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建設與土地利用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顯示土地規劃時盤活強化集約用地、適時補充耕地以及深化土地產能最為有效的措施。現階段國內把土地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此舉措可以保護耕地,同時可以統籌城鄉土地的配置。
關鍵詞:
土地規劃;新農村建設;土地利用
土地規劃主要是指按照當前土地利用的整體規劃以及城市規劃所確定的用途,經濟、行政、工程技術以及法律等措施,對土地現階段的使用狀態予以改進、調節政治,進而深化土地的利用率。近年來,我國將土地規劃作為工作重心,土地規劃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種概括性的概念,其涵蓋了土地整改、土地復墾與土地全面開發等等。文章將以淺析土地規劃中新農村建設與土地利用影響作為切入點,提出了現階段土地規劃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舉措。
1.現階段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對于土地的規劃是社會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的一種手段,同時亦為時展的必經之路。土地規劃在我國已開展多年,且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1.1.規劃制約
要全面實施土地規劃項目,要明確其客觀條件是要適應于《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若規劃被批準,那么就是一項長久的大工程。不過近年來因為很多耕地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往較肥沃的良田受到破壞,此類被破壞的土地就無法匹配于“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在規劃期限內無法得到治理,這不但導致肥沃的土地被荒廢,且這些被荒廢的區域其生態系統也隨之被影響。
1.2專項規劃所存在的問題
對農村土地利用以及村莊建設等新農村建設上缺乏相應的專項規劃,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專項規劃完善和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是農村土地集約和統籌整治的重要制約因素。
1.3.土地規劃后權屬調整
受阻規劃項目在完工后,新增耕地、土地權屬的變化及建設用地怎樣合理配置都存在難度,不管是集體承包,亦或在新增用地的集體經濟體中予以均衡分配,缺少具體的規定,容易產生糾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民配合的主動性,進而造成農民對土地集中整治規劃產生抵觸情緒。
2.依附于土地規劃,深化新農村建設
2.1.整合土地規劃和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依附于合理集約用地、有效布局與保護耕地的基本理念,調整村莊與集鎮規劃,結合小城鎮與農村小城鎮與農村居民點的密集度、布局與用地狀況,遵循整體規劃、整體設計以及整體施工的原則,對違章違規建設要從嚴處理,要讓新農村建設具有較強的法律性,按照嚴格的規定有序開展。土地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土地規劃的根本目的是擴大有效耕地,深化土地使用比例,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為提高農民的生產品質奠定良好的基礎,完善土地利用的集約化。
2.2.通過法律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控制
農村居民點用地,尤其是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規模,讓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有序的流轉。流轉后,根據土地利用規劃與城鎮規劃確定的用途予以有效的使用,可以讓土地收益及經濟收益偏低的低效企業用地,通過轉讓、出租土地等措施,實現兼并、收購與合作,不僅要使原建設用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時還要為一些需要建設的基礎設施用地騰出一些建設用地空間,從根本上深化集約土地資源的使用程度。
2.3.調整觀念,加強土地規劃力度
土地規劃需轉變過去僅對適耕的適宜性沒有利用,且予以開發整理以深化直接用于耕種的有效面積的觀念。要對溝渠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使農、田、路、水、林布局合理,具有完善的水利設施,深化耕地保土、保水的綜合能力,提升耕地的品質。土地規劃應走改善農業生態機制,完善土地構架,深化勞動者的生活、生產條件的核心路徑,同時亦為保護耕地,擴大可利用土地面積及有效耕地面積,增加產出比例,實現耕地制衡與糧食安全的核心條件。
2.4.全面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得到全面的保護,土地資源才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同時人的生產與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才會相制衡,只有這樣新農村建設也才會有序的進行。我們要先深化水利設施建設;根據差異化地區,實施科學的樹木種植;加強對農村區域的能源建設;通過生物和工程相結合的手段,對生態環境予以整體的治理,對生態環境較差的地區,要施行退耕還林這一舉措,盡可能保護水土原有的生態功能。只有解決因生態問題才可以穩定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深化新農村建設。
2.5.調整土地規劃項目的管理機制
從根本調整對土地規劃項目的管理模式,技術需要行之有效,強化政府在群眾心里的威信,提升農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在分得利益的同時,要賦予農民對土地整體的使用權利,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允許農地使用權進行交易,這樣可以解決集體對農民家庭經營干預的問題,從而確保了農民的經營權,全面激發農民參與土地規劃工作的主動性。
3總結
土地規劃下的新農村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亦為加設和諧社會的先決條件,土地規劃是農村現代化的促進劑。只有將土地資源進行長久的利用,才可以確保耕地總量制衡,進而保證糧食的安全及社會的穩定,只有經濟社會的良好運行,才會使新農村建設達到所需的條件。土地規劃與新農村建設是相關職能系統與土地開發領域的責任,是時展的促進者,我們要全面提高土地規劃的適用度,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關江華;馬才學;;土地整理中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模式研究與實證分析[A];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15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15(02):16-21.
[2].施祖送;梅昀;;湖北省新農村建設中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A];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15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15(03):31-33.
作者:王友鳳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土地調查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