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審計信息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財政、金融、稅務、海關等領域信息化進程迅速推進,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等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經營管理電子化日益普及,作為國家監督機構――審計機關,面臨著挑戰:在審計資源保持相當穩定的情況下,按照傳統審計工作的高質量標準,去審查IT系統生成的需要分析的大量數據,幾乎不可能。
被審計單位信息化程度提高,以審查紙質賬目為基本手段的傳統審計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信息化給審計工作帶來了哪些挑戰?審計系統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以風險投資為動力的互聯網發展雖然在冷卻;但是以傳統應用市場為動力的互聯網,正在強勢成長。“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這一既定國策,決定了未來5~10年將是我國信息化的高潮。為實現我國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未來5年,我國信息產業至少將新增投入1萬億元。這么大的數字足以影響國家經濟的整體走勢。
企業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經營管理、行政管理都在走向信息化、網絡化。財政、金融、稅務、海關等領域信息化進程迅速推進,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等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經營管理電子化日益普及,作為國家監督機構――審計機關,面臨的挑戰是:在審計資源保持相當穩定的情況下,按照傳統審計工作的高質量標準,去審查IT系統生成的需要分析的大量數據,幾乎不可能。
以審查紙質賬目為基本手段的傳統審計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信息化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挑戰。審計系統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打開數據黑匣子
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對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管理的數據進行檢查,是審計機關履行審計職責的重要環節。與手工審計相比,審計目標和審計范圍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被審計對象開始大量使用計算機網絡,因而,對其數據的審計方法和技術也要相應改變。
審計機構對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檢查,首先要獲得其數據。許多國家審計機關使用IDEA、ACL,如: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印度、德國。標準辦公軟件Excel、Access的功能也被一些國家用于對數據的檢查。在我國,采集被審計單位的數據會遇到很多困難,除了被審計單位的配合不夠之外,更大的問題是各單位的數據格式紛繁復雜,采集數據的工具得是一把“萬能鑰匙”,能將各種不同格式數據進行轉換。
“萬能鑰匙”的定制是道難題,審計部門曾經嘗試尋找IT企業,希望他們能開發出這樣的采集數據的工具。但是,他們對這塊市場需求顯得頗為冷淡,因為要滿足這種特殊需求,將耗費企業大量的人力、財力,由于市場不會成規模,研發工作將得不償失。
我國會計核算軟件的制作、銷售是放開的,沒有統一的數據結構,電子數據審核軟件的開發難度很大。兩年前,審計署駐南京特派辦率先突破了這個難題,他們開發的《數據采集分析軟件》所提供的轉換工具,已經能夠使審計人員成功地轉換各類會計核算和經營管理數據。今年7月,中國審計署評審通過了9個自行研發的用于電子數據審核的軟件。
目前,我國審計機關使用的“數據采集分析軟件”,能夠在被審計單位數據處于“黑盒子”的狀況下,對其數據進行有效轉換、獲取。中國審計署研制的審計軟件,除了使用查詢界面由審計師選擇查詢方法以外,軟件附帶的自動審計功能也十分實用。
電子數據審核軟件的運用,對審計項目實施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首先,避免了因被審計單位信息化程度提高而使審計人員無計可施的尷尬局面,提高了審計的威懾力。第二,電子數據審核軟件的運用,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審計署南京特派辦在對一個大型企業審計中,對其400多個品種,價值14億元的固定資產折舊進行審計,采用計算機僅用了5分鐘,就逐筆計算出少提折舊1659萬元的問題;同樣的工作,若用手工實施,兩個審計人員最少需要半個月時間才能完成。第三,將財務數據和管理數據結合起來進行審核,發現了手工審計條件下無法發現的問題。審計署在對某國有商業銀行的審計中,利用計算機從上千萬條記錄中進行檢索,發現了香港某不法商人使用循環擔保的手段騙取銀行貸款3億元的違法犯罪線索。第四,實質性測試階段的工作更加扎實,提高了審計質量,降低了審計風險。
審計環境的信息化
是否已經建立審計人員專用的計算機平臺,是反映一個最高審計機關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建立審計工作專用平臺的目的是,促進審計項目的規范化。
建立審計工作專用平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外邊購買,英國、瑞典、德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審計機構的專用平臺是直接購買的。另一種是自己開發,我國采用的是后一種方式。
審計工作平臺應當嵌入審計軟件或者工具,印度審計部門認為:應在審計平臺上內嵌5種軟件,或者同一軟件滿足5種要求:幫助數據下載、系統測試、數據測試、報告生成器、綜合性數據庫。
網絡和非網絡條件下的電子數據都同樣具有易于更正、易于復制、不可見處理的特點,不同點在于:網絡條件下數據采集的實時性更強;核實紙質原始文檔(如發票、支票)更困難;采集數據的真實性需要通過數據簽名和其他訪問控制來驗證。審計環境發生變化,對原定的審計實施方案也會產生影響。
對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系統進行檢查,鑒別網絡環境中對IT資源可能存在的威脅,被審計單位是否對潛在的威脅做好了防止、檢測、糾正的準備;一旦出現系統故障,被審計單位是否制定好了恢復方案或保證系統持續運行的措施。
目前,審計署機關以及駐地方的16個審計特派員辦事處、30余個省級審計機關建立了局域網,并形成了廣域聯接;全國審計系統已購置了兩萬余臺微機用于文字處理或現場審計;已有一批審計軟件應用于審計作業和機關日常事務管理。但是,網絡、數據庫監督鏈尚未建成,監督鏈尚未形成,實用軟件還很缺乏。
網絡開辟新審計領域
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使審計范圍也有了擴展。如,計算機網絡系統、電子商務、電子政府等都將成為審計的新領域。
對管理財務數據的計算機系統審計
對于被審計單位用于管理財務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的檢查,是信息化條件下審計工作的新的工作內容。信息系統是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對計算機系統的檢查仍然是各國審計機關既定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范圍。
印度審計部門已經開始對被審計單位計算機系統進行審計:一是對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的審計;二是對IT系統的績效審計。加拿大審計長公署也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他們把對計算機系統的審計方法概括為:了解信息系統的基本情況、對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價、對應用程序進行檢查測試、進行適當的數據分析。
我國審計署在對計算機應用軟件審計時,檢查執行經濟業務處理和會計信息處理的應用軟件系統,在合法性、正確性、安全性等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有無非法和錯誤的處理和控制,客觀地評價軟件系統的現狀,揭示和懲處利用計算機應用軟件進行欺詐與舞弊,促進被審計單位加強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責成相關組織做出修正。
對電子商務的審計
對于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活動的審計,我國香港特區審計署代表認為,應當特別關注:電子交易的合法有效性,如果不符合相關立法,電子交易不能進行;電子證據的可靠性,電子文檔在簽字和非授權更改方面非常脆弱;網絡環境的風險,如攔截或替換,計算機病毒。
對電子政務的審計
我國政府已經將電子政務的工作提上日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對電子政務的審計還很薄弱。德國審計法院已經不僅僅關注電子商務,還開始關注聯邦政府的電子政府實施計劃和方案。2000年12月,我國香港特區政府啟動了ESD計劃,市民可以從政府部門獲得70種以上的24小時在線服務。我國香港審計署于2000年5月對ESD計劃實施了審計影響的評估,分析了潛在審計風險,對ESD系統設計進行了初步評價。
三個轉變
隨著全社會的信息化大潮,審計署信息中心主任王智玉透露,國家審計署將建設一條高速寬帶、實現數據快速傳遞的網絡系統。在統一的規范標準下,各級審計機關、各審計項目的實施,要互聯網、數據共享,做到環環相扣、密切相關,形成一個內部封閉、外部開放的審計監督系統。
《審計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預計,5年內,中央政府審計機關將投資數億元來實施這個規劃。建成一個基本完善的、高效的審計信息化系統。
審計機關將實現對財政、金融、稅務、海關等部門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系統、電子數據進行有效監督,對國家財政資金、國有資產進行密切跟蹤;改變目前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審計方式,增強審計機關在信息化條件下實施審計監督的能力;逐步實現審計過程的三個轉變,即:從單一的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后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從單一的靜態審計轉變為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從單一的現場審計轉變為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