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雜技藝術人才的培養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雜技藝術的不斷發展,做好雜技教學的現代化,探索雜技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為傳承我國傳統文化事業的重中之重。本文在介紹了我國雜技藝術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指出其中存在的教學方法缺乏系統性科學性、文化教育不足、教學觀念落后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雜技藝術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復興的浪潮日益高漲,雜技藝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國家的重視。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種現代娛樂方式的沖擊,雜技藝術也面臨著觀眾需求不斷變化的壓力,多元化的創作模式以及雜技舞臺劇結合的發展趨勢對雜技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培養模式和現實發展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嚴重,正成為制約我國雜技藝術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我國雜技藝術當前人才培養現狀
以家庭傳承為基礎的傳統模式。在我國傳統雜技傳承中,比較典型的模式是家庭、家族為單位的父子相承、親屬相承,具有規模小、結構分散的特點。在我國數千年的雜技藝術發展史中,最早就是從身懷奇技的街頭賣藝開始,大部分是家族形式的雜技班。在家族模式的經營管理中,雜技技術傳承缺乏系統和科學的教學,難以滿足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與此同時,在現代社會中,由于人們就業選擇大大拓展,很多雜技家族年輕后代也不愿意從事需要從小艱苦訓練的雜技行業,從而導致家族傳承的雜技培養模式逐漸式微。雜技團師傅教育模式。雜技團教育模式大規模發展主要開始于建國初期,各個地方政府通過整合民間雜技藝人成立雜技團,再由雜技團師傅傳授雜技技術。相比家庭傳承模式,雜技團師傅人數更多,能夠傳授的雜技技術更為全面,教育質量也更高。與此同時,各個地方雜技團為了發展自身特色,還會有針對性地結合舞臺需求,培養團內雜技藝人的舞蹈和音樂等方面技能,增加了雜技藝人的發展空間。近年來,由于雜技團自身的轉企改制等,面對市場競爭,傳統雜技團生存困難,除了少數知名雜技團之外,大量雜技團只能勉強維持自身生存,面臨難以吸收年輕雜技學員的困境。藝術培訓學校教育模式。藝術培訓學校模式是目前發展最為成熟的雜技教育模式,也是我國雜技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對雜技從業人員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催生了更加專業化的培養需求。新的雜技表演環境要求雜技表演和舞臺劇、音樂劇等不同藝術形式進行結合,對雜技演員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各個方面都需要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為了實現雜技人才培養和雜技藝術研究需求,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專門的雜技藝術培養學校。這些專業雜技藝術培養學校不僅僅著力于雜技藝術人才的培養,還成為我國雜技藝術創新研究的重要基地。
二、當前雜技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經驗教學為主,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在當前雜技人才培養中,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措施,基本以各個雜技團、地方雜技學校憑借自身經驗獨立教學為主,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流程。相比戲曲、舞蹈等其他藝術表演形式,雜技教學在理論研究上也比較薄弱,正規教材比較少,大部分教學都是通過老雜技演員的舞臺經驗和學習經驗,對新技術和新表演形式的研究有限。特別是在一些較小的雜技團,老雜技演員自身表演形式也難以滿足當前發展趨勢,年輕學生學習后發展前景有限。文化教育不足,學生成長性不足。在目前全國各地的專業雜技學校中,大部分雜技學校教學內容都是以專業方面的內容為主,缺乏對年輕學員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的培養。面對當前雜技藝術受眾越來越少的趨勢,傳統雜技藝術必須不斷創新方能獲得新生,要求新的雜技從業人員不僅要懂雜技的“技”,更要懂市場和觀眾的審美,通過將雜技和舞臺劇、音樂劇甚至動畫等新型藝術形式結合不斷擴大雜技表演的市場。在當前國內一些雜技藝術學校中,雖然也設置了文化和藝術課程,但是教育內容都非常形式化,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文化藝術修養培養的重視。雜技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精粹,各級文化部門也非常重視雜技藝術。要真正做到不斷擴大其文化影響力,要求年輕的雜技從業人員具有更加開闊的文化視野,將雜技技術和我國傳統文化、流行文化相結合,不斷創造美的藝術表演。教學觀念滯后,不能適應社會文化發展。在目前雜技人才培養體系中,大部分教育都是均是圍繞雜技技藝的訓練培養,相比舞臺表演等專業學生,雜技學校學員不僅學歷層次上處于弱勢,而且綜合文化修養上也存在不足,從而導致就業渠道狹窄。國內的雜技學校教學中,和雜技相關的綜合性教學內容還比較少,極大地限制了雜技專業學生的發展前景。由于雜技藝術的特殊性,很多演員生命時間不長,但是除了少數的雜技團、雜技學校老師職位,大部分雜技演員并沒有好的退出渠道。此外,因為雜技教學沒有舞蹈、音樂等專業的社會培訓需求大,雜技演員也很難通過提供社會培訓等方式實現再就業。專業培養內容有限,從業范圍狹窄,退出渠道狹窄等諸多原因導致愿意學習雜技藝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三、雜技人才培養對策研究
加強教師隊伍培養,增進教育科學性。加強雜技人才的培養首先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不僅僅需要雜技技術,還需要文化課程和其他相關藝術表演培養。在老師自身素質上,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專業技能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雜技表演市場需求環境,雜技專業學校老師也要定期安排專業化的培養進修,幫助其規范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方法,開闊教學視野。同時,為了滿足雜技舞臺劇等新藝術形式的發展需求,雜技專業學校還應當聘請能夠融合雜技表演、音樂劇、舞臺劇等多種藝術的專業師資,培養懂雜技的舞美人員、燈光人員、音樂人員、編導等專業性人才。雜技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發展較晚,相關理論資料也較少。在雜技教師隊伍的培養上要多參考其他藝術專業的發展路徑,制訂科學的教師培養計劃。首先在雜技理論研究上,要加強雜技專業人員的理論知識培養,讓其能夠更好地將自身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成果的轉化。其次要規范教學體系,通過相關管理部門牽頭,設置科學的雜技教學課程,并針對課程教學需求編制規范的教材。最后,雜技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對內部人才的挖掘,還需要不斷吸引外部優秀人才。雜技專業院校的教師隊伍中要增加其他藝術門類專業老師,讓雜技專業學生也能夠通過選修等方式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拓展自身發展空間。增強文化教育,培養高素質學生。隨著雜技藝術表演形式的不斷發展,傳統單純的雜技表演已經很難獲得觀眾的青睞,雜技人才培養同樣要改變單一的技術培養路線。在雜技學校的教學中,要增加學生文化素養的教學,培養每一個雜技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教學課程設置上,要具有科學性和可實踐性,重點加強學生雜技技術練習的同時,提供必要的文化課程教學、審美能力教學等。為了促進雜技行業的長期發展,還應當重視對雜技相關的舞美、音樂乃至管理、營銷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畢業后、退役后能夠有更多的就業渠道,減少家長對只學習雜技沒有前途的顧慮。雜技藝術的發展不僅僅需要優秀的演員,也需要優秀的導演、優秀的舞美、優秀的場務和優秀的理論人員。唯有培養雜技學生長期自主學習的習慣,多閱讀雜技藝術相關的專業書籍,多學習不同類型知識,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之外的能力,方能更好地促進自身和雜技行業的發展。加強和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教學。藝術表演的目標是為了帶給觀眾美的享受,雜技學員不僅僅需要懂技術,更需要懂藝術。在傳統雜技學校課程之外,要增加藝術修養的熏陶,為雜技學校學生多提供一些舞蹈、音樂、攝像等藝術課程教學,培養學生雜技專業之外的其他特長,潛移默化中提升所有雜技專業學生的藝術修養。在雜技學校的教學中,要結合雜技行業發展現狀,多加強基于雜技的不同藝術形式融合教學。做好雜技基本功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基本的舞蹈功底,音樂功底等。開展多種藝術融合教學不僅僅是做好課堂教學,更要多開展綜合性的雜技舞臺劇、音樂劇等公開表演,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除了學校自身組織的表演活動之外,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定期選派優異的學員到合作企業進行實習表演,通過真正的商業化渠道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習動力。
四、總結
雜技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和專業人才培養息息相關,在如今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各種娛樂方式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傳統雜技要想更好地生存,必須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從創新雜技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雜技師資力量的培養、做好雜技學校的文化教學、開展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教學等方面出發,完善和發展我國雜技藝術教學水平,為中國藝術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強動力。
作者:洪建 單位:南京市雜技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