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傳承下的老城區綠色改造方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希望通過在保護老城區文化傳承歷史遺跡的基礎上,對煙臺老城區經典案例進行調查研究,將綠色環保材料及改造方式加入老城區改造與修繕的過程中去,在綠色環保為前提情況下,歷史街區為發展標準、歷史文化為主要線路、旅游發展為次要目標,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經濟手段,實現經濟社會與歷史文化保護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研究一套適合于如何做到在有機的城市更新中進行城市文脈傳承的方案,希望對后續的其他城市的老城區改造項目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綠色改造;老城區;修繕與改造;文化傳承
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在現代世界科技發展背景下,老城區改造已成為必然實施的項目。為了加快城市化的進程,早先對老城區的改造多數都選擇了拆除重建,這種開發改造方式是由于對其城區文化保護不夠重視,嚴重的破壞了歷史遺跡的保護工作。而對城市古建筑、歷史街區進行的重新拆建,損害的不只是開發商的利益,更是一個城市文化根基的命脈。城市更新參與的主體包括政府、公眾、開發商,城市更新運動在他們的博弈中推進。政府和開發商往往以經濟利益和土地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平衡資金投入滿足更大范圍公共利益與經濟利益,推動城市的改造更新和有序發展。老城區改造正是伴隨著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進程產生的,老城區擁有著時代痕跡,在城市的社區發展史上獨具匠心。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遺址,傳承文化遺跡,而隨著時代的更新導致老城區設備不能夠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加之年代久遠設備簡單,使小區建設跟不上時代潮流和文化新水平的要求,這必然出現了老城區與城市化建設之間的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小區綠化地帶維護、居民活動場所少、車位不足導致占道停車等。老城區的改造在先前使得有些文化遺址遭到破壞、環境問題沒有加強管理等一系列問題也已成為影響城市整體形象的頑疾。
一、老城區改造發展現狀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所城里位于煙臺市最繁華的大街———南大街東段的南側,是老煙臺的標志之一,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2016年煙臺芝罘區政府出臺了《芝罘區推進老舊住宅區整治改造和社區物業管理的實施意見》,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徹底解決老舊住宅區出現的難題。2016年年底完成所有計劃區域的老舊住宅區基本整治改造,到2017年逐年增加社區升級整治改造數量,預計到2020年前改造完畢。
二、老城區住宅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作為老城區代表之一的所城里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一)設備安全系數不高因為老城區至今年代較為久遠,很多基礎設施已經陳舊老化,不具備美觀性并且在生活中也不具備較強的安全性。
(二)老城區的房屋密度高綠化面積狹小,植物種類單一,綠化管理不當,而這種情況下會導致許多像所城里這樣的老舊住宅區存在植物長勢高,植被過密,占用合理道路的現象的發生。
(三)道路交通堵塞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家庭汽車數量增多,而老城區道路面較窄又出現很多占道停車的現象因此無疑會造成交通堵塞等問題。
三、老城區住宅改造方式
本次研究將從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綠色環保三方面著手,探索老城區改造三位一體路線。將“街區+文化+環保”作為新目標和改革點,注重老城區歷史意義以及文化價值的傳承,注重改造中綠色理念的貫徹研究,采取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改造方式。在追求經濟發展方面,秉承循序漸進、溫和有機的理念,制定長期有序的方案,持續不斷的跟進整治,階段性完善,實現現代化和經濟穩定發展;在文化傳承方面,對于歷史文化遺產,采取最大程度保留原貌或集中展示,并行技術手段,如數字建模、VR、3D全息等技術還原展現,另行傳媒手段廣泛宣揚,全面推送。保持歷史的延續性和與老城的聯系性;在綠色可持續方面,研察適宜的綠色環保材料和清潔節能能源并實際運用,采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有機的改造方式進行煙臺所城里老城區改造。
四、老城區住宅改造的措施及建議
老城區的文化傳承是老城區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對其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采取保護與繼承發展措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如3D掃描,VR,全景等技術,傳承和發揚老城區文化,而對現代化有阻礙的文化物質采取溫和改造取締措施;綠色改造是老城區改造的核心,所以我們應該將新型環保材料和清潔能源運用到改造當中去,將環保材料用于建設,將清潔能源用于發展,做到以文化傳承為基礎的綠色改造。對于老城區改造的建議是將現代科技融入到老城區改造當中,利用現代科技傳媒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宣傳老城區的改造,讓文化傳承和綠色環保深入到每人個人心中。結論及展望隨著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城市內部的更新過程成為提高城鎮化質量,推動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以煙臺所城里的一棟民居改造為例,探討了在可持續發展視野下,如何通過選擇合理的改造途徑,實現建筑歷史文脈的連續性。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老城區改造方式研究必然成為大眾議論的熱點,本文將“街區+文化+環保”落實為突破點,運用到改革方案中,規劃具體的實施方案,同時,本文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適用性將根據“街區+文化+環保”在煙臺為試點,也可以有效地運用其他城市更新改造的政策制定與規劃實踐中,希望為更多城區建設貢獻一份可行性方案。
參考文獻:
[1]黃華.城市更新過程中公眾需求的空間差異研究———以汕頭老城區為例[J].城市建筑,2019,16(05):25-26.
[2]孔祥駿,顧乃源.老舊住宅區的生存與發展———關于煙臺舊區環境改造的思考[J].居舍,2019,(06):108-109.
[3]鄒兵.增量規劃、存量規劃與政策規劃[J].城市規劃,2013,37(02):35-37+55.
[4]喬文國,隋杰禮,王少伶.煙臺所城里舊民居改造探討[J].工業建筑,2016,46(03):50-53.
作者:遲文璇 房斐然 劉晶晶 王雨涵 單位:山東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