格和機具、勞動定額,編制出適用當地的技術經濟指標。收集項目區地形林相圖以及調查、區劃、規劃的圖面資料,調查底圖采用1∶5000~1∶25000的地形林相圖或航片、衛片。
2.2專業調查地形地貌調查。分低山、丘陵、平原,低山為海拔小于1000米的山地。丘陵為沒有明顯脈絡,坡度較緩,相對高差小于100米。平原為平坦開闊起伏很小的區域;土壤調查。主要調查植樹造林項目區土類,并記載土層厚度;植被調查,調查植樹造林項目區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殘次林地、植被類型、種類、蓋度等;林況調查。主要調查疏林地、殘次林地的樹種組成、平均胸徑、林齡、蓄積等。植樹造林作業小班區劃以土地種類和立地類型為主要區劃因子,兼顧地理因素,最小小班面積確定為0.2公頃。按林班(村)進行作業小班編號,造林小班應在現地用GPS實測小班邊界與面積,測量精度閉合差不大于1/100。或用羅盤儀進行導線測量,導線閉合差不準大于1/200。準確勾繪小班形狀,繪制項目區植樹造林作業設計圖。
3GPS坐標轉
換數GPS手持機WGS84坐標轉北京54平面坐標參數為:a=-108,f=0.0000005x=1.0,y=129.4,z=-48.2中央子午線:21帶選123;22帶選129。
4內業設計
4.1整地
根據植樹造林立地類型、造林樹種、造林方法、種苗年齡、種苗規格,因地制宜,確定整地方法。紅松采用兩種整地方式:在土壤濕潤、雜草稀少、排水良好的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殘次林地上采用穴狀整地,規格為:穴徑60厘米,深30厘米。在平地及緩坡,整地沿等高線進行,規格為:帶寬80~100厘米,深30厘米。整地季節在造林前一年秋季進行割灌、林地清理和整地。楊樹整地方式采用規格為盤徑80厘米,穴徑60厘米,深度60厘米,清除草皮、樹根、石塊。4.2樹種設計提倡營造有生態互補作用的混交林,根據項目建設目標和項目區立地條件,東部長白山林區造林樹種以紅松、水曲柳、大青楊等珍貴樹種為主;中部農林復合區和農業區造林樹種以晚花、西+加等品種楊為主;西部平原沙地荒漠化治理區造林樹種以小×黑等品種楊為主。
4.3造林方法和造林季節
造林方法分為機械造林和人工植苗造林,各地要根據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設計,平原區、沙區發揮機械優勢,山區則以人工植苗為主。造林季節一般以春、秋兩季為主。
4.4造林密度
根據林種、樹種特性、立地條件、造林方法、撫育方法等確定最適宜的株行距和最佳的造林密度。大青楊、品種楊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株行距為2米×2米;紅松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株行距為1.5米×1.5米。
4.5混交方式
可采用塊狀混交,在樹種上采用針闊混交。配置方式分為三角形、正方形和品字形。
4.6幼林撫育
主要包括松土、除草、修枝、灌水、施肥等。要根據不同的培育目的和樹種,分別設計撫育年限、方法、次數、時間等。
4.7種苗設計
根據植樹造林設計和下達的年度任務,按樹種、苗木類型與規格測算需苗量。中西部項目區楊樹造林一律采用2年根2年干,根高比1∶120的大苗進行造林,苗木損耗量按5%測算。東部項目區紅松造林采用苗木規格為S2-2的一級苗。苗木損耗量按10%測算。造林苗木必須是良種壯苗(I、II苗)。設計成果要求必須能夠滿足生態項目建設需要,要求有基本情況包括:自然概況、社會經濟情況、營造林工程在經濟和自然生態中的作用;設計原則與依據;范圍與布局;植樹造林設計:造林前地類、土壤、植被、適宜林種、樹種的選擇,整地方式方法、時間選擇,造林方式、方法、密度、苗木數量、規格、撫育次數、時間等;工作量與用工量測算;投資概算;效益評價。
作者:王大勇;周純 單位:吉林省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