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剖析地方農家樂運營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農業旅游運營模式集團上市
論文摘要:農業旅游的自發性,分散性經營形式,不利于把農業旅游做大傲強。要采取政府主導的經營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向優勢點聚集。建立開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場融資渠道與運營機制。
1.引言
農業旅游是產業旅游的一種新的發展業態,農業旅游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個旅游品種。它是指利用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活動、田園景觀及農村文化等資源規劃而成的民眾體驗農業與休閑游憩的新興產業,是將生產、生活及生態結為一體的旅游方式。從廣義上看,農業旅游還涉及到農村經濟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呈現出多種形態,具有廣泛性、差異性、生態性、娛樂參與性等特征,能產生較強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我國農業旅游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農家樂型”(即80年代城里人到田園風光優美的農村參觀瀏覽,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和第二階段的“農業娛樂型”(90年代城里人到各類農業觀光園采摘水果、釣魚、種菜、野餐學習園藝),正往第三階段的“鄉村度假型”發展,即將觀光、度假、娛樂參與等旅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到鄉村為度假主要目的。現在農家樂正處于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
2.農業旅游的現狀
農業旅游在歐洲早有淵源,是現代歐洲經濟和文化的一部分,并推動了許多藝術門類的產生和發展。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驗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作。19世紀30年代,歐洲開發農業旅游開始形成規模。近年來,法國人推出了新興的“農莊旅游”,有1.6萬戶農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館,3000多戶農民組成了名為“歡迎您到農莊來”的聯合經營組織,以推動本國農業旅游的發展。這種新興的“綠色度假”每年可以給法國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于全國旅游業收入的1/4。意大利專供“綠色旅游”者飲食起居的農莊已有6500間。日本各地觀光農業經營者們成立了協會,用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和各種具有特色的服務設施,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
與國外的農業旅游產業相比,國內的農業旅游則剛剛起步。它與國內旅游的蓬勃發展相伴而生,尤其在近幾年的“黃金周”旅游中,以農家樂、民俗旅游、農業觀光游為主的各種農業旅游項目深受廣大游客的歡迎,呈現出蓬勃生機。在上海,去年有近360多萬人次的市民走出市區鋼筋水泥“叢林”,到郊區農村游覽觀光。以孫橋現代農業園區為例,2003年接待游客80萬人次,實現利潤400萬元。在青島北宅,通過櫻桃節、農家宴、民俗村等旅游項目,經營戶年均最高旅游收入可達10萬多元,使得昔日的窮鄉僻壤成為投資的熱土。在煙臺長島,通過開展“漁家樂”,讓游客們吃漁家飯、睡漁家炕,體會漁家民俗,廣大農民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往日的海天島國成為休閑的樂土。
3.鄭州市農業旅游開發現狀
鄭州市位于我國中部,是北亞熱帶和南暖溫帶的交匯地帶或者說是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再加卜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農業生態類型及景觀區域組合,發展農業旅游的潛力十分巨大。幾年來鄭州市的的農業旅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目前鄭州市已有農業高新科技園、河南金鷺駝烏樂園、鄭州富景生態旅游區.鄭州豐樂農莊、鄭州四季同達農業園等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以及二七區侯寨鄉櫻桃溝,惠濟區惠源生態園、悅來農莊天水農莊、怡景休閑農莊等農家樂旅游景點,農業旅游已經初具規模,正在成為觀光旅游的發形式,同時也提高了農業收入。鄭州侯寨鄉櫻桃溝,2010年五一假期第一天就接待了上十萬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人數60~70萬人次,為當地農民增收500多萬元。農業旅游已成為侯寨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4.鄭州市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
4.1.活動單
一、季節性強,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鄭州市的農業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開發出現缺乏特色,盲目性和模仿性。主要以花鄉農家風情游,果鄉體驗風情游,休閑垂釣游為主,形式單一,而且賞花,采摘型農業旅游形式的季節性較強,適游期短,知識型參與性不強。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鄭州市的農業旅游時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的。缺乏發展的后勁。
4.2.缺乏政府的統一管理和引導,更新觀念和整合資源形勢急迫
鄭州農業旅游以自發單體行為、點狀分布為主。這些景點一般規模較小、地點分散,旅游服務項目單
一、雷同。處于自然發展和競爭發展并存時期。沒有形成花卉欣賞,瓜果采摘、農業觀摩,民俗采風、農家生活體驗等功能多樣化的大型觀光農業基地。而且幾個主要景點如櫻桃購、鄭州富景生態旅游區、河南金鷺鴕鳥園、鄭州豐樂農莊分布在鄭州的西南、東南和西北各個方位,并且資源比較分散。
4.3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形成營銷網絡和形成品牌效應。
由于鄭州的農業旅游是分散經營,容易受到資金的限制,對外宣傳力度不夠,主要表現為:一是整體形象宣傳力度不夠。各種農業旅游項目很少出現在旅游交易會、推介會、歡樂節、展銷會上進行集體宣傳,其它形式的宣傳也很少。單獨印制的宣傳資料不多,內容也不夠書籍,對外宣傳不利二是新開發旅游產品傳力度不夠。各個景區很難提高景區的知曉度。同時由于受到資金,規模的限制,很難形成品牌。
4.4基礎設施及環境設施不盡完善
設施設備的不完善器致了客源的可進入性、安全、供水、農家衛生等方面的問題有些農家樂缺少必要的消防設施和醫療設施等。廚房和廁所的衛生標準與預期的相差甚遠。景區服務人員主要是當地的農民,知識水平和自身素質都比較低,服務意識不夠強。
5.問題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法
鄭州市農業旅游出現的問題,也是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旅游出現的問題,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我們現行主要的的運營模式,即:以農村集體,農民或企業為單位的小規模的,自發的開發管理的運營模式。由于農村集體,農民,企業的開發理念不高,開發資金不足,法律等原因的限制。導致了以上問題的產生。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要針對問題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目前鄭州市城郊農業旅游的自發性,分散性經營形式,不利于把農業旅游做大做強。要采取政府主導的經營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向優勢點聚集。建立開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場融資渠道與運營機制,針對問題的原因我們提出在鄭州實行:“政府+企業+農戶=集團上市公司”的新型運營模式。
6.“政府+企業+農戶=集團上市公司”模式的說明
6.1政府:由政府主導對資源重新組合組建一個大型集團公司,政府起主導作用。鑒于政府的資金和實力,由政府負責對外宣傳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現在正處于型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政府負責對外宣傳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僅解決了農業旅游發展基礎設施條件差和宣傳不足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加快型農村的建設步伐。同時政府要加強立法和管理,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
6.2企業:由于公司是由原來的分散的企業重組而成的,有管理經驗和一定的市場。公司的日常經營權歸企業,有公司按照市場化運作,最終實現集團上市,實現集團的資金渠道多元化,克服農家樂運行資金不足的瓶頸。同時公司還兼有開發新資源和新產品的職責,主要任務是進行重點開發從而創造更多的農業旅游品牌產品。
6.3農戶:由于農業旅游感受的就是農家風情,同時又考慮到照顧當地農民的利益,因此由農戶負責具體的接待工作,但是所有的接待設施都要符合政府制定的標準,所有的農民都要經過一定培訓,合格后方可進行接待工作。
6.4最后的利潤分配問題。由政府制定一定的利潤上交比率,所有的利潤農戶和企業按照一定比例上繳。以實現集團的運營。
7.“政府+企業+農戶=集團上市公司”的新型運營模式的意義
7.1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和農民增收問題。農業旅游項目的開展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緩解農民就業壓力。根據研究,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就能帶動相關行業5個就業機會。,如果大力發展農業旅游,不僅可以壯大旅游產業,又可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另外,很多農民在農忙時種田,農閑時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旅游項目,可以有效解決廣大農村勞動力資源浪費問題,促進廣大農村的社會繁榮和穩定。同時,當前農產品相對過剩,通過開發農業旅游,可以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實現農產品的多項、多次增值,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開辟了一條由傳統農業向“三高”農業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的效益型農業發展道路。
7.2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旅游產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開發農業旅游產業,通過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交叉滲透,建立起以農業養旅游,以旅游促農業的良性互動機制,可以帶動農村交通運輸、商業飲食、文化娛樂、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從而迅速改變農村非農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弱小局面,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加速我國農村非農化進程。同時由于農業旅游開發強調的是充分利用農村的空間資源和眾多的無形資產(農事活動、傳統文化、習俗),所需資金少,因此,開發農業旅游也可緩解農村非農化過程中的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7.3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和新產業面形成。農業旅游項目的開發,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農業產業資源和農村民俗文化資源,既減少了傳統旅游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消耗,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當地資源,擴大了農業生產經營范圍,調整和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實現了農業和旅游業之間產業鏈的延伸。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協調發展。一個成型的、推向市場的旅游產品,必然涉及到交通、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方面,農業旅游不但可以帶動農村道路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可以促進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的銷售、餐飲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帶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可以為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