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不同氮肥用量及運籌方式對揚麥16群體動態和產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不同氮肥用量及運籌方式對揚麥16群體動態和產量的影響研究表明,揚麥16施氮量以240~270kg/hm2最為適宜,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獲得高產,以240kg/hm2效益最好;在施用純氮240kg/hm2的條件下,基肥∶壯蘗肥∶拔節孕穗肥以6∶1∶3,產量最高。
關鍵詞氮肥用量;運籌方式;揚麥16;群體動態;產量;影響
筆者以揚麥16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與氮肥運籌方式對小麥產量和群體發育動態的影響[1-3],以期為小麥大面積種植奪取高產提供相關技術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田前茬為水稻,土質為砂壤土,地勢平坦,地力均勻,肥力水平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17.54g/kg。供試小麥品種為揚麥16。
1.2試驗設計
1.2.1氮肥用量試驗。設6個水平,分別為:0(N0)、180kg/hm2(N180)、210kg/hm2(N210)、240kg/hm2(N240)、270kg/hm2(N270)、300kg/hm2(N300),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18個小區。小區長寬各3m,行距30cm,小區面積9m2。各小區氮肥運籌方式均為基肥∶壯蘗肥∶拔節孕穗肥為6∶1∶3。
1.2.2氮肥運籌方式試驗。氮肥用量為240kg/hm2,運籌方式分為4種,即基肥∶壯蘗肥∶拔節孕穗肥分別為7∶1∶2(B7)、6∶1∶3(B6)、5∶1∶4(B5)、4∶1∶5(B4),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12個小區。
1.3試驗實施
小麥于11月8日播種,人工開溝條播,基施五氧化二磷75kg/hm2、氧化鉀90kg/hm2,壯蘗肥施五氧化二磷33kg/hm2、氧化鉀39kg/hm2。12月7日用50%苯磺·異丙隆2.25kg/hm2對水900kg噴霧防除田間雜草,4月30日用25%多菌靈加吡蟲啉防治小麥赤霉病和蚜蟲。6月12日小麥成熟后分小區收獲,分收分脫獲得實產。
1.4調查內容
基礎地力:5點取樣,風干后測定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含量。群體結構:每小區取1個點,每點1m長,調查基本苗與越冬期、返青期、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等的主莖葉齡、莖蘗數[4]。產量結構:每小區取1個點,每點1m長,調查有效穗數,從每個取樣點隨機抽取50穗,調查每穗粒數,從計產區取樣測定千粒重。籽粒實產:收獲曬干后稱重計產。成熟期測量各處理植株性狀。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氮肥用量與氮肥運籌對揚麥16群體發育動態的影響
2.1.1不同氮肥用量對揚麥16群體發育動態的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各生育期的總苗數也隨之增加,最終成穗數以不施氮的最低,以處理N240的最高。
2.1.2不同氮肥運籌對揚麥16群體發育動態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施氮量的逐步后移,各生育期總苗數逐步減少,但最終成穗數以處理B6最高,以處理B7最低。
2.2不同施氮量與氮肥運籌方式對揚麥16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2.2.1不同施氮量對揚麥16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各施氮處理與不施氮相比,揚麥16產量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各施氮處理間,以處理N270產量最高,但與處理N240差異不顯著,與其他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N240產量次之,與其他施氮處理間差異也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N210與處理N300產量基本持平,與處理N180、處理N240、處理N270、處理N0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N180排名第5,與不施氮相比極顯著增產,與其他施氮處理相比產量又極顯著下降。不施氮處理產量最低??傮w上看,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產量逐漸增加,但施氮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施氮量再增加,產量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在較低施氮水平條件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穗數、粒數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特別是粒數增加更為明顯,但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穗數、粒數就不會再增加,反而會下降[5]。本試驗以處理N240穗數最高,達到433.50萬穗/hm2,處理N270粒數最多,每穗粒數達到47.47粒。千粒重變化相對較小,以處理N0千粒重最高,達到46.67g,其次為處理N180,千粒重為46.10g,其他處理間千粒重在45.5g左右,差異較小。2.2.2不同氮肥運籌對揚麥16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從表4可以看出,在施氮水平240kg/hm2的情況下,不同氮肥運籌方式對揚麥16產量的影響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以
(下轉第81頁)
處理B6產量最高,與處理B5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與處理B7、處理B4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B5的產量次之,與處理B4、處理B7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B4的產量第3,與處理B7的差異也達到極顯著水平。產量最低的為處理B7??傮w上看,氮肥適當后移對揚麥16有增產效應,能同時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數,促進小穗小花分化,增加每穗粒數,提高后期光合能力[6],增加千粒重。但氮肥過度后移,穗數、粒數也會下降。本試驗以處理B6穗數最高,為468.00萬穗/hm2,以處理B5粒數最多,為43.33粒,處理B4穗數及每穗粒數都比處理B5有所下降。千粒重變化相對較小,最高的處理B6為47.13g,最低的處理B4為45.23g。
3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揚麥16施氮量以240~270kg/hm2最為適宜,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高產的獲得,以240kg/hm2效益最好。在施用240kg/hm2純氮的條件下,基肥∶壯蘗肥∶拔節孕穗肥以6∶1∶3最為適宜,產量最高。
4參考文獻
[1]孫克剛,胡穎,和愛玲,等.控釋尿素對小麥品種鄭麥366產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09(8):67-69.
[2]呂強,熊瑛,陳明燦,等.氮肥運籌對不同類型小麥籽粒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07(9):17-20.
[3]劉萬代,樊樹平,晁海燕,等.氮肥基追比對不同穗型優質小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3(2):56-59.
[4]江洪芝,晏本菊,譚飛泉,等.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時期對小麥品質性狀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9(4):658-662.
[5]孫本普,王勇,李秀云,等.高產小麥氮肥適宜用量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2(S1):170-177.
[6]劉元東,徐令超.不同時期追施氮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08(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