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在中醫院校推廣調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中國傳統文化普及現狀調查
在調查對象中,4.83%的學生認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了解,62.97%的學生認為自己還算了解,27.91%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是很了解,4.29%的學生認為非常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了解傳統文化的是否受高中文理分科影響方面,12.69%的學生認為文科生受到的傳統文化教育相對較多,24.63%的學生認為文科生對傳統文化比理科生更感興趣,而27.61%的學生認為理科教學中也滲透著傳統文化,35.07%的學生認為對傳統文化的知曉與個人喜好有關,受文理分科影響較小。對于談到傳統文化首先聯想到的內容,傳統節日、傳統文學作品和儒家思想居前三名,分別為27.61%、23.36%和21.10%,而傳統美食和傳統建筑僅占8.83%和19.10%。21.92%的學生對手工藝類型的傳統文化較感興趣,38.32%的學生對傳統飲食文化較感興趣,25.54%的學生對傳統文學的戲劇、詩歌、小說等較感興趣,14.22%的學生對傳統文化中科學技術的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識較感興趣。對于學習傳統文化的渠道,11.43%的學生通過教材,34.64%的學生通過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19.82%的學生通過老師,21.34%的學生通過父母長輩,11.70%的學生通過朋友,還有1.07%學生通過展覽等。被調查者中,有12.12%的學生完整地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一部,37.61%的學生完整讀過兩部,10.16%的學生完整讀過三部,9.62%的學生完整讀過四部,還有30.49%的學生沒有完整讀過一部,僅有所涉獵。此外,25.27%的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36.22%的學生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32.57%的學生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5.94%的學生認為中華傳統文化體現了中國的落后和封建。
2我國社會傳統文化發展現狀
當問及當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時,39.00%的學生認為在義務教育及中學教育中已經缺失,過度重視升學考試;28.35%學生認為是學生本身對傳統文化缺乏興趣;9.10%的學生認為義務教育教材編排不合理;8.39%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不符合現代生活方式,難以發展;還有15.16%的學生認為整個社會沒有形成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當問及中國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相比時,14.36%的學生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他文化無法與其相媲美;76.41%的學生認為各國文化均有優勢,可相互借鑒;4.79%的學生認為外國文化更加優秀。17.10%的學生認為麥當勞和肯德基文化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24.53%的學生認為沒有影響,47.00%的學生認為影響不大,9.10%學生認為日常生活離不開。對于當今孔子的儒家思想已經沖出國門,在國外掀起了一股“儒家熱”,但是在國內卻倍受冷落的現象,10.38%的學生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文化現象;35.30%的學生認為這是一種文化的畸形發展,我們應積極糾正;29.29%的學生認為這反映出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不力;25.03%的學生認為這說明中國人對本土文化了解很淺薄。對于高考降低英語考試比例的說法,20.50%的學生表示十分贊成,43.88%的學生表示反對,29.73%的學生無所謂,5.89%的學生表示愿意服從政策安排。對于一些高校將英語四六級與學位掛鉤的現象,19.54%的學生表示贊成,36.81%的學生表示反對,29.79%的學生表示無所謂,13.86%的學生表示服從學習安排。當問及可以選擇語言考試種類,27.72%的學生選擇了英語作為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21.23%的學生選擇了日語,32.46%的學生選擇了醫古文,18.59%的學生表示無所謂。
3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當問到更樂于參加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活動還是圣誕、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活動時,65.68%的學生傾向于傳統節日,34.32%更傾向于西方節日。當問及對“當代大學生熱衷于西方節日而冷落了中國傳統文化”這一說法的看法時,4.26%的被調查者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崇洋媚外,中國傳統文化已被西方文化所取代;5.85%的被調查者認為現在大學生更熱衷中國傳統文化,西方節日才受冷落;19.15%的學生認為西方節日可以帶來新鮮感,大學生喜歡嘗試新事物,只是一時流行;70.74%的學生認為“洋節流行”只是表面現象,因為傳統節日的慶祝形式嚴肅內斂,大學生才通過慶祝西方的節日進行娛樂、宣泄情緒,其實中國傳統節日的核心地位并沒有動搖。
4高校傳統文化普及和推廣情況
52.11%的學生知道北京中醫藥大學已經開展了四屆傳統文化節;40.71%的學生知道有傳統文化節,但不知道已經開展了幾屆;還有7.18%的學生不知道北京中醫藥大學有傳統文化節。被調查的學生中,29.27%的學生參加了傳統文化節中的經典誦讀活動,24.39%的學生參加了漢字聽寫大賽,17.69%的學生參加了相關社團體驗感悟活動,10.37%的學生參加了謄寫大賽,13.57%的學生參加了傳統文化狀元榜知識競賽活動,還有4.71%的學生未參加任何活動。當問及本校傳統文化的教育成效時,15.99%的學生認為效果顯著,58.92%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19.52%的學生感到收效甚微,5.57%的學生認為沒有效果。8.00%的學生認為平時的課堂教學,教師經常講解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常識,74.09%的學生表示只有個別科目教師講解,12.23%的學生表示教師很少講解,5.68%的學生認為教師完全沒有涉及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的講解。當問及所在的大學進行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教育形式時,17.46%的學生表示接受所在大學傳統文化的課堂教學,31.26%的學生參加了學校組織開展的傳統文化各類活動,39.93%的學生參加相關社團活動,還有11.35%的學生認為所在大學傳統文化教育方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對于是否希望所在高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7.31%的學生表示不希望,理由是擔心增加課業負擔;20.91%的學生希望開展一些校內外的關于傳統文化的宣傳活動;67.07%的學生希望所在大學能開展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課程,如書法選修課、國畫選修課等;還有4.71%的學生希望學校開展不同的體驗活動以豐富傳統文化教育形式。當問及中醫藥院校是否應該有傳統文化相關課程時,57.45%的學生認為非常必要,19.22%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13.92%的學生無所謂,還有8.35%的學生表示服從學校安排。在對30名相關課程和輔導員教師的訪談中,有90%的教師認為十分必要,10%的教師認為服從學校整體教學安排。對于所在的學校是否專門開設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49.1%的學生肯定開設了相關課程,而50.9%的學生否認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對于現行教材中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份量方面,5%的學生認為過多,不能完全接受;28.35%的學生認為尚可,基本能夠理解;32.85%的學生認為很少,不能滿足需求;還有33.8%的學生表示無法判斷。當問及哪些課程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時,21.16%的學生認為是語文科目,26.67%的學生認為是哲學科目,7.2%的學生認為是外語科目,20.85%的學生認為是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課程,24.12%的學生認為是歷史科目。8.29%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類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教育效果最佳,29.34%學生認為實踐課程效果較佳,28.42%的學生認為理論課和實踐課相結合效果較佳,22.27%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效果較佳,11.68%的學生認為相關競賽活動效果較佳。對于何時應該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17.71%的學生認為應當從幼兒園開始,25.28%的學生認為應當從小學開始,7.93%的學生認為從初中開始,5.54%的學生認為應大學開始,23.24%的學生認為應當從研究生開始,10.2%的學生認為應當貫穿教育全過程,還有10.10%的學生認為應憑個人興趣愛好自學,無需納入教育體系。當問及中國是否應該加強外國人士申請在中國求學或工作,對其中文語言等級考試要求,類似中國人出國考托福、GRE和雅思考試,53.1%的學生贊成,24.9%反對,22%的學生表示無所謂。
5教師對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推廣方面的建議
本部分主要通過訪談形式采訪了30名一線的相關專業及輔導員教師,教師們普遍認為應當在入學時根據不同專業,尤其是在中醫藥相關專業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對于學校目前已開展的傳統文化節等相關活動,教師們認為非常必要,但具體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應當通過實地調研和科學評價來選定。另外,教師們認為應當適時對傳統文化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并在教學評價中納入傳統文化部分內容。此外,部分教師提出,中醫藥院校還應當建立傳統文化網絡平臺,包括網絡課程、教材以及相關資源,還可開設微信、微博等平臺,以供師生交流。
作者:黃怡然夏晶劉佳利李志剛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