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租賃準則與會計信息真實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行國際會計準則以風險與報酬是否轉移為標準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滿足以下任一條件的租賃我們將其劃分為融資租賃。包括:租賃期結束,租賃資產所有權由出租人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有權選擇是否購買租賃資產,購買價遠低于該項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小于或者等于25%),在租賃開始日就能合理確定承租人將行使該權利;即使最終租賃資產不轉移,承租人租賃期限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大部分。(大于或等于75%);租賃開始日,承租人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幾乎相當于該項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大于或等于90%);租賃資產性質特殊,若沒有對于租賃資產大的調整,只能由承租人使用。一旦租賃被確認為融資租賃,對于承租人而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以及確認一項長期負債。然而如果確認為經營租賃,承租人不需要將租入資產的使用權資本化,同時也不必將所承擔的付款義務列作負債,只需要確認租金費用,以及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相應的經營租賃情況。
二、現行經營租賃會計處理弊端
國際會計準則概念框架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有一條即是可比性。我們在研究企業財務報表時,最重要的就是不用橫向縱向比較研究。但是租賃區分為融資租賃以及經營租賃不利于不同企業之間財務信息的比較。委托方式在大型企業中盛行,股東衡量管理層業績,往往從財務指標出發。管理層為了獲得優渥報酬,傾向于粉飾報表從而獲得認可。因此,管理層傾向于巧妙的設計租賃合同,使得該合同不滿足確認融資租賃的條件,達到表外融資目的,不造成企業如資產負債率,總資產收益率指標的惡化。美化后財務報表,不能完整反應企業目前面臨的財務風險,會造成管理層的盲目融資以及投資者的盲目投資。財務報告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租賃合同的操作空間,有悖于財務報告目的的實現。
三、對于征求意見稿中對經營租賃會計處理的思考
征求意見稿中,對于經營租賃的新會計處理是有依據的。我們從資產與負債的定義入手。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反觀經營租賃,我們取得了一項資產的使用權,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與該使用權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且該使用權的成本可以可靠計量—租金支付義務金額以及發生的初始承租成本之和。所以我們應該確認一項資產。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經營租賃中,由于租賃合同的簽訂,我們產生了將來支付租金的義務。依據現行的租賃會計準則,我們在經營租賃會計處理時,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資產或者負債,但是由于占用該項經濟資源而帶來的收入,費用卻在利潤表中有所體現。證明現行會計準則下,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完整。而如若IFRS17修訂,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四、經營租賃新會計處理影響
(一)影響租賃期內會計利潤分配
如果“兩租合一”,經營租賃租金支出將被資產折舊與利息費用之和替代。在總支出相同情況下,對租賃資產采用直線折舊法,年折舊額不變,利息費用逐年減少,從而前期費用確認比之前固定租金支出要高。這樣會計利潤與之前相較先低后高。
(二)影響企業融資能力
經營租賃作為重要的表外融資方式,是現代企業重要的融資手段,保證了資產使用的靈活性,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一旦經營租賃表內化,資產負債率的快速增長顯然會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經營指標,盈利指標的惡化,也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進一步影響企業發展。
五、結束語
會計準則的修訂在于使財務報表更加真實公允反應企業財務信息,那么是不是一定要大刀闊斧改變會計準則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呢?不盡然。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經營租賃都具有融資性質,如果把所有租賃看做一致,確認資產,負債并且按照攤余成本法對資產負債進行后續計量,并不能反應企業這項經濟業務的實質。另一方面,對于經營租賃的后續計量會計處理比較繁瑣復雜,加大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增加企業會計核算成本。我國追求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如果租賃準則修訂,這一修訂的準則在國內推廣,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可以考慮加大會計監督力度,嚴格要求企業加強經營租賃信息披露,提醒報表使用者對于表外融資的關注,正確認識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作者:李嘉伶單位:湖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