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良好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構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合作式學習
合作學習是提高信息技術學習技能最有效的教學策略。在以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依托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協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合作學習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太多的流于形式的問題,教師們常常以為自己講完了、講清楚了,其實有效的教學落腳點在于學生的有效學習。為此,我們需要把“明白”的標準搞明白。所謂“明白”,就是看明白,想明白,講明白。所以,要想學得好,就要親自教。在合作中拓展,在合作中鞏固。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一起去提煉要點、總結規律、鞏固知識。合作學習在于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激情飛揚。
二、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自身特點,使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
1.全面性評價
全面性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學習和技能發展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對他們的評價也應是全方位的。教師應以多樣化的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自我評價
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其中,評價活動的重點環節是學生自評。在新課程所需要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學生應該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隨時對照教學目標,發現和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3.發展性評價
將評價作為學生自我教育和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這是由于評價對象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只有建立一種動態的評價體系,才能使教學更好地適應學生。
因此,新課程所需要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該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差異,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發展水平,評價的作用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斷發展。為此,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應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學生的將來和發展,注重激勵性評價。
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心理學理論,應該在“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的理論指導下,針對學習者的特點,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高中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作者:胡浪單位:亞布力林業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