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青年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因而,教師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樣教師也是一個學校最核心的要素,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和水平。而教師隊伍的構成,無論青年教師所占的比例如何,他們都將關系到國家教育的未來以及學校未來發展的希望,因而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勢在必行。
站在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起點,教師專業發展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因為教師專業發展決定著教學的核心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本人作為一名從業十年的歷史專業青年教師,深刻感受到這十年是教師教學生涯發展的黃金時期,是決定一個教師能否勝任、由合格轉向成熟,進而成為骨干、名師的關鍵時期。筆者將結合本人的成長的實際等,對“高中青年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和認識,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專業的選擇與認同
自從選擇師范類歷史學這個專業以來,就要在思想、行為和態度上接受和肯定教師這份工作。認同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的職業價值,即便面對高考時,該學科所占的分數比例不如語、數、英等,但要始終堅信,歷史這門學科的價值和意義絕不比任何學科遜色。立志終生從教,能夠在與學生互動中感受到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愿意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職業道德和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專業的學習與反思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成為新的知識傳授者、促使學生發展的組織引導者、課程的開發者以及教育教學的探索者和研究者,這對歷史教師的要求很高。所以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要想在教學上居高臨下、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和縱橫馳騁,就必須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而這就必須需要進行長期的專業的學習和積累,拿出相當多的時間去閱讀。閱讀日本和英美等國的《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大陸的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優缺點以及各自的特色所在,做到消化吸收,積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去;閱讀中國不同地域的各個中學歷史的教材版本,為備課提供更多版本的教材參考;閱讀西方的哲學史和文化史,在大學時代專業選修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研究,也進一步拓展與歷史學密切相關的這些領域的視野,以更好的理解歷史本身;閱讀先秦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如《孟子》《莊子》和《左傳》《戰國策》等,以及盡可能涉獵《二十四史》;閱讀知名學者編著的如《讀史有感悟》等好書;閱讀世界通史如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閱讀《歷史教學》和《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知名的教學參考書。通過閱讀,一方面是要讓自己有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豐厚的人文底蘊;另一方面也要大大提高自身組織教學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專業反思的起點是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參照點是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青年歷史教師,小到閱讀教育教學理論書中的一句話,大到上了一節公開課以及聽了一節優秀教師的示范課,我們都要進行反思,反問自己:“這句教育教學理論的可行性在哪,自己上的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哪,別人上課的亮點在哪,要是我來上這節課我會如何上,評課中大家爭論比較熱烈的知識點,我會如何處理等等。”在進行專業反思的同時,不要放棄和同行交流和切磋的機會,以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專業的培養與成長
(一)結成“師徒”傳幫帶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學校就精心選擇本組內一名愛崗敬業、師德高尚、教學教育水平高的教師作為我這個青年教師的指導老師,結成“師徒”傳幫帶,對青年教師進行為期三年或六年的全程幫助和指導,在此過程中師徒互相聽課,指導教師指出徒弟的不足,徒弟聽取指導教師的建議和學習其長處;在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方面,認真聽取指導教師眼中的“課程觀、教材觀和教學觀等”,徒弟定期要向指導教師匯報自己學習的進展、困惑以及問題所在,在得到指導教師的指點或者是與其交流研討中得到解決,實現提高。
(二)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課題研究是普通高中培養青年教師的重要形式,也是青年教師進行教科研起步的較好選擇。青年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不管在教學實踐還是對教科研上,其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老教師在這方面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可以使青年教師少走彎路,快速成長起來。為此,必須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開展專業培訓以及老教師的指導幫扶,力求使青年教師在短時間內了解和掌握研究課題的注意事項和基本脈絡。同時,青年教師在課題研究中,要主動地承擔起自己的那份任務,不要畏首畏尾,要多學、多問,通過各種渠道,鍛煉和提升自我,為后面承擔更重要研究任務奠定基礎。正如喬麗軍和陳國江在《以合作科研推進高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一文中所指出的:“合作科研作為分享智慧,發揮專長的實踐載體,是青年教師成長的理想途徑。”
四、專業的自覺與創新
唯有教師對自身專業的自覺,才會帶來對自身教育教學領域的創新。所謂的教師專業自覺是指“教師對專業工作的目標、領域、策略和效果評估有清晰的認知,并能主動認同教師工作的價值,積極投身于教師工作,并不斷地調試與改進,科學而理性地解決教師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反思持續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專業的自覺,也意味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為后面的專業創新提供堅持的基礎。教育部2014年明確提出建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課程改革新要求以及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在明確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后,而比如“如何在實際教學中落實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將為青年歷史教師專業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青年教師可參與或負責起以此為主題的課題以及課堂教學等方面的研究,爭取在專業創新上結出豐碩的成果。
作者:陳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