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整合模式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諸多學者積極引進西方優秀教育教學理念。美國課程理論家泰勒的四步走教學設計理念,教育學家布魯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和德國學者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給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帶來重要影響。在此基礎之上,中國職業英語課程教學工作者結合行業需求,充分利用網絡因素,形成一種融多種教學模式于一體的整合課程設計模式。
課程設計(curriculumdesign)又叫課程開發,存在幾個不同的層面:學校整體課程的設計、特定專業課程體系(專業群)的設計、學科的設計、一門課程的設計乃至一次課的設計,各個層次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對開展課程教學的一線教師而言,主要指對特定課程的教學從事策劃。課程設計發生在教學行為之前,對教學如何開展進行的宏觀的設計,制定計劃或方案,且需要通過教學實踐反復調整不斷改進。
一西方對中國有影響力的代表性課程設計理念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教育教學改革,廣大教育工作者都意識到傳統教學體制的弊端,正在轉變思想,從僅靠嘴、書和黑板的呆板形式解放自我,從僅側重知識傳授到注重授課形式的多樣性,注重通過課程設計把控教學的實施,教學主體由以教師師為中心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1],這些轉變得益于中國教育界各位學者不斷的探索以及對西方優秀教學理念的吸收借鑒。20世紀著名教育家、課程理論家及現代課程理論之父泰勒(RalphW.Tyler)提出的課程設計目標模式,在1949年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課程設計應圍繞的四個中心問題,即學校要達到什么教學目標,提供什么教育經歷可能達到這些目標,怎么組織這些教育經歷,以及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以實現[2-5],他的注重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理念對教育界影響極為深遠。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JeromeSeymourBruner)提出四條教與學的基本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序列原則和反饋原則,肯定教學中學生有主動的認知需求,認為教師務必使學生理解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教學設計應有助于學生智慧或認知的成長,而不僅僅關注知識的記憶,課堂教學能為學生創造獨立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并能夠指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現和自我矯正的能力。德國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要求職業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與工作過程相結合,以職業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傳授學生職業能力與核心能力;認為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未來工作中所要求的職業行動能力[6]。
二中國高職英語課程設計整合現狀
通過知網檢索,20世紀50年代,中國國內有關課程教學設計的學術論文只有三篇,80年代成為分界點,數量達到160篇,到2018年涉及大中小學各個教育級別各類課程的課程設計類論文共計已有21453篇。近十年來國內學者從行業需求、就業導向視角進行研究,有基于建構主義的理論探討,與特定行業掛鉤的行業英語研究,基于就業為導向的、能力為本位,多模塊的(基礎模塊、技能模塊、職業素質模塊、自主學習模塊)英語課程研究[5]。有關英語的課程設計研究數量不多,截至2019年2月,知網上檢索到的相關文章共計1096篇,其中有關專業英語課程設計的文章達309篇,職業英語課程相關設計11篇。職業英語課程研究的角度有三類:教學成效、職業需求和信息網絡環境。職業英語研究總體上更側重實用性,如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林建在《學生學習成效實證研究》中認為在教學策略上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型教學模式比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性教學模式更好,在教學方法上將案例教學、語言交際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相結合的多元教學方法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成效;高職院校目前采取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6]。廣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許敏在《從需求分析角度研究與探索高職職業英語課程開發》中重申了目前高職教育將學校需求、企業需求與學生個人需求相結合的必要性,也肯定了采用泰勒模式進行課程開發的四步走操作程序(目標、內容、組織和評價)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遍適用性[7]。信息化教學是課程教學改革關注的新熱點,絕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能夠利用多媒體功放、網絡資源和PPT進行輔助試聽教學,但這已遠遠不夠,多媒體互動教學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曾婭妮在《基于網絡的職業英語課程設計策略研究》中提到網絡課程設計的同步、異步和混合三種不同的模式。教師可在教學中運用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在課前自學,運用慕課和職教云平臺在課堂和課后與學生互動,跟蹤學生學習進度,對學生表現進行量化的統計,利用微信等移動APP與學生進行個體交流溝通。這些新穎的信息化手段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的形式多樣性,促進教學評價中形成性評價的客觀性,當然也需要授課教師前期大量的投入,是一個長期艱苦卻大有裨益的任務。
三整合模式職業英語課程設計實踐
不同課程應采用不同的設計模式,國外課程設計常采用目標模式、過程模式和情境模式三大模式。事實上,任何課程都不是采用某一單獨的模式,而是將幾種模式相互融合。教師通常試圖整合各種設計取向,把學科內容、學習者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相結合,采用“生態整合設計”方式。教師需要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和教材等綜合因素,設計的任務是把社會發展的適當需求、知識增長的客觀趨勢和學生成長的客觀需求轉變成優化的課程[2]。我校英語課程的設計依據是專業設置和應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托電子商務背景下的國際貿易行業,以外企需求為導向,以外貿人員雙語商務能力為本位,以外貿業務員典型職業活動為核心確定工作過程和系列工作任務,分析完成該系列任務所必需的工作知識,選取教學內容。以我校應用英語專業大二年級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外貿英語函電與單證》為例,從外貿函電介紹、海外市場開發、交易磋商信函、合同履行信函和索賠與理賠五大模塊中選取交易磋商模塊報盤環節進行課程設計嘗試。步驟一:以大連陽光鋼材進出口公司出口業務為案例,講解報盤信函寫作技巧。1.謹慎對待報盤信函各組成部分的次序,避免工作失誤。比如信頭處應為出口商名址;如果寫為進口商名址,就會被認為是進口商的回函。2.正文開頭對進口商詢價表示感謝,有禮有節。例如ThankyouforyourinquirydatedJune1st.3.巧用短語使文章過度自然。例如:Wearegladtomakeyouanofferasfollows.4.說明貨物銷售狀況,敦促進口商下單,使自己處于交易磋商有利地位.例如:Thegoodsareinlargeorder,sopleasetakefulladvantageoftheoffer.步驟二: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成立虛擬出口公司,完成報盤信函書寫任務。要求每個小組自行設計公司信息。通過此項訓練,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素養大大提升。操作步驟如下:1.擬定出口公司名稱、經營產品。2收集進口商信息,如進口商名址,聯系人等。3以列表方式明確交易日期和價格、數量、裝運、付款方式等交易條件。4選用適當得體的英文語句書寫報盤。5.檢查信件,更正疏漏,完善報盤。步驟三:教師利用學校計算機設備和國際貿易實操軟件為學生提供模仿企業真實場景,創設典型職業工作事件,為學生布置具體職業任務。要求兩個學生為一組,分別模擬扮演進口商和出口商,在阿里巴巴跨境電商B2B模擬平臺開展一筆(LC+FOB)虛擬業務,進行詢價和報盤。學生通過平臺操作完成對所學商務、英語語言和軟件知識運用能力的整合,完成業務談判和跟蹤業務。在操作過程中,掌握操作要點,發現操作難點,通過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探討與合作來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意識。老師發現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以下問題:作為出口商的一方不認真核實交易信息,隨意編造商品交易條件。對此,提出以下操作要點:交易信息不得隨意杜撰,應按照操作規程一步步在軟件系統中查詢確定。然后,推薦操作優秀的小組做示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對于軟件操作難點:不能根據進口商詢價,有針對性的報盤,老師提供以下解決技巧:1.認真閱讀出口商詢價信,在報盤中提及進口商詢價信息,以此作為報盤的依據。如:ThankyouforyourinquiryofMay1stfor50metrictonsofwalnut.感謝你方5月1日對50公噸核桃產品的詢價。2.根據進口商價格術語確定報盤交易條件。如:詢價信中價格術語為FOB,則報盤中保險由買方辦理。Insuranceistobearrangedbyus(theexporter)onyourbehalfonFOBterms.該次課程教學,以培養崗位能力為核心目標,以工作任務作驅動,采用微課、英語流利說等英語學習手機APP、國貿實操軟件作為信息化輔助手段,使教學形式豐富多樣;將工作場景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企業真實的工作情境,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外貿英語說和寫,以及運用國際貿易軟件實際操作的綜合職業能力。老師能夠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教學任務,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老師可以與每個小組交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在課堂教學環節,可以要求學生相互修改對方作品,讓他們在能力方面得到更大的鍛煉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凌云.西方近百年課程設計理論演變述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02),54-58.
[2]于海波,孟凡麗.課程設計研究20年:歷程、問題與走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17-20.
[3]高欣浩,盛家榮,黃珊,朱汝葵.泰勒原理在微課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02):118-121.
[4]馮艷妮.基于泰勒模式的高職項目課程設計研究[J].職教論壇,2009(12):13-15.
[5]劉國強.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研究——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英語教師,2019,19(01):8-12.
[6]鄂甜.德國工作過程導向職業教育的內涵與特征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2):55-59.
[7]許敏.從需求分析角度研究與探索高職職業英語課程開發[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8(01):30-34.
作者:朱江 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