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中韓文化貿易產業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文化產業的比重越來越高。相比之下,中國的文化貿易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其中,文化服務出口數量少、質量低、增長慢,是中國對外文化貿易中不可忽視的“短板”。中韓兩國自古以來擁有著悠久的文化交往歷史,本文通過分析比較中韓兩國不同的文化貿易產業差異,總結韓國文化貿易產業取得的成功經驗,剖析中國文化貿易產業發展的阻礙因素,從而推進中國文化貿易產業走向世界。
關鍵詞:文化貿易產;中日韓;文化交流;國際競爭力
一、文化貿易背景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貿易產業持續穩步增長,整體競爭力顯著提高。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文化貿易產業出現了許多新亮點,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根據2016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總額已達到601億美元。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文化產業進出口總額達到1265億美元,其中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總出口額為943.6億美元,其中文化產品出口額為881.9億美元。
二、中國文化貿易產業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文化交流領域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與亞非拉國家開展的文化交流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日益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文化交流、文化貿易的重視,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據統計2018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023.8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5.4%。其中,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84.8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43.2%。并且我國的文化貿易伙伴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如今,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產品出口為162.8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107.4億美元。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的文化貿易產業發展起來,但是由于我國文化貿易產業起步比較晚、文化貿易產業還存在機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為了能夠更好的推進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仍堅持不懈努力。
三、韓國文化貿易產業發展現狀
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使當時的韓國經濟遭到重創,為了盡快擺脫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韓國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戰略思想,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把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的立國之本。其中電視劇、電影、音樂、綜藝等各類文化領域蓬勃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旅游觀光、餐飲、服務貿易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韓國的文化貿易產業對韓國經濟的增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報告顯示,2014年韓國文化產業出口近80億美元,占韓國文化產業整體產值的10%。韓國文化產業的領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音樂貿易、綜藝貿易、影視貿易、游戲貿易發展迅速。韓國游戲產業發展迅速,韓國本土的游戲制造公司已達1500家,其中網絡游戲出口15個國家,主要出口中國、日本、美國。其中著名的韓國網游代表作分別為《熱血傳奇》《龍之谷》《天堂》《永恒之塔》等經典網游作品。韓國在音樂貿易上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如男團組合東方神起、BIGBANG、EXO、女團組合少女時代,把韓國音樂不斷推向世界。
四、中國文化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在我國文化貿易產業中,文化產品缺少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原創文化產品相對較少。應增強文化產品的創新性、價值性、影響性。近年來,韓國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備受矚目,最初由湖南衛視引進的韓國親子類綜藝節目《爸爸,我們去哪兒》獲得了極大的反響,此后更多的韓國綜藝節目被中國各大電視臺搶購一空。比如備受歡迎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爸爸回來了》、《蒙面歌王》等綜藝節目的模式主要借鑒韓國綜藝框架。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綜藝節目缺乏自身的創造性、原創性及影響力。因此要努力挖掘民族文化特色,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創新力,支持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文化產品,建立健全的文化產品市場機制及體系,重視國際文化市場的重要性,建立更加有效的中國文化產品的營銷方式及運作模式。隨著我國文化貿易產業的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制約我國文化貿易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缺少人才及技術方面的支持是我國文化貿易產業的短板。尤其缺乏對跨國文化的理解、熟悉掌握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消費者心理特點的專業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專業型人才主要集中在知識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對文化產業的人才投入力度相對較薄弱。因此應重視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高校對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增加專業課程設置,培養專業型人才,促進文化產業相關的校企合作項目的開發,為文化產業人才提供更加廣闊的鍛煉平臺。隨著對文化貿易產業關注的提高,我國也制定了大量的推進文化貿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措施。但是與韓國相比,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限制仍然較高,整體開放力度不足。尤其是對受到大眾矚目的影視、音樂、綜藝娛樂等文化產品均設有較高的市場準入限制和國內管制,使得我國文化產品缺乏強有力的國際競爭。同時也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市場管理機制及法律規范條例,對于文化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也有待提升,因此應不斷提高政府對文化貿易產業的重視,做好對文化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提升知識產權相關法律規范意識,從中國文化國際市場競爭力、中國文化國際市場影響力、中國文化價值等方面對我國的文化貿易產業進行衡量。
參考文獻:
[1]李懷亮.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新趨勢[N].人民論壇網,2018,(06).
[2]牛漢杰.中韓文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經濟師,2015,(11).
[3]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產業快速發展[J].國家統計局,2019,(07).
作者:孫俊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