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紅歌會的審美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2007年,中國廣電總局采取系列措施大力整頓熒屏上的選秀節目并發出《通知》:
07年,江西電視臺乘勝追擊高舉旗幟,再一次唱響“紅歌”。08年是多難的一年,罕見的冰凍災害,巨大的地震災害,全國上下彌漫著緊張和不安;08年又是充滿喜悅的一年,奧運會的成功讓我們鼓舞雀躍。第三屆“中國紅歌會”巧妙的以“團結就是力量”為主題,再一次凝聚力量,紅歌響徹中國大地。09年,“中國紅歌會”第四次唱響,高唱祖國60華誕和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為祖國加油喝彩。據悉,今年的紅歌會將于5月中下旬正式啟動,我想,主旋律這條主線依舊會貫穿到底。
二、“紅歌會”作為承載紅歌的媒介,彌補了兩個缺失:
當前熒屏的缺失和人性的缺失。首先,“紅歌會”一掃當下選秀節目的庸俗脂粉氣與娛樂至上的頹靡,很好的彌補了當前選秀熒屏的缺失。自《超級女聲》推出后,基本上所有的選秀節目都是照搬其形式,選手經過海選、晉級、評委點評、被投票的順序完成整個比賽,缺乏個性。第二,選手的類型化要求。所有的選秀節目都定位在低門檻、全民性。實際上,看過選秀節目的觀眾不難發現,最終晉級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上是充滿青春活力的俊男靚女。第三,異趣的審美追求。選手抱頭痛哭的悲情、粉絲團狂熱聒噪的吶喊、評委的“毒蛇點評”。第四,公正的投票制淪為選秀黑幕的遮羞布。07年《快樂男聲》賽場上,吉杰雖然人氣極低,但卻屢次遭淘汰,如此詭異的現象在選秀節目中并不少見。面對如此的選秀轟炸,觀眾對選秀的激情日漸衰退,甚至出現審美疲勞。
此時,“中國紅歌會,一掃當下選秀節目的庸俗脂粉,彌補了當前選秀熒屏的缺失。正如張目、謝芳夫婦所說:“起碼‘紅歌會’這個名字就應該得一個創意獎,在那么多的選秀節目中,它有自己的特色。”一個“紅”字,突出了:對往昔崢嶸歲月的緬懷、對紅色精神的召喚。其獨創性還體現在節目形式上,以革命根據地命名五大唱區,讓人耳目一新;比賽中不僅有紅色歌曲的演唱,還有革命故事的講述、革命圣地的尋訪等等.其次,“紅歌會”打破了傳統選秀節目對選手的“類型化”要求,滿足了各個階層的需求:中老年選手從“紅歌”中重溫自己當年體驗過的感動,聯想起青春歲月的雄壯昂揚,細細品味陳年的佳釀,時尚的舞臺布景,很好的滿足了青少年的需要。第三,極高的藝術審美性。紅色歌曲深深的植根于時代的土壤,融入了強烈的情感體驗,具有其他歌曲無法替代的教育意義和文化內涵。其次,“紅歌會”受到許多“80后”為代表的青年人的喜歡,與其說是節目中流行元素的吸引所帶來的被動選擇,不如說是“80后”在主動追尋。尤其是即將擔當社會重任的“80后”一代,當這種消費關系成為生存的基礎,所有的幻想、憧憬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要想生存,你必須拿出相應的東西來交換。而紅歌恰好成為這種情感訴求的最終歸宿。因此,基于以上這些主要原因,“紅歌會”的走紅也就理所當然了。
作者:肖靜單位:西安思源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