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時報公司經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媒企業通常使用兩種經營模式:縱向經營和橫向經營。[1]縱向經營(垂直式)模式中,媒介產品的生產線上下游同時掌握在一家媒介公司手中,包括單一產品的生產和發行過程的各個環節,傳媒集團可以控制每一個環節。這是一種單一產品的經營模式。跟其他企業一樣,傳媒規模比較小,業務就比較單一,經營注重專業化程度,努力把單一產品規模做大,以取得規模經濟效應,形成核心競爭力。縱向經營模式中,傳媒考慮的是數量的增長,如產品(報刊、節目等)的發行量、廣告量,以增加收入。這種模式很少考慮業務結構,收入結構也比較單一。
當傳媒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其規模經濟效應便趨于下降,所謂投資收益遞減規律開始發揮作用,于是,傳媒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和盈利點,從規模經濟轉向范圍經濟。傳媒集團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從經營單一媒體轉向跨媒體經營,使屬下的多種媒體產業互相支撐,資源共享,在自我提升中實現利潤最大化。這就是一種橫向經營模式(水平式),西方傳媒企業常常是通過收購兼并,重組資產和業務的方式發展橫向經營。幾乎所有的國際級的傳媒集團,都是收購兼并的結果。[2]也有少數企業是通過母媒體生出子媒體的方式,發展橫向經營。在這種模式中,業務結構是發展的關鍵。
橫向經營模式,可以用“傳媒生態學”來解釋。該學科研究同一個傳媒中不同部門之間的關系和互動,研究兩個以上的同類型傳媒之間的關系,研究不同類型的傳播之間的關系等等。[3]關于傳媒與傳媒之間的關系,目前基本上是一種“共棲”或“共生”關系,即兩個以上的傳媒產品捆綁發行,或媒體之間內容聯動,或媒體特性互相融合滲透,通過角色改良或功能互補,以增強媒體的張力,促銷傳媒產品,使公司獲得更豐厚的經濟利潤。在傳媒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每一種舊有的傳媒,都會通過與新科技的“共生”關系,發展自己的傳播手段,創造出一些“優勢形態”,從而加強傳媒企業的競爭力。[4]這種研究視角,對研究傳媒集團的經營結構等也非常有啟發意義。
一、美國傳媒生態及媒體經營模式
1.漸趨寬松的傳媒所有政策
美國的傳媒政策,已經越來越傾向于各類傳媒形態的整合。原先為了維護傳媒多元化,主管美國媒體市場的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制定了一些法規限制大媒體公司在同一地區或同一種媒體所占的市場份額。小布什上臺后,聯邦傳播委員會大刀闊斧放寬傳媒所有權,推進電信、傳媒和娛樂產業的整合。國際上有輿論認為,美國這樣放松管制,是為了維持和擴展全球化時代的美國國家利益。[5]FCC主席邁克·鮑威爾多次表示,在信息技術時代,以往把廣播電視與報紙分得一清二楚、不允許同一家公司經營以防止新聞壟斷的顧慮,早已成為歷史﹔衛星、有線電視、數碼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形成媒體的多元化,傳統媒體的整合已不構成信息壟斷。以美國兩個最大的廣播網為例,1996年它們擁有115個臺,現在它們下設的臺已經超過了1400個。《紐約時報》的著名社評主筆WilliamSafire稱美國的媒體患了“巨大癥”。[6]美國傳媒業越來越集中壟斷。
內容提要:隨著美國傳媒競爭的加劇和所有政策的日趨寬松,美國傳統報業集團趨向橫向經營,以內容整合多媒體,業務結構多元化。跨媒體經營正在改變美國信息知識的提供形式和成本,使傳媒業務結構更趨個性化,避免惡性的同位競爭。紐約時報公司在經營方面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個案。公司重視資本運營和品牌資產,以報業為主業,以“內容供應”為經營理念,弱化傳媒形態的區隔,近年努力開拓廣播電視、網絡和數字業務,通過技術共用而達到媒體融合、資源共享,并在地方化經營的基礎上開拓全國市場。迄今為止,紐約時報公司的盈利結構相對較單一,其跨媒體經營有較大的開拓空間。
關鍵詞:傳媒經營模式紐約時報公司美國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