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舞弊行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外資本市場會計舞弊和審計失責事件頻頻發生,特別是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使投資者損失慘重。我國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己經被稱為市場經濟的“毒瘤”,會計舞弊行為嚴重干擾了社會的正常秩序,引起了社會競爭的不公平、社會分配的不公平和社會道德的日益淪落,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阻礙了我國證券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隨著財務報告的越來越復雜,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會計舞弊行為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偵破,識別與防范會計舞弊行為已成為當代經濟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1會計舞弊行為的含義及分類
根據中外對財務舞弊一詞的闡釋,會計舞弊的含義是指有目的、有預謀、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騙,從而導致會計報表產生不實反映的故意行為。它主要包括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侵占資產;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等。會計舞弊有悖于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也與道德價值觀念相違背,因此對舞弊必須予以堅決查處。
(1)按行為主體分類,會計舞弊分為雇員舞弊和管理舞弊。雇員舞弊是指公司的雇員利用職務之便或管理中的缺陷,非法獲取公司資產或個人利益的行為。管理舞弊是指管理層通過其管理與控制地位故意傳遞錯誤信息,欺騙投資者與債權人的行為。對現代企業而言,投資者、債權人及利益相關者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如果管理層蓄意提供虛假信息或隱瞞重要財務事實,投資者與債權人很難辨其真偽,極易做出利于上市公司但損害自身利益的決策。在我國證券市場曝出的舞弊事件中大都是管理舞弊。
(2)按行為目的分類,會計舞弊分為侵占資產舞弊與財務報告舞弊。侵占資產舞弊是指舞弊者以占有公司的財產為目的,包括貪污、挪用、盜竊等行為。財務報告舞弊是指管理層利用虛假財務報告欺騙投資者、債權人的一種重要舞弊類型。主要包括:對編制財務報告的會計記錄或憑證文件進行操縱、偽造或更改;隱瞞或誤報對財務報告有重大影響的交易事項或其他重要信息;擅自調整會計科目,實施盈余管理予以粉飾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按照企業的需要,濫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甚至歪曲會計政策。
(3)按其實施后果分類,會計舞弊分為對公司有利的舞弊和對公司不利的舞弊。有利的舞弊會給公司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主要表現是通過夸大收入、虛增銷售、高估資產、縮小支出以及低估負債等方式,有目的地虛報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其他財務信息,希望以此提高公司的財務形象,獲得某種財務收益。不利的舞弊會給公司帶來損失,主要包括公司雇員對公司資產的侵占,公司的供應商、客戶與競爭者對公司的欺詐等,從而導致公司利益受損。如雇員侵占資產、競爭者賄賂雇員竊取商業機密、供應商重復收費以次充好等行為。
(4)按舞弊主體與企業的隸屬關系分類,會計舞弊可分為內部舞弊、外部舞弊和串通舞弊。內部舞弊是指企業內部員工進行的舞弊行為;外部舞弊是指企業以外的主體進行的舞弊;串通舞弊是指企業各部門之間或企業內、外部勾結進行的舞弊行為。如虛開發票以虛增收入或獲取回扣、串通制作虛假證明使公司包裝上市等。串通舞弊行為將導致企業利益損失及內部控制的無效性。
(5)按舞弊的性質分類,會計舞弊可分為組織舞弊和職務舞弊。組織舞弊是指由組織進行,損害外部利益集團的舞弊行為,如偷稅漏稅、虛假財務信息、竊取商業機密、虛假廣告等。職務舞弊是指由組織內員工利用工作機會并針對組織自身或組織外部的舞弊,如貪污、挪用等。
2會計舞弊行為的常見手段與方法
根據對中外會計舞弊造假手法進行比較分析,中國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虛構或隱瞞交易事項;西方國家的則主要是利用會計賦予的自由裁量權對交易事項做出非公允的表達,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比較常見的會計舞弊手段有以下幾種類型:
(1)濫用會計選擇權與虛構、隱瞞經濟交易。濫用會計選擇權包括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選擇權,尤其是會計估計選擇權,常見的手法有收益性支出資本化、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推遲或提前確認費用、多提或少提減值準備、多提或少提折舊費、多提或少提預計負債;虛構、隱瞞交易是指利用虛構隱瞞收入或費用,通過抬高收入、減少費用或隱瞞收入、虛報費用來調節各期利潤的舞弊方法。
(2)鉆會計準則漏洞。指利用會計制度的缺陷選擇最有利于被審計者的會計處理方案,確認巨額的收益或轉移巨額的虧損,隨意操縱利潤。
(3)關聯方交易舞弊。指管理層利用關聯方交易掩飾虧損,虛構利潤,或利用特殊目的實體操縱利潤,使得關聯交易非關聯化,且未在報表及附注中按規定做恰當、充分的披露,會對報表使用者產生誤導的一種舞弊。上市公司通常采用關聯購銷、租賃舞弊,受托經營舞弊,費用分擔舞弊,地方政府援助舞弊,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等關聯交易來虛構利潤。
(4)高派現。指管理層利用虛構現金股利的方法,沖減虛增資產或虛減負債的一種舞弊手法。
(5)管理層收購。指利用管理層收購進行會計舞弊,導致巨額的費用虛減,使得本應該進入當期損益的費用直接從權益流走。如有些國有企業的管理層通過調劑或隱藏利潤等方法來擴大賬面虧損,然后利用賬面虧損逼迫地方政府低價轉讓股權。管理層收購完成后,再通過調賬等方式使隱藏的利潤合法地出現,以實現年底大量現金分紅而自身獲利,甚至將低價收購的國有企業高價套現;或者利用“內部人交易”,把公司資產轉移到個人的名下,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6)并購。指上市公司并購過程中存在的財務舞弊,并購后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往年業績很好的公司當年會報出巨額虧損。目的是釋放以前年度的潛在虧損,為以后年度能夠盈利“做準備”。二是經營業績本來不太好的上市公司,業績會直線上升。目的是為了再融資或有意抬升股價。在并購中,常見的造假手法有虛構收入、將投資所得作為主營收入及虛增經營性現金流量,或虛增投資性現金流等。
(7)戰略投資者。指管理層利用與一些投資公司簽訂巨額的采購合同哄抬股價,進而掩蓋虧損的一種舞弊手法。對于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被審計單位,應給予高度關注,投資者更應該慎重一些。
(8)“國際化”會計。指隨著產業國際化,造假手法向國際化發展。一種手法是把不實的應收賬款變為賬上現金;第二種手法是“真舉債,假入股”;第三種手法是管理層在國外籌集可轉換債券,從中獲利。
3加強對會計舞弊的防范與治理
針對會計舞弊的各種手段和行為,筆者認為,對會計舞弊的防范與治理應從多方面入手,要通過建立會計準則體系等法律法規,使會計舞弊者不敢舞弊;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機制,使會計舞弊者不能舞弊;加強以誠信為核心的良好職業道德建設,使會計舞弊者不愿舞弊。
(1)建立會計標準體系。針對當前中國會計標準體系存在的問題,考慮中國面臨的特殊會計環境,我國應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建立以會計準則為核心、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相結合的會計準則體系。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中要求建立內部控制責任體系的內容值得借鑒。在借鑒國外經驗時,也不能盲目趨同,應從中國國情出發,出臺相應的新法律、新制度,注重增強會計準則的可理解性與可操作性。通過法律條文,劃定舞弊懲罰的性質和范圍,加大懲罰力度,切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罪嚴懲”,給那些舞弊者當頭棒喝,讓非法者望而卻步。
(2)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內部控制是否適宜、有效,是衡量其經營管理績效的重要指標。經營失敗、會計信息失真、經濟犯罪、會計舞弊及不守法經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歸結為內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防范會計舞弊,離不開內部控制的健全與完善。應依據風險產生的環境因素,找出企業的主要風險,并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圍繞最大風險設計制度;研究公司運營過程中的所有崗位,細化對相關風險的識別評估、分析、控制和報告等流程,形成公司集中數據庫,實現風險的分類識別和量化管理;確定所有員工與其風險管理職責相關的績效指標,通過定期評價、持續監控來確保風險事件的相關信息被傳遞至適當管理層;遵循避免“相關人士”組成團伙,從頭到尾控制某個操作或交易等原則制定控制活動程序;建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提高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效率。通過加強對高管人員的監控,建立全員責任體系,設立匿名舉報熱線,提高稽核人員的技術水平,采用審計委員會內部監督機制等具體措施,實現最有效的內部控制,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實現預期控制目標。
(3)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公司的行為模式、目標和戰略的制定,業績的衡量和報告,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態度,都受“企業文化”的影響,公司治理過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企業文化。因此,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對防范與治理會計舞弊至關重要。要通過制定反腐敗培訓計劃,逐步提升那些屬于精神層面的東西,如培養企業高管層健康的價值觀、增強職工的風險憂患意識,提高職工“參與管理”的熱情,加強內部控制意識等,努力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法律是硬性的,而企業道德文化是柔性的。企業的規章制度要真正讓員工遵守,光靠硬性規定還不夠,還應有柔性管理,即需要保持一種靈活的方式,制定的規章制度要能夠適時對變化的環境做出反應和進行調整。只有兩者齊頭并進,防范會計舞弊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
摘要近年來,會計舞弊行為層出不窮,財務造假方法各不相同,嚴重干擾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會計舞弊的分類及常見手法入手,對會計舞弊行為進行研究,提出了防范會計舞弊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舞弊舞弊分類舞弊手法防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