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信息全覆蓋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與建設目標
以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積極發展農業電子政務,打造新型農業服務平臺,擴大網上市場營銷,加快智能農業建設,創新農技服務模式,逐步實現對農業決策指揮、農業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過程、政策法規宣傳的信息服務全覆蓋,全面提升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形成以省、市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為支柱,縣(區)“兩電一信”(電腦網站、“”三農服務熱線、短信)新型信息服務為主導,鎮村“信息服務站點”為主體的覆蓋全市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全市對農業市場競爭主體的新型農業信息服務覆蓋率達到90%,利用網絡營銷農產品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視頻監控農業生產基地400個以上,服務高性能農業機械10萬臺,網上培訓人次占全部培訓人次的50%以上。
二、建設內容
(一)加強新型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新型農業信息服務平臺,不斷拓展服務功能,提高信息服務覆蓋面。
1.建設惠農短信系統。依托省農委農業信息中心惠農短信發送平臺,市、縣共同建設信息資源數據庫,全面采集農業市場主體和農業系統人員相關信息。建立分工明確的專家和綜合信息員隊伍,健全短信采集、編輯、發送制度,規范運行機制,為廣大干部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和咨詢服務。“十二五”末,用戶數據庫規模達到5萬人,綜合信息員隊伍達到1000人。話交流。積極做好“”熱線宣傳,提高服務質量,增強農戶與熱線的良性互動。“十二五”期間,每年接待群眾咨詢5萬人次以上。
3.建立農業電視點播系統。農業、廣電、電信等部門要加強合作,建設農業電視點播系統,實現熱線電話、電視欄目、電臺節目、電腦網站“四電合一”。推進以農村政策、農業技術、產品供求、市場價格、分析預測、農家生活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視頻節目庫建設。通過廣泛宣傳、經費補助等方式,引導和鼓勵農民點播農業視頻節目,實行免費收看。“十二五”末,建成十二大類涵蓋農業各個方面的農業電視點播系統。
4.建設農機信息服務平臺。由農機部門牽頭,有關通信部門配合,建設市、縣(區)兩級農機信息服務平臺。市縣(區)總平臺和分平臺實行分級建設,統一管理。加強農機數據庫建設,強化基礎資料管理,實現實時指揮調度、實時展示農機運行狀態以及實時監控等農機管理目標,同時為廣大農機手提供農機法規政策、跨區作業、維修保養、行業動態、安全監理和天氣變化等優質信息服務,充分發揮信息平臺功能,提升全市農機化服務水平,提高農機作業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強化農產品網上營銷服務平臺建設。以涉農主體網上宣傳和農產品網上營銷為主要任務,推進“市農產品信息網”升級和“天下糧緣網”建設。
1.以“市農產品信息網”為主建設信息平臺。加快市農產品信息網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網站名特優農產品介紹、農業展會宣傳、農產品價格監測以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農業行業協會展示等農業信息功能。
2.以“天下糧緣網”為主建設網上營銷平臺。“天下糧緣網”要積極開展與知名電子商務網站的合作,以市場化為導向,引導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學生創業園、種養大戶等農產品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在網上開設營銷店。通過網上產品展示、在線訂購、在線支付、客服在線服務、語音呼叫聯絡、投訴語音直通等方式,不斷擴大營銷規模。支持供銷系統興辦“網上供銷社”,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試點。“十二五”末,將“天下糧緣網”建成國內有較強影響力的涉農電子商務網站,發展會員10000戶以上,在線銷售和客服人員達到120名以上,爭取在“創業板”上市。
(三)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傳感、通訊、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上推廣應用,推進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有機結合。
1.建立遠程智能農業視頻系統。建設市—縣(區)—鄉(鎮)三級覆蓋全市重點生產基地的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掌握農產品生長情況、農業自然災害、植物病蟲害、重大動物疫情、農業資源環境、農村經營管理等動態信息,實現網上監測預警、專家網上指導和遠程技術培訓等功能,為各級決策及時提供科學依據。市農委建設系統總監控中心,五個縣(區)各自建設分控中心和生產基地前端視頻采集站。今年每縣(區)選擇有代表性的農業生產基地50個左右,全市共安裝260個左右監控及語音系統,以后每年根據高效農業發展情況,適時增加新的農業生產基地,不斷提高高效農業生產基地視頻管理服務的覆蓋率。
2.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應用農業智能傳感設備,采集蔬菜、畜禽、水產、土壤、環境、物流等農業相關信息,通過傳感網絡,實現農業信息的多尺度傳輸,最后將獲取的海量農業信息進行融合、處理,并通過智能化操作終端實現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過程監控、科學管理和即時服務,實現農業的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和安全。“十二五”期間,全市建成設施溫室物聯網示范基地、大型畜禽養殖場物聯網示范基地以及水產養殖物聯網示范基地各5個以上。
(四)加強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建設。健全基層信息服務站點,提高隊伍素質,推進農業信息服務。
1.實施鄉(鎮)千戶農資門店視頻信息工程。通過宣傳引導、補貼扶持等措施,鼓勵鄉(鎮)有規模、影響力大的農資門店,參與基層農業信息服務,擴大基層信息服務覆蓋面。支持供銷系統建設農資信息化服務平臺。加強鄉(鎮)千戶農資門店技術培訓,通過簽訂農業信息服務協議,明確服務職責和服務內容,為農資門店設置大屏幕和欄,拓寬基層信息服務渠道。“十二五”期間,每年建設農資門店視頻信息大屏幕200戶。
2.實施信息隊伍培訓工程。市農業部門要定期分級有針對性地組織信息技術培訓。對縣(區)級農業信息服務人員,開展數據庫建設應用、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預警分析、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相關技術和系統應用等方面培訓;對鄉(鎮)級農業信息服務人員,開展信息采編、上傳、、報送、網頁制作、數據庫系統應用等方面培訓;對村信息服務人員和農業市場主體,開展信息采編、報送、上網和上屏、查詢和網上開店、網上交易等方面培訓。“十二五”期間,每年培訓農業信息服務人員200人次。
三、保障措施
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建設涉及面廣、技術含量高。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措施落實,確保取得預期效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組織財政、計劃、農業、林業、農機、供銷、糧食、通信等相關部門,成立機構,加強協調,密切協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做好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
(二)科學制定規劃。各地要根據省、市的統一規劃,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制訂本地農業信息服務發展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建設內容和保障措施,為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依據。
(三)創新投入機制。各縣區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農業信息化建設,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農業信息化項目。通過服務外包、技術協作等多種形式,引導企業、農民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等投入農業信息服務,形成政府主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的多元化信息服務新格局。
(四)強化工作考核。市政府將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納入農村工作整體目標考核體系,重點考核遠程智能農業視頻系統建設、農業網站建設、鄉(鎮)千戶農資門店視頻信息工程建設等方面工作。定期通報考核結果,并將考核實績與政府、部門工作實績聯系,與項目補助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