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閩南文化影響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閩南地區位于福建的南部沿海地區,從行政區域劃分來看主要包括廈門市、漳州市以及泉州市。閩南地區是福建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地區,2014年福建省的生產總值為24055.76億元,其中漳州、廈門、泉州三地的生產總值總和為11512.72億元,占到全省生產總值的47.86%。閩南地區的居民主要由中原人、閩越族人、廣東等鄰省人、波斯等外國人在閩南地區經過長期居住融合而構成。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閩南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化及文化的沖突磨合,并結合地區獨特的地理人文因素融合而成,它集中地區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等多種文化于一身,多元互補,融會貫通。從某種意義上講,閩南文化的歷史,就是中原民族開發閩南、臺灣、南洋的遷移史。閩南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及獨特的人文魅力,其主要特點表現在:
(一)源于中原文化,又具有獨特的邊陲文化特征唐宋時期,隨著北方漢族文化引入閩南地區,儒家正統思想在閩南社會文化結構中確立了核心地位,并開始對閩南文化的形成起主導性的作用。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閩南地區樂于接受外來文化及海外文化的傳統,這又反過來影響和制約著中原的傳統文化,具有邊陲文化的特征。突出表現在思想上追求革新變化、擯棄因循守舊,在行為上腳踏實地、務實做事、追求效益、商品意識較強,對外來文化具有較強的寬容性。
(二)多元性的人文性格閩南地區人員組成具有多源性的特征,這就衍生出了多元性的人文性格。這種性格不拘束于傳統的社會心理,具有強烈的區域本土認同感以及自我表現和欣賞的社會文化心態。這種性格容易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破舊推新,推動新事物的發展。閩南文化伴隨著遷徙文化而形成,冒險進取成為了順理成章的精神理念。多源文化的融合,使得閩南文化在科學與宗教信仰上融洽并存。
(三)宗親意識強烈閩南地區的家族宗親組織作為一種基層社會組織,在長期遷移及開發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鞏固,并日益擴大,對基層社會的控制力也逐漸增強,使得閩南文化中的家族宗親觀念根深蒂固,鄉土觀念濃厚。閩南地區的家族宗親制度已經遠遠超出了祭祀先祖、敬祖敬宗的行為范疇,而是幾乎遍布社會活動的各個細胞。家族制度及其組織已經向宗教與民間信仰、社會經濟活動、社會控制與管理、民間啟蒙教育等各個方面延伸。
二、閩南文化與地區企業文化的融合情況
不同區域滋生不同的文化,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中的一份子,也深受地區文化的影響和約束。閩南地區的企業在閩南文化的影響下,也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征。研究閩南文化與地方企業文化的融合情況,有助于發揮企業文化的協調性,調整人際關系,調動企業成員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從而在整體上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在閩南文化的影響下,閩南地區的企業文化凸顯以下幾個特點。
(一)有容乃大的企業文化氛圍閩南地區的企業吸收了閩南文化中開放性的特點,在企業文化中體現出多樣性和包容性。在閩南地區企業文化的構建過程中,既有本土企業文化的特色,也兼具舶來文化的影響,呈現出百家齊放的特點。企業文化對于不同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及管理個性具有較強的包容性,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容性。
(二)愛拼才會贏的企業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固守家園、中庸隨意、安于現狀,而閩南文化則講究“闖”。這種拼搏和冒險的意識在閩南企業文化中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同時又接納和吸收了其他外來文化的長處,使得這種“愛拼才會贏”的企業精神在閩南企業文化中得到補強和升華。閩南企業不滿足于現狀、勇于拼搏、敢于創新的精神流淌到了企業文化的每一滴血液中。走出地區、走向世界是閩南地區企業文化的精神支柱。
(三)家族企業文化特征明顯在閩南文化中以家族宗親為紐帶的宗親文化對閩南地區企業的構建模式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閩南地區的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家族式管理為主的中小型企業,家族企業在內部管理上強調禮義忠孝、服從族長領導;在對外管理上重視關系網絡的建立,在共同的利益目標下,展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文化上體現出了精神理念的高度一致。閩南文化構成了地區企業文化的生存環境,為之提供了文化的母體,同時地區企業文化又通過多種形式對閩南文化進行了繼承、轉化、吸收和沉淀。閩南文化滲透到了閩南地區企業的生產管理、規章制度、經營理念等方方面面,使閩南地區企業文化形成了敢于競爭、敢冒風險;勇于拼搏、開拓進取;重視商業,務實逐利;兼容團結、開放豪爽;戀祖愛鄉、回饋桑梓的特點。
三、閩南地區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將企業文化公共性與地方獨特性相統一任何地區的企業文化都存在著公共性的一面,即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這種規律為大家所共同遵守。同時,由于文化和環境的差異,企業文化又具有地方獨特性的一面。因此在構建企業文化的過程中,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增值開發,保留企業文化的基礎和生命力,對企業文化共性的部分進行借鑒,取精去粕。另外,在構建中,也要注重個性特色。企業文化的個性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要將地區文化所特有的道德、精神、責任感融入到企業文化的理念中,將傳統共性與地方獨特性相統一,塑造企業特色文化,才能在企業之林中獨樹一幟,為市場所認可。
(二)要明確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精神是企業意識與企業個性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反映了企業的特點,其中企業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是企業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關系到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企業日常運作的行為準則。企業價值觀決定著企業文化的性質和企業的發展方向,能夠統領企業成員的經營思想和行為。經營理念則是企業發展的方向,體現企業的責任和使命。企業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明確企業的精神文化,才能使企業文化建設不偏離軌道。閩南文化中的世界市場觀、愛拼才會贏的拼搏觀、愛崗忠誠觀、創新冒險觀等都是企業精神文化建設中不可忽視的文化要素,必須將這些文化融入到企業的價值觀和理念當中,建立企業遠見性的意識,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
(三)將企業領導者文化轉化為企業群體文化企業領導者是企業的核心人物,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企業領導者的價值理念、管理理念,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和組織程度,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企業領導者的思維、觀念、道德、作風、文化修養等素質往往滲透到企業文化中,形成一種領導者文化,可以說企業領導者是企業文化的塑造者。
閩南文化的家族宗親觀使這種領導者文化體現得更為突出。家族領導者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將自己的精神意識通過公司結構和血脈關系傳達給企業的成員,并將領導者文化與企業文化達成某種程度上的融合。當然,企業領導者文化還只是一種個人文化,這與企業文化的主體不完全一致。企業領導者要將這種個人文化精神進行提煉,歸納成企業文化理念,并將這種理念進行日常落實,傳達給企業的每一個成員,使這種理念形成自覺文化,通過日積月累,轉化為企業的群體文化。這種群體企業文化會與領導者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使企業文化不斷地完善。
作者:廖仲柏 單位: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