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英文化雙重視角下的英語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諺語的詞匯改變而不同的表達
任何一個民族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諺語,英語也不例外,因而在進行這樣詞匯累積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明白詞匯之間的不同,但是卻又有著相同的意思,之所以詞匯的表達不同,是因為文化的不同而帶來的不同的引申,比如ontherope,當我們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本能的閃出命懸一線的意思,但是遺憾的是這個詞在一定的程度上有這樣的一個意思,卻又不是形容一個人的生命垂危,而是說一個人的精力已經不夠,有氣無力的感覺,這個詞匯的來源是拳擊的時候,輸掉比賽的一方,手扶著繩索而產生的,因而他雖然有著命懸一線的感覺,但是卻與命沒有太大的關系。
中國學生處在一個中文的環境中,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式的語法深刻的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因而要特別重視寫作的教學。
(一)中國文化中不注重邏輯所導致的連接詞運用不當中國人不善于邏輯分析,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它的主要表現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出現了眾多的思想家,卻沒有一個體大慮精的哲學體系的建立。比如:對于孩子們來說,夏天是一個歡快的季節。在表達這個含義的時候,對于這個詞,在很多學生用英文表達的時候,會選擇for,因而就會表達成為:summerisahappinessseasonforchildren,但是很顯然這個連接詞的選用時錯誤的,應該選用連接詞for,而應該選用連接詞for的情景中,卻又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to,比如吸煙有害身體健康會表達成為:smokingisbadtoone’shealthy。從中國文化視角出發,我們很難發現這兩個句子的表達有何不同,因為后面一個句子可以表達為,對于身體健康來說,吸煙是有害的,但是為何會造成連接詞的不同了,這就是英國文化視角的不同所帶來的。
(二)“形合”與“意合”的不同所導致的語法錯誤“形合”與“意合”是王力在1987年《中國語法理論》一書中所提出來的,這雖然普遍的運用于翻譯教學之中,但是其實也深刻的影響學生的寫作,因為這兩種語言的不同,所導致的語法缺乏至少有六種,比如:whathedidisnotthesamewithhesaid,這個句子缺乏了必要的關系鏈接,他所做的并不與他說的一樣,因此在這個例句之中必須加一個關系鏈接what,即whathedidisnotthesamewithwhathesaid。這就是因為形合與意合的不同所導致的,而因為這個還可能導致缺少連接詞、錯誤的使用替代詞,缺少介詞,時態誤用,或者主謂語不一致五種情況。尤其是時態的誤用,因為這個在中文中是沒有的,所以經常會出現,像這樣的語法錯誤,在大學英語教學之中,要明確的提及,并及時在學生的寫作中給予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升大學生的英語水平。
作者:雍小琳單位: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