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與斗爭哲學辯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和諧”思想是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內涵
“和諧”的涵義是協調、溫和、和緩、謙和、講和、媾和、和平、和氣,和衷共濟,互助合作等。
古人說:“天時、地利、人和”是事業成敗的必要條件。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明“人和”是事業成敗諸條件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論語•學而》中說:“禮之用,和為貴。”《禮記•樂記》中說:“其聲和以柔。”這些都說明在社會關系與事物中和諧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的許多大政治家都懂得“和諧”與“人和”的重要,在制定戰略與策略時加以考慮和運用,有的取得實效與勝利。
另一方面,中國帝王的封建專制,也是世界上最殘酷最無人性的制度之一。例如,為爭奪皇權,頻繁戰爭,殺人無數,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宮廷政變頻繁,父子相殘,兄弟相煎,家族火拼的事件屢見不鮮;為鞏固皇權,殺害功臣、滿門抄斬,株滅九族,也是常見的;最殘酷的各類刑法,如千刀萬刮、活埋、烹等等。這種野蠻的政治與人民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強烈的反差;也極大地阻礙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事實說明:專制制度是萬惡之源。這些是應當繼續徹底批判和譴責的。
二、“斗爭”思想的局限性與無限擴大化的危險性
與“和諧”相對立的觀念是沖突、對抗、斗爭、戰爭。當然,在特定時期,人民反抗侵略與壓迫的斗爭是必要的。即所謂“斗爭”哲學。沒有斗爭就沒有人民的勝利。但是,如果不分時間、地點與條件,把“斗爭”絕對化,擴大化,時時、處處濫用,制造內部矛盾,就會出現社會長期混亂,甚至長期內戰。“物極必反”,回顧國內外的實例很多。
例如,在“階級斗爭與無產階級專政”擴大化和“防修反修”的錯誤觀點指導下,“反右運動”打擊了50萬知識分子,占當時全國知識分子總數的10%。這是對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嚴重打擊。“”十年動亂,群眾組織間的爭奪戰,“亂批亂斗”無辜人士,一些地方發生武斗,打死許多無辜百姓;破壞了中華傳統文化,破壞了教育,貽誤了幾代人;并使國民經濟下滑到崩潰的邊沿。
三、西方一些學者關于“階級斗爭與無產階級專政”觀點的誤區
20世紀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很大的莫過于馬克思主義。那末,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按馬克思的一些論著中,提出的解決無產階級貧困與自由解放的道路是: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國家壟斷一切、指令性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最終消滅階級、消滅國家、消滅政黨、全人類自由解放。
據馬克思(1818-1883年,德國人)自己說:“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斗爭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選集》,第63頁,1852,3,5。
實際上,大量歷史事件和實踐證明了與馬克思觀點不同的結論:
1、“階級斗爭”主要與政治制度有關
什么叫“階級(英文class)”?簡言之,階級就是臺階,等級。一般是指社會經濟、政治地位相近的群體,并將隨著經濟、政治地位的改變而變化。這是用作研究社會問題時的一種近似的分析方法。實際上,階級界限并非固定不變的。因此,要明確劃分,并加以固定是困難的。每一個等級的人都想往高一等級攀登,同時又要極力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并企圖擴大自己的權益,這是個規律。例如,一個無產者,發財后就變成資產者,并希望財富不斷擴大;一個農民起義領袖,勝利后可能成為統治者,并想永遠掌權和權力不斷擴大。當然也可能發生相反的轉變。如果,人為地去劃分“階級”,將其長期固定不變,并作為打擊的敵人,或依靠,或團結的對象。那末,必然造成社會群體之間的長期人為對抗,或戰爭。從而導致社會混亂,浪費社會資源,不利于社會安定與發展進步。
什么叫“階級斗爭”?在馬克思之前已有學者,提出過“階級斗爭的觀點”。往往指不同利害群體之間的矛盾激化與沖突。階級斗爭的存在不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狀況相聯系,更多的是同政治發展狀況(制度、政策、法律)相聯系.。例如,中國歷史上秦始皇與許多王朝末年的暴政與政治腐敗,激起全國大規模農民起義.。另一方面,一些開明王朝,實行改革與仁政,人民安居樂業,各階級、階層相安無事,經濟良好發展,社會和諧;甚至也會出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所謂太平盛世,這時階級差別與矛盾大為緩和。濫用“階級與階級斗爭”的觀點,人為擴大階級斗爭,只能導致社會混亂,不利于社會發展繁榮。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階級斗爭,但不一定都推動歷史前進,大多數是改朝換代。
事實證明,真正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新材料(如青銅器、鐵器、合成材料)、新工具(蒸汽機、機床、飛機、輪船)、新發明(電燈、電話、電報、電視)、新發現(天文、地理、考古)、新理論(數學、物理、化學)、新思維(科學管理、自由、民主、人權),特別是新制度(民主與法治)。
2、“階級斗爭”未必導致“無產階級專政”,但必將導致民主與法治
以中國歷史看,階級斗爭往往是農民起義,大多導致改朝換代,新王朝的更迭.。例如,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出身卑微的市井混混的劉邦,可謂是流氓無產者,率領農民起義軍,勝利后建立了漢王朝,當上開國皇帝。元朝末年,朱元璋當過和尚,也可謂無產者,率領農民起義軍,勝利后建立了大明王朝。清朝末年,農村教師洪秀全率領農民起義建立的太平天國,仍然沒有擺脫王權專制的陰影,大封諸王,封建等級制度,直到發生爭權奪利的流血事件:洪揚事變(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揚秀清的權力沖突與奪權,而產生的兩派屠殺)。
從歐美歷史看,17世紀以來,英國、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人民革命和工人運動,建立的是民主法治的共和國,并逐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成為福利社會;使廣大人民與工人階級自由解放和生活富裕。代表世界進步的歷史方向,為廣大人民所歡迎與向往。
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可以通過民主與法治的道路獲得自由與解放,并徹底擺脫貧困。例如,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大罷工,爭取8小時工作制,并取得勝利,成為全世界的法定工作制度。最近,英國《金融時報》:美國勞動者聯合,通過法庭迫使雇主為全部勞動時間支付工資。美國最高法院也裁定,雇員從更衣室走到工作區的時間,應該算“上班”。
前蘇聯十月革命后,雖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但是很快演變為斯大林的個人獨裁,在農業集體化中強迫命令。1936年“肅反”擴大化的運動中,又殺害了大批無辜人民與黨員高級干部。在經濟建設中畸形發展與低效率,無產階級與廣大人民生活與勞動條件長期不能改善。最終人民拋棄了落后理論與制度,導致蘇聯制度的徹底解體與東歐的轉制。這些都給人類社會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兩種制度,兩種社會效果,形成鮮明的對比。
上述事實說明,階級斗爭必然導致民主法治。例如歐美民主發達國家,這是最好的發展趨勢。歷史發展過程是復雜的,由于一些野心家強人的干擾,或背叛革命時的民主諾言,可能出現各種形式的專政。例如,前德國的希特勒納粹(國家社會主義)政權,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等。但是,不會長久;最終一定會走向民主與法治。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
3、企圖用“專政”手段去消滅社會階級與差別,實踐證明是失敗的主觀臆斷
“專政”的定義是什么?應該有一科學的界定。有人解釋說,“無產階級專政就是鎮壓資產階級的反抗。”實際上,往往超過這個界限,而成為打擊報復和爭權奪利的個人工具。根據歷史與實際社會行為來看,“專政”就是非民主非理性的獨裁專制行為,往往不受法律、道德與輿論的約束,并伴隨強制與暴力。“專制”伴隨著“特權”,只能擴大社會差別,或人為制造更大的差別,必然導致腐敗與失誤。因此,社會實踐效果很不好。
中國歷史上2000多年前,早有記載與譴責,許多權貴與王朝的專政,必然導致特權、腐敗;經濟危機,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劫富濟貧;王朝崩潰,改朝換代。
按馬克思的“消滅私有制”(《共產黨宣言》,1848年),與“消滅社會階級與差別”的主張。中國1956年用合營方式,改造私有工商業;1958年化運動,改造個體農民,所謂“一大二公”;以及1966-1967“”。眾所周知,社會效果都不好:由于1958年的公社化與,導致1959-1962年發生全國。這期間的《中國人口統計年鑒》中,人口數量明顯減少與停滯;1966-1976年“”全國大混亂,使經濟、文化、教育滑到崩潰的邊沿。全國人民為此付出巨大犧牲和代價。
馬克思發表《共產黨宣言》時,是位30歲的青年學者,恩格斯28歲。眾所周知,20-30多歲的年青人知識與閱歷有限,往往看問題偏激,主張極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消滅私有制”、“消滅資本主義”等口號,缺乏嚴謹的科學論證。“消滅私有制”等于剝奪個人財產,有違人類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公認的傳統道德、法律和常理。人們沒有財產,就難以生活。社會也不會養活你(除少數發達國家外)。實踐證明根本做不到,只能引起世界大亂;無產階級與人民,為此也付出巨大犧牲和代價。如上所述,前蘇聯、東歐及其他類似國家都是不成功的。劫富濟貧的“專政”只能造成普遍貧困與饑餓。
實際上,現在俄國、東歐、中國已經放棄與改革了馬克思的許多極端主義主張:例如,“階級斗爭”擴大化、“消滅私有制”、“國家壟斷一切、指令性計劃經濟”等錯誤主張與政策。但在政治體制改革仍然滯后,致使許多社會問題嚴重,并損害經濟改革的成果。因此,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建設民主與法治,并與世界先進民主國家接軌是當務之急。
四、以史為鑒:任何理論、任何人都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檢驗
由于人類社會長期處于專制社會中,大多數人生活不富裕,有的很貧苦。同時由于專制腐敗,導致人民起義,改朝換代。
古今中外都有一批關心人民疾苦的有識之士,專心致志,研究問題,提出一些解決社會問題的理論與辦法。但是,什么理論與政策是正確的?應當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人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主義”都是為了人,都必須服務于人,而不是相反。更不能為堅持某些錯誤理論,而以犧牲億萬人民的生命與幸福為代價!
人們深知自然科學中,任何假說、學說、理論、公式、定律、規律等,都應有事實做基礎。沒有事實證明的事物,難以令人信服。錯誤的理論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傷害與損失。一個假藥可能“治”死許多患者。醫治社會的病癥,涉及億萬人的命運,更應謹慎從事,決不能輕信,未經證實的任何“理論”,更不能盲目蠻干!
在社會科學中的錯誤理論,不僅會是巨大損失,還可能使億萬生靈無辜死亡,甚至使一個國家毀滅。因此,嚴格的科學精神是對人民,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
科學方法就是對待中國五千年歷史有全面的科學評價;對待西方的一切文化、理論、學說、主義有全面的科學評價;對待歷史人物、事件也應有全面的科學評價;
科學方法就是一切通過實驗。實驗失敗的不再簡單重復。
科學方法就是優先選擇實踐已經證明是成功的、正確的理論、制度、政策與道路。
科學方法就是破除迷信,反對盲從,切忌照搬照抄自己不懂的各類教條,甚至,以訛傳訛,發展錯誤的東西,誤導人民,制造混亂。
五、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由于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各種差別與利害矛盾,會導致人們不和諧、沖突。靠“沒有正確目標的無休止的斗爭”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
任何階級的專政都是對其他階級和廣大人民的災難。例如,在“”期間,有人把“無產階級專政”解釋為“群眾專政”,導致任何一派被少數人控制的群眾組織都可以用“莫須有”的罪名去殺害無辜的“階級敵人”。導致濫殺無辜的黑色恐怖泛濫成災。
用“專政”方法,壓服一部分人服從另一部分人,是不能持久的。“專政”實際上是一種“以暴易暴”時代的方法,幾千年用過來,沒有根本解決社會問題。不正確的過火斗爭,則越“斗”越貧窮。只有社會和諧才能穩定發展。
西方國家,從13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個性解放”開始,17世紀1688年英國大憲章運動,19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與獨立戰爭,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等等,這一切都已經穩定地形成了民主自由的世界大潮流。為西方率先成為世界第一批發達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
但是,生活在19世紀的一些德國、俄國的社會學者,例如馬克思等,卻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實際上沒有跳出長期專政時代的思維框架,即如列寧說:“與其你專政,不如我專政。”這是最嚴重的理論錯誤與思想滯后。
實際上,任何形式的專政都是少數人的獨裁,必然伴隨特權、偏見與錯誤,并按照國際慣例“絕對權力,絕對腐敗”的客觀規律不斷下滑,甚至崩潰。
解決各階層、或階級的利害沖突,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和平協商,合情合理,互利互惠,民主立法。這就是民主與法治。只有民主與法治才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規律,才能徹底解放生產力,保障社會繁榮與共同富裕,這是一切發達國家獲得成功的基本經驗。
根據世界發展潮流,現代民主與法治的基本內涵應包括:人民普選議會與政府,并有隨時依法罷免權;憲法與法律保證人民行使各項基本人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福利等);新聞媒體自由獨立;法治獨立,并受社會與大眾的民主監督。
六、“民本、人和”與“人權”是東西方價值觀的交匯點
人類社會存在同一地球,又是同一生物,自然有許多共同的理念與價值觀。再加商貿與文化交流,必然會在各種觀念上逐步趨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學術自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許多學者根據歷史發展變化,提出“人為貴”與民本主義思想。例如,《列子•天端》中:“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孝經•圣治》中:“天地之性,人為貴”;《尚書•五子之歌》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盡心下》中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管子•牧民》中說:“政之所以興在順民心,政之所以廢在逆民心”;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中說:“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者也”。《周易•草》中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這些光輝思想都反映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髓。這與西方國家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的“天賦人權”思想屬同一根源——“人”。任何階級、階層的人,首先都應具有的是人性,其次才是“階級性”。否則,就會成為異類。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漫長歲月的不同階段。誰成為社會權力主宰?由蒙昧時代的神權,到暴力強權政治時代的王權,發展到現代自由民主時代的人權。并將人權制度化、法律化加以保證。東西方社會大致經歷了類似的階段。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并不是直線上升、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波折與曲折的,主要在于強人的暴力與群眾的愚昧。例如,中國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自由民主風氣高漲,但是出現了暴君秦始皇,民主自由的發展趨勢被“活埋”與扼殺,歷史大倒退。中國民主革命后,袁世凱們想當皇帝的復辟。西方也出現過類似的復辟王權的倒退現象。例如,法國拿破侖當皇帝,
德國希特勒的獨裁專制等。但是,烏云遮不住太陽,民主與法治的陽光必將照亮全世界。
結論:實踐證明,“物極必反”,東西方的極端主義都是有害的;任何“專政”思維都是“以暴制暴”時代的產物與繼續,也是有害的。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基礎是民主與法治。“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與“天賦人權”是東西方價值觀的交匯點、共同點。只有用全人類的先進思想與理論指導,建立民主與法治社會,才能真正做到振興中華,造福人類。
摘要:本文重點討論“和諧”與斗爭的哲學關系。從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重點辯證分析了“階級斗爭”的特點、趨勢。指出西方一些學者關于“階級斗爭與無產階級階級”觀點的誤區,危害。古人說:“物極必反”。論證階級斗爭最終必然導致民主與法治。指出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基礎是民主與法治。“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與“天賦人權”是東西方價值觀的交匯點、共同點。只有用全人類的先進思想與理論指導,建立民主與法治社會,才能真正做到振興中華,造福人類。
關鍵詞:和諧;階級斗爭;哲學;辯證分析;民主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