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野生植物區系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環境與發展雜志》2015年第七期
1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1龍口庫區野生植物生活型譜分析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對外界環境適應的外部表現形式,對特定區域的全部植物生活型歸類分析構成的生活型譜,可以間接的反映出該地區的環境特征。龍口庫區植物生活型與地帶性植被本氏針茅草原植物生活型相比,多樣性顯著增加(如圖1),龍口區出現了本氏針茅草原沒有的物種生活型,如喬木、木質藤本、2年生草本。龍口庫區植物和本氏針茅草原植物,雖然都以多年生草本占優勢,但在生活型譜組成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庫區喬木種類占一定比例,為2.5%,而本氏針茅草原是沒有的;灌木比例比本氏針茅草原增高,而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所占比例均比本氏針茅草原降低。庫區喬木的出現,灌木比例的增加,以及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比例的降低,都體現了庫區生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另外,兩者都以多年生草本占絕對優勢,充分反映出草原區域的共同特點。庫區2年生草本、木質藤本、寄生草本,雖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它們的存在極大的豐富了區域植物的生活型譜,更加突出了庫區生境的多樣性,植物種類的特殊性。1、2年生草本在庫區與本氏針茅草原區具有十分相近的比例,且所占比例都較高,這與干擾有關。本氏針茅草原區,由于農業活動歷史悠久,加上水土流失嚴重,原生植被破壞殆盡,目前存在的本氏針茅草原群落,多分布在梁峁的頂部和多年停耕的撂荒地上,均屬于重度干擾或次生的群落片段,所以,種子繁殖力強、生活周期相對較短的1、2年生植物可以長期生存于受干擾的本氏針茅草原群落中;同樣,在庫區,由于人類的活動,也屬于造成強烈干擾,故1、2年生植物在這些地區同樣占有較大的比例。通過與地帶性植被本氏針茅草原植物生活型譜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處于本氏針茅草原區的龍口水電站庫區的植物生活型,雖然深深的受著地帶性氣候的影響,以多年生草本占優勢。但由于生活型譜中,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比例的降低,灌木比例的明顯增加,以及喬木、木質藤本、半寄生灌木、2年生草本、寄生草本、類短命植物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庫區的植物生活型,同時充分反映出庫區植物種類與組成地帶性植被的物種在生活型上存在明顯的不同,突出了庫區的特殊性。
1.2龍口庫區野生植物水分生態類型譜分析植物的水分生態類型可以反映植物生長對水分的依賴程度,反之,對特定地區所有植物水分生態類型加以歸類分析,構成的水分生態類型譜可以綜合反映這一地區水分環境狀況。龍口庫區,中生植物比旱生植物所占比例高31.1%。與本氏針茅草原物種水分生態類型比較,處于本氏針茅草原區的庫區,植物水分生態類型比較豐富,包括水生、濕生、濕中生、中生、旱中生、中旱生、旱生植物類群(見圖2)。另外,由圖2可知,庫區植物水分生態類型譜,與本氏針茅草原植物水分生態類型譜最大的差異是:中生、旱中生植物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本氏針茅草原中的中生、旱中生植物比例,尤其是中生植物比例比本氏針茅草原中的中生植物比例顯著增加;旱生、中旱生植物所占比例比本氏針茅草原中的旱生、中旱生植物比例均顯著降低;庫區水生、濕生、濕中生植物也占有一定比例,這極大的豐富了庫區植物的水分生態類型。地處本氏針茅草原區的龍口庫區,植物水分生態類型中,中生植物比例遠遠高于本氏針茅草原植物水分生態類型,而旱生植物比例又顯著低與本氏針茅草原,充分反映出庫區生境有趨于中生化的特點。因為,庫區創造了許多中生的生境,可容納更多的中生植物,使得庫區植物水分生態類型更加豐富。總之,庫區植物雖然深深的受著地帶性氣候的影響,但由于特殊的生境,使得庫區植物無論在生活型譜上,還是在水分生態類型譜上,都明顯的表現出自身的獨特特征。
1.3龍口庫區野生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分析植物區系地理成分,既可以反映現代地理環境狀況,同時也可以鑒證環境變遷。由表3可知,龍口庫區植物區系中,溫帶成分(包括泛北極種、古北極種、東古北極種)所占比例最大,為49.12%,充分反映了出該地區植物區系的溫帶性質,溫帶成分中又以東古北極分布成分最多。庫區東亞成分(包括華北種、華北-東北種、華北-西南種、華北-華東種、中國-日本種)所占比例也較高,為23.32%,僅次于溫帶成分,充分顯示了東亞植物區系對該區域植物區系的深刻影響,東亞成分在庫區植被中也可以成為建群植物,如荊條、茭蒿(Artemisiagiral-diiPamp.)等,其中茭蒿作用表現的十分突出。庫區草原成分(包括青藏-黃土-蒙古高原種、黃土-蒙古高原種、黑海-哈薩克斯坦-蒙古種、哈薩克斯坦-蒙古種、亞洲中部種、蒙古種、戈壁-蒙古種)也占較高比例,為12.36%,居第三位,它們也可以在庫區植被中成為建群植物,如本氏針茅(StipabungeanaTrin.)、短花針茅(StipabrevifloraGriseb.)、蒙古蕕(CaryopterismongholicaBunge)等,充分體現了草原區域的特點。另外,庫區古地中海成分占3.53%,如木賊麻黃(EphedraequisetinaBunge)、霧冰藜(Bassiadasyphylla(Fisch.etMey.)Kuntze)、冠芒草(Ennea-pogonborealis(Griseb.)Honda)、櫛葉蒿(Neopallasiapectinata(Pall.)Poljak.)、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等;世界種、泛熱帶種、泛溫帶種這些具有廣泛分布的種在庫區也占較高的比例,為11.66%,極大地豐富了該區域植物區系地理成分。
2調查結果
2.1植物種類組成龍口庫區有野生維管植物283種(包含種下單位),隸屬于182屬,63科。其中被子植物278種,隸屬于178屬,59科,占絕對優勢;裸子植物3種,隸屬于2屬,2科;蕨類植物2種,隸屬于2屬,2科。庫區優勢植物科具有與該地區地帶性植被的趨同性,但3大優勢科: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種數低于地帶性植被。此外,藜科植物種類的顯著增加,反映出庫區受人類活動影響顯著。庫區優勢植物屬也具有與該地區地帶性植被的趨同性,但鐵線蓮屬植物種類的增加,體現出小生境的多樣性。
2.2植物生活型庫區植物和地帶性植被一樣,都以多年生草本占優勢。喬木的出現、灌木比例的增加、以及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比例的降低,都體現了庫區生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庫區2年生草本、木質藤本、寄生草本的存在極大的豐富了區域植物的生活型譜,更加突出了庫區生境的多樣性。1、2年生草本在庫區的分布特點與其在本氏針茅草原區相近,反映出本區人類活動造成了強烈干擾。
2.3植物水分生態類型庫區植物水分生態類型包括水生、濕生、濕中生、中生、旱中生、中旱生、旱生植物類群。庫區中生、旱中生植物明顯多于本氏針茅草原,旱生、中旱生植物顯著低于本氏針茅草原,反映出庫區生境有趨于中生化的特點。
2.4植物區系地理成分龍口庫區植物區系中,占比依次為:溫帶成分、東亞成分、草原成分和古地中海成分,東亞成分和草原成分在庫區植被中成為建群植物,反映庫區植物和地帶性植被在成分組成上的一致性。庫區植物又具有獨特性,表現為東亞成分茭蒿作用表現突出;世界種、泛熱帶種、泛溫帶種占比較高,構成地理成分相對豐富的植物區系特征。
3結論及建議
在黃河水氣條件的影響下,特別是龍口水電站興建、龍口庫區形成以來,庫區野生植物區系特征整體與周圍地帶性植被相一致,同時有更加中生化的趨勢,生境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均有增加,說明水庫建設對小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是有益的。但是,興建水庫后,人為干擾的加大,對本區植被造成了不利影響,導致了植被的自我恢復演替,1、2年生草本大量滋生,因此需要相關各方加強區域生態環境的監測、監控與治理,加速破壞后植被的修復進度,避免過度開發和引入外來物種。
作者:周澎 趙利清 單位:錫林郭勒盟環境保護監測站 內蒙古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