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平面廣告設計課程改革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模式的改革
1.教學方式應該逐步向引導式教學轉變。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調動學生的藝術個性,發揮他們的想象空間,結合他們的學習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本課程的核心內容,這樣既可達到教學目標又可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其實每個學生都是渴望知識的,重要的是我們教師應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們的內在渴求,對待不同的課程章節應有不同的教學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服務我們的教學目標是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上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讓學生敢于思考、樂于思考,通過設計形式愉快地表達出來,并和教師、同學一起分享他們的創意和快樂。奇妙的創意就是不斷碰撞和交流的結果,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充當形成這樣局面的引導者。平面廣告設計課程是用各種設計元素“說話”的,把色彩、圖形、文字通過不同的組合和排列來表達不同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情感。告訴學生設計方法,讓其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展現不同的畫面效果,體驗創作過程中帶來的成功的樂趣。
2.教學交流的方式多元化。
教師首先要充分做好課前的溝通工作,采取面對面的直接溝通或間接了解等多種手段,了解學生的想法,知道他們的興趣點,掌握他們的學習動向。其次,適當地注重他們的個性,綜合各方的“民意”,提取“民意”的精華部分,在遵照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照顧每個同學的不同需求,對于具有共性特征的“民意”,應加大重視力度,進行記錄整理,這樣又能為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進提供依據,既尊重了教學大綱的權威性,又最大限度地照顧到不同興趣方向的學生,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二、產學研合作:企業走進來,學生走出去
產學研合作模式是近年來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所在,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重心。這對企業和高等院校而言,是一種雙贏的模式,企業與高校在產品開發、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雙方取長補短、合作共贏。對于高校而言,則是一項有著長期回報的教育教學模式。2008年,完善教師團隊后,在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扶持下,我系與相關企業配套的教學體系改革也全面啟動,并且頻繁進行對外交流和專業溝通,建立多處產學研合作基地,使寬視野寬口徑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逐步成熟,成為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良好實習平臺。在競爭激烈的廣告市場中,設計師的創新能力和創意思維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成為一個設計師的社會價值高低的標尺。但這些能力不是通過教師傳承給學生的,它是通過個人不斷累積和持久培養才有可能形成的。在這方面,我們充分利用產學研合作的這個大平臺,把企業優勢引入課題,如在講平面廣告設計基礎、創意設計表現方法、設計要素等課題時,我們通過多媒體課件對于國內外優秀的平面廣告設計案進行賞析,課外組織學生到產學研合作單位參觀,通過優秀實例的講解和直觀的形象感受,讓學生充實專業設計素養,豐富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再通過教學中的實訓部分,結合企業實際廣告設計項目進行創作與廣告綜合實踐練習。因為是廣告實際設計項目,學生的作品能否被采用就需要通過競爭,這種適度的壓力感和競爭性,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競爭意識,激發設計靈感,發掘個人創意潛能。在實際項目設計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注重引導、啟發學生,發揮學生個性,在注意客戶條件和廣告有效性等基本標準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和創新。通過實際項目的方案設計與實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意思維能力便會得以成長。隨著不同實際項目的完成,學生們的藝術修養得以提高、視野得以開闊,創作設計實踐經驗得以積累,最終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意設計能力就會變得愈來愈強。這樣的效果就是“企業走進來,學生走出去”的最終目的。
三、成績考核系統的改革
分數,是一名學生對這門課程掌握熟練程度的一個最直觀的評價體現。分數的高與低直接展現出學生對這課程既定要求掌握的好與壞。一個合理的分數是對學生充分付出的一種肯定。很多時候課程分數的判定實行的是“一票制”,以最終交的結課作業為標準,只通過最后的設計效果給予相應的分數。這種機制忽略了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努力與成長,很容易傷害追求上進學生的求知熱情,不能全面地反映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引入“企業走進來,學生走出去”后,將很大程度上對這種“片面”的評分機制作出合理的調整。“平面廣告設計”課程的考核評價系統改革主要為了建立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提高、有利于發展學生平面設計應用能力和平面設計技能水平的階段性考核評價體系,為實現培養高水平的平面設計師的目標而服務,通過考核評價方法的改革推動專業教學改革。新的評分系統使用“20%+40%+40%”的分配標準,其中20%為學生平時上課的考勤和課堂表現;40%為企業對學生在做實際項目中對項目的理解、掌控、設計和團隊合作能力的評價;40%為任課教師對整個課程中學生的進步情況、學習態度、掌握程度和結課作業效果做出的一個整體評價。整個考核評價系統結構既綜合了實踐表現,又體現了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成長,也維護了課題紀律的嚴肅性。
四、結語
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但從人才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講,高校也是生產特殊“商品”的場所,因此,我們將教學模式比喻為生產方式,這種方式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必須隨著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通過對當前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考察,我們在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等方面不斷地調整、變革,僅僅讓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具有一定設計水準的作品,已不再是我們培養人才的單純目的。作為新時期的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拓寬視野、提升自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了解市場、著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取精神和合作意識。整個課程的改革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成長;在教學中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把課程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放到實際項目中檢驗,真正地培養出有設計能力、管理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使學生一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勝任本職工作,成為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單賀飛單位: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