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教育統計內驅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什么是統計與統計內驅力?如何做到主動、真實、準確、快速統計?這是目前統計中亟待解決的理論認識與實際需要的共性問題。
1統計及統計內驅力概念
統計是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科學三種涵意的總稱。統計工作是在一定目標下的調查研究活動,把這一活動中搜集的零散數字分類整理成可供科學研究或領導決策的依據,即統計結果。統計科學則是指研究如何對統計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論與方法的科學。內驅力是一種人們對某事物或事業目標執著追求與對科學潛心探索的內動力、原動力。關于統計原動力,它是源于統計的需要與統計的期待,兩者相互形成統計的動機系統。所以,統計目標與統計需要對統計的作用,就是統計內驅力。統計需要是指個體在統計活動中感到有力求成功而獲得成就的心理狀態。它的主觀體驗形式是統計者的統計愿望或統計意向。這種從心理上力求成功、獲得成就(滿足)的統計愿望(意向)是驅使個體進行主動、準確、真實、快速統計的根本動力。它包括統計的興趣、愛好和統計信念等,內驅力也是一種動態的需要,是多重感悟融合的心智反映。高校統計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即高校統計中的認知內驅力、統計自我提高內驅力及統計的交往遷移內驅力。(1)統計認知的內驅力,它是從人們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來的,是一種渴求了解統計基礎知識與統計實務,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它以求得統計知識及系統軟件使用并獲得統計資料供研究或決策的依據而得到滿足(成果成就感)。(2)統計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統計成就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可以使統計者把統計行為指向當前社會及學校的統計中可能取得的成果(資料),以及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行為指向未來的學術和職業方面的成果和地位。但它不直接指向統計技能知識和統計任務本身,而是把統計成就看作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成就的大小決定贏得地位的高低,同時又決定著自尊需要的滿足與否。所以,它是統計需要的外部動機(外因)。在統計過程中,認知內驅力(內因、即內部動機)固然重要,但自我提高的外驅力(外因、即外部動機)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因為統計工作者不可能始終堅持以掌握統計知識技能為統計目標。(3)統計交往內驅力,是指為了獲得部門領導(主管部門或老師)的贊許和上級與同伴的接納、認可而表現出來的把統計工作搞好的一種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統計求知本身,也不把統計看作是贏得地位的手段,而是把重點放在自身統計工作中取得交往上的和諧與支持。這說明統計工作者對主管部門在感情上、統計技術上具有依賴性。上述成就動機的三個組成部分在動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年齡、性別、個性特征、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高校統計工作者大都熟知統計知識及技術,就其成就動機來看,自我提高內驅力和統計交往內驅力兩方面約占85%。
2統計是應用的要務和鑄成大業的工具
2.1統計治學方面在社會科學領域中,博大精深的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的179萬字的巨著《資本論》,至少有近百萬字的內容與統計資料有直接關系,他將40年艱辛勞動獲得的統計資料以審慎的態度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后,才引用到《資本論》中,探索出資本主義的核心“剩余價值”學說。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中,著名的斯蒂芬—波爾茨曼定律,也叫四次方定律,即E0=C0(T/100)4(其中,C0為黑體輻射系數,等于5.67w/m2•k4)。此定律是斯蒂芬于1879年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統計確定的,波爾茨曼于1894年依實驗數據給予理論上的證明。斯—波定律是非常重要的熱輻射定律,它是輻射傳熱計算的基礎,可見定律與統計數據有著必然的聯系。
2.2統計治國方面公元前600~645年,齊國國相管仲將統計方法用于安民、強兵、富國大計,他的“士農工商四民分業定居法”等輔佐齊桓公革故鼎新數十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新中國開國領袖,也很善于用調查統計研究的方法進行實地考察,用大量的事例和數據,整理發表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著作,對中國革命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還有我國建國以來的各屆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列舉了大量的國民經濟統計數字,通過這些統計數據來說明國家經濟運行動態與經濟的發展,判斷并決策未來的走勢,很多國家政策都是在統計調研基礎上經試點完善后出臺的。由此看出,統計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3統計治校方面在高校辦學管理中,辦學條件、辦學質量、學生成績、師資力量、科研實力以及其他辦學指標都要由統計來完成。特別是發展規模是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大都用統計和比較的方法結合自身條件來確定。據統計,世界著名100所大學中,平均規模為2.5萬人。對排名前十位的著名大學規模分析,將規模在0.96~1.9萬人之間的7所名校進行平均,平均規模為1.52萬人。如果把著名大學的辦學條件設為一個固定值(常數),將學校所在地域生源視為一個變化量(變量),應該說,一所高校最佳規模以1.52萬人為宜,最大規模以2.5萬人為宜。大學規模因國別、地域、生源而異,只有經統計分析之后來確定,這樣,一所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才能滿足其普通本科、研究生的培養需要(國家重點投入的特大型學校除外)。各大學都在按這些具體指標進行達標,這些指標就是一種辦學的內、外驅動力。
3影響高校統計內驅力的一些問題
3.1目標與期待值低下,法制意識淡薄,統計內驅力得不到有效發揮不少高校把高教統計工作視為臨時性工作,沒有認識到高等教育統計是認識教育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重要手段,是制定高教政策、編制教育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是實行教育科學管理與監督的一項基礎工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的誕生,到地方統計法規、條例和處罰辦法相繼頒布已近20年,然而少數高校由于受過去“目標管理”、“達標驗收”、“質量評估”、“條件評估”等活動的影響,從上到下、從領導到基層統計員,對統計工作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造成在高校基層統計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不得不按照某些人的意志更改統計數據,形成虛報、瞞報的現象,給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注進了水分,對各級政府的重大決策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3.2責任心不強,內驅力弱化多數統計人員身兼數職,只把學校教育統計當作一項附帶的臨時性工作來做。在高校統計人員頭腦中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不穩定傾向,責任感不夠強,再加上高校統計人員的待遇偏低,職稱難以評定,監管機制不健全,干好干壞一個樣,也不能實行有效地管理。當上級把統計任務布置下來后,有的人首先考慮是怎樣迅速應付交差,而不是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主動想辦法去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這樣工作起來缺乏工作熱情、馬虎從事,不能嚴格按要求完成統計任務,必然會影響統計數據的及時性與可靠性,甚至造成統計工作重大失誤,后果將不堪設想。
3.3外驅力不強,業務不精由于編制問題,高校基層教育統計人員大多是兼職,形同打雜。有的是教師兼統計,有的是會計兼統計,有的是秘書兼統計,有的是行管人員兼統計,還有的是打字員兼統計等等。外部條件及驅動力不強,使之在業務知識方面不可能做到專而精。對教育統計業務一知半解,不能熟練掌握,很容易出現統計數據差錯,造成統計失實。其主要原因是領導對教育統計工作認識不足,不能保證有專、兼職統計人員集中精力進行調查分析,其次是統計人員變動頻繁,沒有穩定的機制。
3.4人文心理素質和統計專業素質有待提高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相對社會群體,人文與專業素質比較高。如果沒有較好的人文與專業素質,廣大師生員工就難以接受,自己也感到壓抑,勢必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在當今的經濟與科技大潮中,在繁華與浮躁并存的轉型期高校校辦從事統計工作,不像學校有些職能部門有這樣或那樣管人、管錢或管技術的權利,受人尊敬,受領導與群眾關注和重視,而整天面對大量數據加加減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轟轟烈烈的時候,更多的是平平常常和忙忙碌碌。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甘為清貧、淡泊名利、心理與專業素質好的人,才能靜得下心來做這份工作。由于人文與專業兩方面素質沒有大的提高,高校教育統計有效的地發揮統計服務職能明顯弱化。一名稱職的統計人員,不僅要滿足于能夠完成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審核、匯總上報等工作,還要能夠對統計數據進行評估并加以分析。更重要的是,在統計之外的其他相關統計工作要主動去做。
3.5統計內驅力融合于心智的勵練缺乏主動統計內驅力融合心智于一體的勵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把統計作為生活、工作之必須,成為時時的意念和要素的人為數不多,以此成就大業的目前也為數太少。
4提高高校統計內驅力的對策
4.1加強領導,樹立遠大目標,增強內、外驅力教育統計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然而從目前情況看,還未能引起各校領導的足夠重視。因此,首先要加強對教育統計工作的領導,院校要有一位負責人分管統計工作,把統計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經常督促檢查、具體指導,提高高校領導對統計工作重要性認識。因此,必須通過大力宣傳統計法,保證統計的權威性,不斷提升統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使領導及工作人員體會到統計數據真實可靠的重要性。通過強有力的領導,使統計工作的意義與作用深入到統計人員的心中,從而變外驅力為內驅力。
4.2加強管理,提高專兼職人員的統計內驅力加強對基層教育統計專兼職人員的管理,成立從上至下的專兼職相結合的統計機構,保持相對穩定的統計人員隊伍。讓專兼職統計員感到組織落實,干事踏實,干起事來名正言順,從外部因素促進內驅力的加強。統計是一項專業性要求比較高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統計員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同時還要熟悉本地區高校的具體情況,任何一所高校的統計員,沒有經過一個時期的錘煉,在短期內就能勝任統計工作是不可能的。要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提高統計內驅力。必須明確強調,“愛崗敬業,依法統計,實事求是是每個統計人員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要求統計人員堅持實事求是,如實反映情況,并為統計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幫助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以保證教育統計工作順利進行,形成一個較強的外驅力。
4.3加強培訓、提高素質、增進內驅力要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確保統計數據質量,就必須定期進行培訓,不斷提升教育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引導他們在統計崗位建功立業,做出好成績。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培養和造就一批熟悉業務的高校教育統計人才隊伍,這就要花大力氣,采用多種形式培訓,提高統計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再則在統計隊伍中互相交流,互相溝通。總結經驗,找出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統計人員對當前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洞察力,利用統計資料提高統計分析水平。
4.4加強保障,形成外驅力變內驅力的良好條件先進的技術與手段是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保障。信息時代對統計數據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質量、時效性強的統計工作,不僅需要高素質的教育統計人才隊伍,而且需要方便快捷的信息技術和統計手段做支撐、必需的經費和物資作保障。良好外部條件會使內驅力極大地提高,就能使高教基層統計工作達到主動、真實、準確、快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