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智課程作業設計藝術賞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應當在學生有好奇之時,利用學生求知欲進行引導,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并非是將答案告知學生。語文作業的設計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獲得新的體驗和感受,在探求知識和道理的同時獲得學習的樂趣。
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進行有效的作業設計是一個根本的前提條件。有了這三個前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至于盲目、無效,有的放矢的科學的設計作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反饋。
作業設計的實踐操作及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的作業更加科學、有效,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筆者是這樣實踐操作的:
(一)預習作業合理適度
如果把課堂作業比作是一支樂曲的話,那預習就應該是這支曲子的前奏。一支曲子好聽與否前奏很關鍵,一節課成功與否預習也很重要。“適度”并非在量化或時間上要求預習作業一定要少,而是要恰當好處,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無意義的預習花費的時間再少也是于事無補。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預習為了預習工作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預習目的性不夠明確的問題做了如下嘗試:同樣是積累與閱讀,將二者的順序顛倒過來,先閱讀再積累,在閱讀中發現生字詞并查字典解決,而解決字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例如在講解《在那顆星子下》一文時,在學生預習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捋、咂、撂、攆”這些字在文中的表達效果怎樣?由純粹的查字典注音釋義變成了有目的的閱讀積累,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著幾個字的記憶和認知,更有助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的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從短期效果來看,經過課堂檢測學生不但很好地掌握的這些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義,對于它們在文中的作用和意義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在“捋”字的讀音上,學生們更是各抒己見從各個方面佐證自己的想法,而這堂課也因為這幾個字變得更加活躍更加豐富了。
課后作業要兼固優劣有梯度
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因此作業設計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考慮學生特點和接受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作業的層次。所謂“梯度”不但是要在能力上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還要兼顧不同特點的學生,通過多元的作業設計來彌補學生在某種能力上的不足。
1、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例如:在教《月下獨酌》這首詩的時候,我布置了三項作業:1、背誦詩歌并默寫2、從詩中選一句自己喜歡的詩句展開想象擴寫一段有中心的話3、搜集李白關于“月”與“酒”的詩句,查找資料思考李白為何對這兩樣東西情有獨鐘?第一項作業留給那些只能“吃少”的同學,第二項作業可以讓大多數學生“吃好”,第三項作業則是為了讓一些學有余力喜歡探索的同學能“吃飽”。
2、兼顧不同特點的學生。《課標》中指出:“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因此,我在設計作業時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也兼顧了同學之間的合作。
從長期效果來說,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操作筆者發現學生開始喜歡寫作業,從書寫質量到做題質量都有所提高,而開放的多變的作業設計并不與考試相悖,反而讓學生在表達、思考和感悟等能力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作業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輔助課堂教學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用不好則會讓學生心生乏味進而敷衍老師,成了學生的累贅也拖了課堂教學的后退。作業設計不該只是教學內容的附屬品,在對學生是否喜歡語文學科這層意義來說,它和教學內容的確定和設計是同等重要的。關注作業設計、重視作業設計認真對待作業設計,是新時期語文對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新嘗試、新挑戰。
作者:程春雨單位:上海市南匯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