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創新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生產、工作、學習甚至是思維模式都出現了改變,這對高職院校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的開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目標,從而促使高職院校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都開始了創新性改革。本文首先對高職院校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創新措施,為今后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指明了發展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創新
平面設計類課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借助點、線、面這些基本元素在二維空間進行形象的創作,處理不同形象之間的關系,以及通過形式美原則營造一種視覺美的關系,平面設計在藝術設計體系中屬于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為了適應當前教學體制的改革,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這就需要對當前的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進行創新性改革,使其能夠真正發揮其價值。
一、當前高職院校平面設計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新舊教學體制和準則在平面設計教學中處于交叉并存的狀態,這就導致了教學老師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早期以模具制造、規模生產為特點工業化的“以教定學”的教育模式和當前以個性為特點信息時代的“以學擇教”教育模式也處于交替的時期。雖然“以教定學”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然而在該方式中主要是讓學生學著去做,這就造成了教學課程、內容、方式和目標存在一定的單一性和封閉性,導致學生不能從實踐中獲得相應的體驗和經驗,不能促使學生對學習能力產生興趣,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創新潛力。這種設計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人格完善造成了一定影響,并且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害。所以,在當前的高職院校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建立一套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設計教育體制,做到專業和設計教育相統一的目的。
二、平面設計課程教學創新措施
1、針對性培養方式。利用開展工作室的方式對平面設計專業進行教學培養。此方式作為一種完全開放式的教學,具備最全面的企業特征,也是最適合設計公司的一種工作室形式,并且工作室的教育方式更具針對性,是針對學生未來工作發展方向的一種教育方式,是將理論教學與實際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式。
2、開設特色平面設計課程。目前國內關于學校平面設計專業還沒有很系統的招生目的,也沒有比較明確的培養目標,學校最初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招收更多的學生以此來為學校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一所優秀的學校不僅要有更優秀的風氣,更要培養學校自身的特色,例如:開展具備學校自身特色的課程,實行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等,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課程以及具有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等。
3、創造性實踐教學。現代平面設計教育的發展,吸收和借鑒了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論體系,在該教學體系中將學生的教學、研究和實踐進行結合,從而形成具有創新性的現代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對于三一體的學生培養,不僅是教學的需求,同時也是社會和市場發展的迫切需求。當前的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不是書呆子型的人才,而是具有綜合性的實踐復合型人才。
4、加強關聯性教學。在注重對學生技能培養的同時,也應該增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教育,舉辦多樣化的課堂和課外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的眼界得到擴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學校和社會進行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在學校內提高理論和實踐能力,再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中進行實踐。將設計前的市場調研過程納入到課程教學的內容中,實施關聯性教學,確保設計類的各個課程得到緊密的聯系,比如,標志設計和CIS等都是平面設計類內相對完整的設計系統,該系統將平面設計、品牌和包裝等設計集于一體,從而建立具有整體性的廣告個性形象設計。因此,目前的平面設計并不是單獨存在的,是與個性品牌的統一體。廣告設計最終是要投入到市場中,那就需要通過印刷廠進行印刷,早期的電腦設計作品對印刷技術很少考慮到,以至于造成印刷后出現變色、偏色等一系列問題,和企業、社會的需求出現了矛盾。所以,學生在學習期間要能夠獨立完成具有實質性的設計任務,將學生的理論能力和實踐相結合,教師將一些實際設計作業交給學生去完成,從而使學生從心理上就得到改變。
5、任務趨動和案例教學相結合。計算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采取案例教學更加合適,只有讓學生在解決實際案例問題中,形成專業工作要求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計算機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普遍是先理論、后案例的方式,更為有效的辦法就是將案例直接引入,布置任務,通過任務趨動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這一角色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和解惑,協助學生將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解決掉,從而使學生一步一步的完成任務。任務趨動和案例相結合的方法值得在計算機教學中推廣和應用,通過使用這種方法使學生學習從被動轉變成為主動,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得到增強,自學能力得到鍛煉,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平面設計課程教學創新發展方向
1、符合地域本土化需求。對當前的平面設計來說,本土化就是指在對平面設計主題所蘊含的內涵進行深一步挖掘的基礎上,通過具有民族特色的表達方式和手段,從而實現本土文化傳承和闡述的目的。在表現所富含的傳統文化內涵時,也要借助區域性特色呈現現代化的理念,在對區域性特色舊造型進行改造的前提下,在保證新元素對現念傳播的同時,更能使舊元素完成現代信息傳遞的目標,從而到達符合當前審美的標準。所以,對當前的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學生來說,在以本土文化為前提下,加強創新性平面設計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2、加強個性化設計培養。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軟件的廣泛應用,平面設計開展向著程式化的方向逐步轉變,這對設計思想提出了個性化的要求。設計的目的就是創新和發展,這些都來源于設計師所具有的創造性思維觀念。在開展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時,不僅要加強對學生設計理念和內容的方面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創意設計個性化表達的培養,倡導學生設計具有個性化風格的平面設計,發現其獨特的創意思維,從而增強平面設計的視覺沖擊感以及充分展現出作品所獨有的鮮明個性特定。
3、向著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設計方向發展。在開展平面設計教學時應加強培養學生使用國際視覺語言來促進產品的交流與競爭。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促使我國的設計領域開始向著市場化和競爭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說明設計與經濟和商業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商業的繁榮性襯托出了設計的競爭性,人們不得不試圖在設計方面面對公眾。在當代的平面設計作品中,將不同的民族意象融合起來,重新組合,將新的成分考慮到其中,使其設計面得到擴充,以此實現多元化文化傳播的目的。當代平面設計將科技和藝術集于一體,從而將現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進行充分的體現。
4、實施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從字面上不難看出,就是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高職院校為了尋求自身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采用與企業合作的模式,為企業培養具有針對性的全面型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學校企業合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雙贏,使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資源和信息得到共享,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滿足當前市場發展的需求,確保了學生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大力發展學校教育和企業實踐聯合教育的策略,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
5、向著時空化設計需求發展。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相比從前平面設計所占據的地位有了極大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將時空差進行了縮減,人所具有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時空概念的改變下不斷延伸,平面設計也從傳統的二維向著多維的方向發展。在開展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時,應該努力引領學生從二維程式化設計向著更加寬廣的領域進行探究,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全新的設計思維空間。雖然在現實中我們處于立體的三維空間內,但是平面設計作為一個平面載體,不具有立體的特性,這就需要對設計元素和空間符號不斷創新編排,才能實現多維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進行平面設計綜合性人才培養時,其課程教學并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一個作為一個具有開放性、智慧性和創新性的系統工程。所以對當前的平面設計類課程教學來說,要抓住機遇,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體制,從而培養出具有個性化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騰.高職院校平面設計教學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祖國,2016(21)
[2]王金平.高職高專院校平面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
[3]陳思.職業院校平面設計教學改革措施研究[J].大眾文藝,2017(11)
[4]宋琳琳.平面設計類課程基于大學生創新培養的教學方法改革[J].亞太教育,2016(26)
作者:解俊 單位:沙洲職業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