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的優化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意義】通過對新時代網絡輿論生態環境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梳理網絡信息傳導鏈,為該領域的相關領域起到理論支撐作用,為提升我國網絡輿論引導和治理工作找到出發點和著力點。【方法/過程】通過對現有生態環境進行分析,闡述了新時代網絡介質交互帶模型,提出了網絡信息傳導鏈的運行機理,在對其特征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網絡輿論形成的主要路徑,構建以同心圓為根本的新時代網絡輿論生態圈,并最終提出了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自我調節機制。【結果/結論】新時代網絡輿論的生態環境要不斷加強當事人的自我約束、促進網絡輿論場的自我規范和加強網絡輿論環境自我改善。
關鍵詞: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生態圈
1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對網絡輿論、網絡空間、網絡生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正是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下,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愈發改善,正能量、主旋律得到了有效釋放和極大弘揚。所謂網絡輿論,是指公眾針對公共事務在網絡空間的相對一致的看法和觀點【1】。互聯網拉近了人們彼此間交流的距離,也為網民提供了針對某一特定事件開展討論的網絡平臺。各種網絡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借助網絡介質交互帶,通過網絡信息傳導鏈使得特定事件能夠迅速占領輿論風口。各級黨政機關如果不能回應網絡輿論關切,那么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就會失衡,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就會受到挑戰。為此,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2】。及時回應網絡關切,正確處理網絡輿論,合理利用網絡空間,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為此,梳理新時代網絡介質交互帶,厘清新時代網絡信息傳導鏈,畫好新時代網絡生態同心圓,構建新時代網絡輿論生態圈,進一步優化新時代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具有極端重要性。
2新時代網絡介質交互帶
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廣大人民群眾對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在網絡發達的新時代,人民參與民主、維護法制、崇尚公平、推行正義、追求安全、優化環境的需要都可以依靠網絡空間來表達。網絡空間包羅萬象,而某一突發事件不可能占據整個空間,這就需要傳播特定事件的各類介質交互作用,而這些介質往往呈帶狀分布,從而形成網絡介質交互帶。圖1中,各類信息傳播介質交互作用,將某一突發事件不斷推向網絡熱點。在此過程中,介質間不停交換信息,每個介質也不停制造信息,通過層層傳遞,沿突發事件-普通事件-關注事件-重點事件-重大事件-爆炸事件-熱點事件這一路徑,逐漸形成網絡介質交互帶。這一帶狀空間具有以下特征:(1)突發事件是網絡輿論形成的基礎。廣義的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4】。狹義的突發事件是指能夠吸引人們注意力的事件。能夠形成網絡輿論熱點的突發事件一般都具有毀三觀、敗風氣、侮英雄、篡歷史、違法紀、損國格等傾向,這些傾向在網絡介質的交互作用下更容易引起輿論交鋒。(2)普通事件是突發事件能否成為熱點事件的轉折點。突發事件發生后,網絡有可能升溫,如果突發事件迅速得到平息,各個介質不再進行信息挖掘,則突發事件將變成普通事件,并在隨后的時日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果突發事件沒有在第一時間平息,則突發事件將會變成網絡輿論關注事件。(3)關注事件是引發網絡熱點的源動力。突發事件轉變成關注事件后,網絡關注量急劇增加,各個介質將對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進行梳理,并形成針對該事件的一系列輔助材料,對澄清事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該事件存在悖文化、謬歷史、逆習俗、反公德等跡象,網絡輿論將迅速升級。(4)重點事件是關注事件的強力升級。在重點事件節點,大部分介質的精力集中在輪番轟炸,試圖通過炒作使該事件上升為重大事件。而少部分介質則致力于挖掘事件背后的隱藏力量,一旦有所突破,重點事件就會直接演化為重大事件。(5)重大事件是爆炸事件的前提。某一特定事件經過網絡介質的一輪輪演化,新的線索不斷發現,新的轉折不斷出現,新的預期不斷浮現,該事件足以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對網絡挖掘事實真相的期待進一步加劇。(6)爆炸事件是熱點事件的催化劑。重大事件的真相挖掘取得進展后,一些更加重磅信息不斷祭出,網絡輿論愈演愈烈,直到最關鍵、最核心、最有價值的佐證材料被眾多網絡介質不斷呈現在公眾面前,爆炸事件就會應聲而出。(7)熱點事件是人們企盼真相而自發形成的輿論場。在這個輿論場中,權威部門對事件的定性是決定熱點事件走向的關鍵。當熱點事件定性后,隨著相關的追究逐漸展開,熱點事件的溫度也逐漸下降,網絡介質完成了使命,會尋找下一個突發事件。從上述分析可知,在突發事件演化為熱點事件的過程中,網絡介質交互帶中的各類介質相互依存,相互監督,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使得網絡介質交互帶不斷延伸,直至融入網絡信息傳導鏈。
3新時代網絡信息傳導鏈
黨的十八大以來,互聯網應用取得快速發展。當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是重大網絡輿情及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分發的主要渠道,移動資訊平臺是信息傳播范圍迅速擴大的關鍵節點【5】。研究表明,網絡空間充斥著紛繁復雜的信息,只有同類信息才有可能通過信息傳導鏈不斷集聚,并在網絡介質交互作用下最終形成網絡輿論。圖2表明,某一突發事件(Incident)發生后,首先會在某一個網絡平臺(Terace1)產生影響。在這一平臺反復發酵后,平臺內的各類信息會呈幾何級數沿傳導鏈(Chain)向其他平臺(Terace2)擴散,并通過不斷與突發事件間進行反復證實或證偽互動,使得突發事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從而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在這一過程中,網絡平臺起事件發酵作用,傳導鏈起擴散作用,而突發事件僅起信息集聚作用。網絡信息傳導鏈具有三個顯著特征:①鏈條多軌交叉并存。在顯性主鏈條之外存在著多條交叉并存的同類隱性輔鏈條,主輔鏈條的鏈接點為每個鏈條上各自的網絡平臺(Teracen),這樣,一主多輔鏈條就形成了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龐大傳導鏈。②信息幾何級數擴散。往往一個突發事件經某一網絡平臺后,平臺內的各種信息接收者會通過再調查、再編輯、再整理等手段各自向自己所擁有的全部平臺迅速傳遞,各個平臺以此類推,瞬間將事件推高至網絡空間,并迅速占領各大平臺的頭條位置。③熱點次第深度發酵。針對突發事件,傳導鏈上的每個平臺各自發揮信息挖掘潛力,不斷發酵出重磅關聯信息,使得突發事件的背景更趨繁雜,性質更趨迷離,走向更趨模糊,民眾期待更趨熱切。網絡信息傳導鏈一般按照以下路徑形成網絡輿論:第一步,信息輪番轟炸。針對突發事件,傳導鏈上的每一個平臺都高度關注,并爭當本次事件的最高影響力者,這就使得各個平臺間充滿斷章取義的無序競爭,甚至不相關的平臺也為了蹭熱度不斷推送軟文,逐漸形成網絡輿論。第二步,主角謹慎回應。當網絡輿論具有一定規模后,突發事件的主角會選擇自以為最恰當的時機通過某種形式出面作出輿論回應,傳導鏈上的各個平臺會針對當事人的回應進行分析、甄別和評價,并進一步收集相關信息開展證實與證偽活動,形成新一輪網絡輿論。第三步,權威真相。當網絡輿論形成規模后,當事人所在部門、組織和機構經過大量的調查和分析,會對事件進行情境還原,使得每一個平臺都會及時獲取事件細節,進而更加理性參與評論,并引導輿論關注真相。第四步,輿論漸次平息。事件真相大白后,部分平臺仍然會借事件余溫進一步炒作,試圖再次掀起網絡熱潮,但大多數平臺都能理性看待事件結果,并不再參與本次事件的多余討論,網絡輿論將逐漸平息。上述路徑表明,權威部門回應決定了網絡輿論冷熱,回應的時間越早、事件披露越詳細、真相證據越完整,則網絡輿論越冷,反之則越熱。因此,全面還原事實真相,及時回應網絡關切,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至關重要。
4新時代網絡生態同心圓
指出:“什么是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2】由此可見,同心圓的核心是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同心圓的目標是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這一理論體系指導下,網絡同心圓的內涵就是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6】。而網絡生態同心圓則是同一原點不同半徑的圓的集合體。在這個集合體中,黨的領導半徑、政府管理半徑、企業履責半徑、社會監督半徑、網民自律半徑各不相同,其各自承擔的責任也有差異。以黨的領導為半徑形成網絡治理的向心力,以各類媒體為半徑形成網絡監管的爆發力,以群眾路線為半徑形成網絡生態的凝聚力,以法律法規為半徑形成網絡輿論的公信力【7】。向心力、爆發力、凝聚力和公信力共同構成新時代網絡生態同心圓。從圖3可知,在網絡生態同心圓中,核心層是黨的領導,擔負的重任是聚集網絡治理的向心力;基礎層是各類媒體,通過盡職調查,權威網絡輿論關注事件的真相,形成網絡監管的爆發力;檢驗層是群眾路線,通過不斷的證實證偽,在糾正網絡暴力行為的同時,監督網絡輿論的走向,形成網絡生態的凝聚力;保護層是法律法規,對合法訴求予以保護,對違法網絡輿情予以堅決打擊,形成網絡輿論的公信力。要形成向心力,必須堅持黨對網絡治理的領導。當前網絡生態雖偶有失衡,比如有的公然侮辱轉業軍人,有的公然指責幼兒教師……,但在黨的領導下,周書記也好,嚴書記也罷,網絡媒體一經曝光,以黨的領導為半徑,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真相很快水落石出,網絡輿論迅速平息,各種失衡旋即恢復平衡。這確實是一種很大的進步,體現出無比的向心力。要形成爆發力,必須發揮各種媒體挖掘事實真相的潛能。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媒體的作用至關重要【8】,既有事實真相挖掘作用,又有事后解釋澄清作用,更有事件性質導向作用。這三個作用,事件性質導向最關鍵,需要擁有大量的數據解釋澄清;事后解釋澄清最急迫,其所需要的數據,無不是建立在事實真相挖掘基礎上的;事實真相挖掘最核心,需要媒體充分發揮數據分析、數據整理、數據比對潛能。因此,要得到事實真相,必須在事件挖掘過程中環環相扣,步步緊追,體現出猛烈的爆發力。要形成凝聚力,必須發動廣大群眾。一個人的力量再偉大,在浩瀚的網絡大海中也顯得格外渺小。但是,網絡并不是封閉、排斥的,而是開放、包容的【9】,任何事件絕不可能隱藏得密不透風,必定有特殊的路徑與外界相連。因此,將那些隱藏在網絡背后的假丑惡揭露出來,就一定要廣泛發動群眾,密切聯系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去偽存真、揭丑尚美、懲惡揚善的大潮中,體現出強大的凝聚力。要形成公信力,必須彰顯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一方面,任何違反法律法規的言論、行為,都必接受法律法規的監督;另一方面,各級執法機關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既不可公權濫用,也不可無所作為;此外,政府各級部門必須嚴格約束自己,在網絡輿論熱點問題事實沒有澄清之前,切不可急于表態,而應積極調查事實真相,用事實說話,用證據證明,體現出威嚴的公信力。上述研究表明,新時代網絡生態同心圓是在網絡介質交互帶的基礎上,通過網絡信息傳導鏈連接各節點逐漸形成的圓心相同半徑不同的圓的集合體。與網絡介質交互帶和網絡信息傳導鏈一樣,網絡生態同心圓也是網絡輿論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5新時代網絡輿論生態圈
網絡輿論生態是指網絡空間中人、輿論、環境三者之間的均衡狀態【10】。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是指以輿論的者、評論者、炒作者、監控者和處理者為主體的網絡輿論當事人,以輿論的發生、發酵、回應、平息為客體的網絡輿論,以及以技術、法律、監管為載體的網絡環境,這三者之間的均衡狀態。圖4表明,在網絡空間內,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是網絡輿論當事人、網絡輿論、網絡環境三者間的均衡狀態。三者重疊的區域范圍越大,表明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越平衡,當三者完全重疊,亦即三者形成了圓心相同、半徑相同的同一圓時,則表明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最平衡,網絡輿論生態圈最充盈【11】。由此可知,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失衡,與網絡輿論當事人、網絡輿論、網絡環境三者密切相關,三者間任何兩者發生失衡,都會直接導致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的失衡,因此,由網絡介質交互帶、網絡信息傳導鏈、網絡生態同心圓共同形成的網絡輿論生態圈中,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越平衡,網絡輿論生態圈越充盈。由此可知,網絡輿論生態圈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只有不斷優化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才能構建更加和諧、更加完善、更加美麗的網絡輿論生態圈。6優化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的對策網絡輿論不是自發形成的,需要經過萌芽、形成、壯大、消逝,直至完成生命周期。因此,優化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在考慮網絡輿論當事人、網絡輿論、網絡環境三個要素的同時,必須研究網絡輿論生命周期內其萌芽、形成、壯大、消失的規律,探索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自我調節機制,在自我調節機制的關鍵節點加以引導和修正,以此來優化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由圖5可知,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自我調節機制是一條逆時針曲線,該曲線的發端位于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失衡處。一方面,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失衡,影響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的三個要素會不約而同地收斂行為,其中,網絡輿論當事人自我約束趨于嚴格,網絡輿論趨于理智,網絡環境監管趨于加強。三個要素共同發力,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漸趨好轉,網絡介質交互帶越來越有序,網絡信息傳導鏈越來越規范,網絡生態同心圓越來越協調,網絡輿論生態圈越來越充盈,直到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越來越平衡。另一方面,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平衡,影響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的三個要素會不可避免地放縱行為,其中,網絡輿論當事人自我約束趨于放松,網絡輿論趨于沖動,網絡環境監管趨于減弱。三個要素相繼發力,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漸趨轉差,網絡介質交互帶越來越無序,網絡信息傳導鏈越來越失范,網絡生態同心圓越來越失調,網絡輿論生態圈越來越枯槁,直到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越來越失衡。
上述分析表明,在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由失衡向平衡過渡過程中,網絡輿論生態環境轉好和轉差都是關鍵節點,節點的基礎是人、輿論、環境三個要素的收斂行為和發散行為,節點的結果是帶、鏈、圓、圈的優劣,并最終導致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平衡與失衡。為此,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優化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第一,推動網絡輿論當事人自我約束。網絡輿論當事人包括輿論者、輿論評論者、輿論炒作者、輿論監控者和輿論處理者等等。輿論者出于曝光真相、尋求幫助、呼喚馳援、伸張正義、懲治腐敗等各種動機,制造了足以引起人們爭論的網絡話題;輿論評論者就這一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并基本形成正方和反方兩大陣營;輿論炒作者根據掌握的材料不斷推高話題熱度;輿論監控者時刻監控網絡輿論是否合法、合規;輿論處理者根據掌握的大量證據對輿論涉及的人和事進行處理。無論是什么角色,都應該時刻牢記“互聯網這塊‘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12】只有網絡輿論當事人嚴格自律,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才能不斷凈化、不斷純化、不斷優化。第二,促進網絡輿論場自我規范。輿論場包括網絡介質交互帶、網絡信息傳導鏈、網絡生態同心圓和網絡輿論生態圈。作為輿論場的組成部分,網絡介質交互帶要形成彈性,既可以包容各類介質相互作用相互推動,又可以攔截各類不實傳聞、不真信息和不詳輿論【13】;網絡信息傳導鏈要形成活性,既可以傳導充滿正義、高尚、先進的正能量信息,也可以屏蔽有害、反動、低級的負能量信息;網絡生態同心圓要形成剛性,即大張旗鼓地崇尚高尚品德,又旗幟鮮明地反對低級趣味【14】;網絡輿論生態圈要有韌性,既經得起三個要素中任一要素不圓滿,也耐得住各個要素間斷性輪流缺失,直至最終促成三個要素基本重合,從而使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更趨優化。第三,加強網絡輿論環境自我改善。新技術、新媒體、新業態的不斷出現,使得網絡輿論環境異常復雜。一要完善技術環境。針對新技術的涌現,網絡輿論監控者要不斷升級跟蹤、挖掘、改進技術,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針對新媒體的出現,網絡輿論處理者要不斷提高技術革新意識,及時利用已有技術并適時開發現代技術應對媒體變革【15】;針對新業態的時隱時現,網絡輿論當事人要不斷研究新業態的運行機理,制定相對的應對戰略。二要改善法律環境。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對立法提出了嚴峻挑戰。近年來針對互聯網發展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但仍顯得滯后,因此要加強立法,嚴格執法,營造風清氣正的法律環境。三要強化監管環境。網絡輿論的監管涉及到網信、公安、安全等方方面面,各級政府必須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團結協作,資源共享,平衡發展,充分供給,共同維護網絡輿論生態環境,不斷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姜蘭1;邢雪婷2單位:1.長春工業大學圖書館,2.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