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日光溫室西葫蘆優質安全栽培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加強日光溫室西葫蘆的優質、安全生產,保持近年來東海縣西葫蘆日光溫室栽培的良好發展勢頭,針對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對溫室西葫蘆安全、優質栽培技術進行了探討。在精心選種、精心播種及苗期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定植前悶棚烤地、施用益生菌肥,苗期變溫管理、促根控秧、溫水灌溉以及人工輔助授粉、病蟲害綠色防控與提高采摘頻率等措施的運用,越冬溫室西葫蘆栽培取得良好效益,平均每667m2純效益2萬元以上,最高可達到4萬元,正日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日光溫室;西葫蘆;優質;安全;栽培
近年來,東海縣利用日光溫室進行西葫蘆栽培,面積已超過1300hm2,平均每667m2純效益2萬元以上,最高可達到4萬元,正日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如何加強日光溫室西葫蘆優質安全生產已成為目前西葫蘆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縣農技推廣中心在生產中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和做法,現圍繞日光溫室西葫蘆優質安全生產的關鍵技術措施探討如下。
1選擇適栽品種
日光溫室栽培多選擇株形緊湊,雌花節位低,耐低溫、弱光,抗病,果實品質、形狀、顏色符合市場消費習慣的品種,如京葫36、法拉利等。
2培育健壯秧苗
2.1種子處理
一般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種,先將種子用溫水搓洗干凈,浸入55℃左右的水中燙種15~20min,期間要不停攪拌(以免燙傷種子),之后將種子放入25℃水中浸種4~6h,再用0.1%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min,然后將種子沖洗干凈[1],置于28~30℃環境下保濕催芽,約36h之后種子開始萌芽,當大部分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2.2精心播種
將腐熟的有機肥和3年未種過瓜類的園田土過篩后按1∶2的體積比配制成營養土,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1kg磷酸二銨,混合均勻后裝入營養缽并澆透水。將已發芽的種子種芽朝下擺放于營養缽內,每缽1粒,覆蓋1cm的細土,上面再覆1層薄膜保濕。也可用穴盤基質育苗,選用54孔穴盤裝填基質,基質含水量保持在60%,填充時要均勻一致,不要裝太滿[2],然后播種。
2.3苗期管理
播種后、出苗前盡量保持較高溫度,白天氣溫不超過30℃,夜間氣溫不低于18℃,3~4d后即可出齊苗。當30%的種子出土后,在傍晚時分揭去覆蓋物。出苗后要適當降低溫度,防止形成高腳苗,日溫保持在20~25℃,夜溫保持在13~15℃,最低溫度不應低于6℃。第1片真葉展開后,日溫提高到23~28℃,夜溫15~18℃,以促進幼苗生長發育。定植前7d,逐漸加大通風量,進行低溫煉苗,日溫控制在15~20℃,夜溫8~13℃,使幼苗逐漸適應定植后的環境。一般苗期不需施肥,如幼苗葉片小、顏色淺綠,可適當噴施葉面肥。為防幼苗出現徒長現象,澆水要掌握“不干不澆,澆水要透”的原則,當苗齡達20d左右、幼苗3葉1心時即可定植。另外,苗期可加蓋防蟲網、張掛黃粘板,以避免蚜蟲、煙粉虱的危害。
3定植前準備
3.1溫室土壤處理
對于連作種植的溫室,為了減少田間病蟲基數及改良土壤,增加土中有益菌群的數量,在定植之前要進行溫室土壤處理。在生產中,科技人員摸索出了2種比較好的處理方式,一種是以石灰氮(也稱氰氮化鈣,含氮量為18%~22%)處理與太陽能消毒為核心的土壤處理技術,在夏季天氣最炎熱的時候應用,充分利用太陽光照,提高處理效果,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害蟲、雜草種子等有害生物;同時在施用石灰氮過程中加入作物秸稈、有機肥料等,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處理后增施EM菌等微生物菌肥,達到增加土壤有益菌群的目的。具體處理方法為:在夏季6—7月份,將稻草或麥秸鍘成4~6cm小段,每667m2施用1000~2000kg,或施入未腐熟豬糞4~6m3,將30~35kg石灰氮顆粒劑或粉劑均勻撒施于土壤表面,然后深翻做畦,用透明薄膜將土壤表面完全封閉,從薄膜下向畦間灌透水,密封溫室15d左右。定植前7~10d進行翻耕、晾曬。另一種方式為木美土里團粒素(有效活菌含量≥5000萬/g)生物悶棚方法,每667m2施用團粒素80~120kg,具體處理方式同石灰氮。該菌群進入土壤后能成為優勢微生物群落,與作物共生并分泌生長素等多種有益代謝產物,促進作物生根、生長。菌肥還富含礦物質,解磷、解鉀、活化土壤養分,可充分滿足作物生長所需營養。
3.2整地、定植結合
整地,每667m2地塊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5000~6000kg、硫酸鉀復合肥或磷酸二銨50kg,全部撒施后深翻30~40cm,然后耙細、整平、做畦。畦寬110cm,畦溝寬50cm,在畦中間挖一“V”字形溝,在“V”形溝內鋪上滴灌設備,蓋好地膜,畦溝內覆蓋2cm厚的稻殼,便于田間操作及降低田間濕度。選晴天上午定植西葫蘆,定植時澆足底水,按株距70cm栽苗,1畦栽2行,實行三角形栽苗法,每667m2栽苗1200株左右。
4定植后管理
4.1溫度管理
定植后的緩苗期要保證高溫、高濕條件,便于及早緩苗。白天氣溫保持在25~30℃,夜間在20~25℃,溫度高于30℃后放風降溫,當有新葉抽生時,標志著緩苗期已結束。緩苗后至坐果前,應及時降低棚室溫度,白天保持20~25℃,早晨揭簾溫度為8~10℃。白天溫度降至20℃時關閉風口,15℃時需蓋簾保溫;夜間外界溫度在12℃以上時,棚室晝夜通風。變溫管理可有效抑制莖葉徒長,促進雌花及早開放,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保持平衡。植株在進入開花結果期后,要適當提高溫度,晝溫25~29℃、夜溫15~18℃,最低溫度應在8℃以上,極端短時低溫可為6℃。
4.2光照管理
萬物生長靠太陽,冬季是一年中陽光照射最弱的季節,植物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影響物質積累;因此,溫室光照調節非常重要。在定植時,應加大株行距、合理密植,防止植株密度過大,造成相互遮陰;同時采取吊蔓栽培方式,使植株向空間伸展;還可以在溫室后墻張掛反光幕,選用透光性能好的EVA長壽無滴膜并保持棚膜潔凈。在不降低棚室溫度的前提下,盡量早揭晚蓋覆蓋物,以延長光照時間,必要時在溫室內增設補光燈。
4.3肥水管理
定植時澆足定植水,緩苗期間一般不澆水,主要目的是促根、控秧,使根系向土壤深層下扎。當根瓜進入膨大期時,在晴天上午,結合澆水追施高氮高鉀沖施肥10kg,以后每隔10~15d澆1次,灌溉最好采用井水,或將河水引入蓄水池中,保證水溫高于15℃時再澆,以防降低地溫。進入盛果期后,要加強肥水管理,每5~7d澆1次水,隔1水追1次肥,每次667m2施入高氮高鉀沖施肥10kg。
4.4植株調整
西葫蘆節間短、葉片大、葉柄長,隨著葉片數的增多,葉片之間遮光嚴重,影響通風透光;因此,在植株長到8~9片葉時即可開始吊蔓,還需經常理蔓,使植株生長點位于同一高度并及時摘除側蔓和老葉,避免消耗過多的養分。
4.5保花保果
西葫蘆是蟲媒花,無單性結實能力;日光溫室越冬茬栽培溫度低,雄花稀疏、花粉少,又缺乏昆蟲傳粉,如不采取人工授粉或激素處理,會造成大量化瓜,影響產量。人工授粉時,應于8:00—10:00人工采集雄花,去掉花瓣,將花粉均勻地涂抹在雌花柱頭上。雄花較多時,1朵雄花授1朵雌花;雄花少時每朵雄花授3~4朵雌花。當雄花過少,人工授粉不能滿足需要時,可通過激素處理來提高植株坐果率。通常采用40~50mL/kg的防落素蘸花,隨溫度的升高,防落素施用濃度需要適當降低,或選用西葫蘆坐果王直接涂抹。在蘸花過程中要留心觀測,避免藥劑濃度過高或過低。濃度過低或蘸藥太少,坐不住瓜;濃度過高或重復蘸藥,又會抑制幼瓜生長,形成瓜把粗、頂端細的畸形瓜。
5病蟲害
綠色防控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病害防治要立足于“預防”。對灰霉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等措施,控制棚內空氣濕度,做好栽培環境的優化。藥劑防治可用活孢子含量1000億/g的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活孢子含量2億/g的木霉菌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進行防治;也可用10%腐霉利煙劑或15%克菌靈煙劑,每667m2劑量200~250g,于傍晚用暗火點燃之后立即密閉棚室,煙熏1夜,次日開門通風。白粉病可用1%蛇床子素水乳劑4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噴藥時注意葉片正面、背面都要噴到。蟲害主要為蚜蟲、白粉虱,可于棚室內懸掛30cm×20cm大小的黃板30片誘殺成蟲,粘蟲板懸掛高度應在植株上方20cm,風口處覆蓋防蟲網。防治蚜蟲、白粉虱的藥劑可用3%多殺•苦參堿懸浮劑1000倍液或1%印楝素水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6適時采收
西葫蘆以嫩瓜為主產品,嫩瓜宜早采,雌花開放后7~10d、單瓜質量為250g左右時即可采收。西葫蘆在一條主蔓上連續結瓜,下部的瓜不采收會影響上部幼瓜的生長,甚至會導致化瓜,只有提高采收頻率,及時采收嫩瓜,才能獲得優質、高產的效果。采收最好在早晨低溫、高濕時進行,此時果實含水量高,容易保持鮮嫩。采收后按大小進行分級,分級預冷后用包裝紙包好裝箱;每箱凈質量以10~15kg為宜(圖2)。在整個采收、包裝過程中應輕拿輕放,防止擠傷、壓傷、碰傷,確保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梅燚,劉哲,楊金明,等.徐州地區西葫蘆高效栽培及潛力品種推薦[J].蔬菜,2015(10):62-64.
[2]潘美紅,薛萍,陳振泰,等.大棚西葫蘆品種比較試驗[J].蔬菜,2015(4):23-24.
作者:馬秀玲;戴虹;廖開志;冒布廠;顧喬紅 單位:東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