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雜糧作物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介紹了煙臺市水稻、旱稻、大豆、甘薯、谷子、高粱、綠豆和紅豆等特色雜糧作物的生產情況,從生產和加工銷售2個方面分析了當地雜糧作物生產存在的問題,指出其發展潛力,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包括加強政府引導、注重品牌創建、推廣實用技術、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內容,以期促進該地區特色雜糧作物的發展。
關鍵詞:雜糧作物;問題;發展潛力;發展建議;山東煙臺
1煙臺市雜糧作物生產情況
據統計,煙臺市主要雜糧種類有水稻、旱稻、大豆、甘薯、谷子、高粱、綠豆和紅豆等。水稻種植主要集中在海陽市大閻家鎮的西沽頭和大荊家等村,所種植的水稻品種主要是一枝香,生育期180d左右,一年一季,是我國水稻生長期最長的地方之一,其野沽頭冶牌糯米為地方優特產品,深受市場歡迎;旱稻在招遠、海陽、牟平、棲霞和福山零星種植,品種有臨旱277、旱稻1號,種植方式一年一作,條播,利用太陽能殺蟲燈防蟲等,經營方式為合作社牽頭,品牌化生產銷售;大豆多為一家一戶小面積種植模式,面積有下降趨勢,商品化程度低。大豆品種以中黃17、魯豆4、魯豆11、農科6號等為主,新品種推廣面積較少;目前煙臺市甘薯種植以一家一戶小面積分散種植為主,個別加工企業及種植大戶規模化種植為輔,產品多為自產自用,只有少部分用于加工,商品化程度較低。鮮食甘薯品種以紫薯、北京553、煙薯25、遺字138等黃瓤或橘紅瓤品種為主,加工型甘薯品種以煙薯16、豐收白等高淀粉品種為主。推廣的主要生產技術有甘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配方平衡施肥技術、脫毒甘薯高產栽培技術等;谷子由于部分農業合作社的帶動,價格較高、效益顯著,近幾年種植面積有所增加;高粱、綠豆和紅豆基本還是農民自己的當家品種,種植在地堰邊、果園間隙、山區旱薄地,管理差,產量低。煙臺市現有農業合作社或雜糧加工企業近10家,主要以谷子、水稻、旱稻和甘薯生產加工為主,且大部分已成立品牌,基本形成了一個小的以野合作社+農戶冶野生產+加工+銷售冶為一體的產業鏈,產生了一定的效益。但由于雜糧作物種植零散,不利于機械化,費工費時,種植面積不能進一步擴大。并且產品多為農戶或合作社經過粗加工后銷售,缺少精加工產品,無法形成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效應。
2煙臺市雜糧作物生產存在的問題
2.1生產方面
一是雜糧作物種植規模小、管理粗放、經營分散、用工多、成本高。二是當地栽培品種多亂雜,種植技術普遍沿用傳統方式,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緩慢[1-3]。三是雜糧作物多種在山嶺崗地,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產量低而不穩。四是野三品一標冶認證產品數量少,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4]。
2.2加工銷售方面
一是農民種植雜糧多以自食為主,對外加工銷售以原糧為主;二是分散種植增加了收購、流通難度,產后銷售不暢;三是當地加工企業少且規模小,設備水平低,加工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也低,遠不能滿足消費市場需求[5]。
3雜糧作物發展潛力
3.1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意識的轉變,雜糧及其加工制品以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糧藥兼用等特點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青睞,消費需求增加,國內供給偏緊,市場價格走高,比較效益大幅提升[6]。
3.2增產潛力較大
過去傳統種植雜糧產量很低,和大宗糧豆相比,單產差距很大。目前,隨著品種改良,生產條件改善,只要實行科學管理,提高單產、增加總產不僅可能而且潛力巨大,對于不斷提高山丘地區糧食自給水平、保障萊陽市野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產先進市冶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雜糧作物發展建議
4.1加強政府引導
當地政府應將雜糧規劃指導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重視雜糧生產,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發展優質高效雜糧作為糧食生產的重要補充措施來抓,堅持野做優、做精、做強冶的目標[7]。
4.2注重品牌創建
利用煙臺市資源優勢,著力開發特色品種,強化技術服務和綜合管理,以開發品牌小雜糧為導向,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搞好原料基地建設,加強原料品種開發。
4.3推廣實用技術
一是大力開發良種資源,加快雜糧良種建設,做好地方品種提純復壯和優良品種的野引、育、繁、推冶各個環節工作;二是搞好良種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組裝,精細管理,加強環境保護和監測,推廣應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三是加快制定小雜糧栽培技術規程,指導區域雜糧品種的科學種植。積極搞好示范,建立示范基地,輻射推廣新技術[8-10]。四是提高雜糧生產機械化水平,研究開發一整套適合作業的耕地、播種、收割、脫粒等農業機械。
4.4加大扶持力度
建議制定小雜糧產業扶持政策,開展行業指導。國家惠農政策適當向雜糧生產地區傾斜,應采取中低產田改造、興修水利、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改善生產條件,加快建設一批雜糧生產基地和扶持小雜糧加工和出口企業等[9]。
5參考文獻
[1]孫然峰.臨沂市小雜糧產業化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16(4)院10-13.
[2]李德琴,韓曉英.彭陽縣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家之友(理論版),2008(11)院36.
[3]曹開蔚,漆映雪,余冬暉.江西省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江西農業科技,2003(3)院40-42.
[4]何憲平.固原市小雜糧產業實踐與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5(20)院298-299.
[5]羅河月,郭冬梅,張青華.邯鄲市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12(8)院72-74.
[6]張金鶴.彭陽縣雜糧產業發展現狀調查與思考[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院127-128.
[7]何錄秋,楊文淼,周媛平,等.湖南小雜糧生產現狀及其產業發展優勢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5(23)院314-316.
[8]丁進牛,景治忠,丁國榮,等.涇源縣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3)院80-81.
[9]趙娜.安陽地區小雜糧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家參謀(種業大觀),2011(10)院24.
[10]國澤新.建平縣小雜糧產業現狀與發展建議[J].雜糧作物,2005(6)院396-397.
作者:陳立濤 單位:萊陽市種子公司高格莊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