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強城市管理工作安排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城市是廣大居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家園,創業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加強城市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是優化城市發展環境、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強化城市公共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是衡量城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標準。目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中還存在部分職能交叉、職責不清、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臟亂差屢治不絕等與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進步、人民群眾要求的逐步提高不相適應的問題。各縣(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真抓實干,與時俱進,不斷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努力把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以解決市民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城市管理程序,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擴大市民參與,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努力創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堅持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市、縣(區)、街道三級管理,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和職權。
2、強化法治,規范管理。堅持依法行政,切實規范城市管理行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問題。
3、以人為本,全民參與。始終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促進人與人、人與城市相和諧。組織人民群眾參與城市管理,使城市管理服務于民,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城市管理的成果。
4、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抓緊解決當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積極探索依靠改革和發展來逐步解決不利于社會和諧的深層次問題,建立城市管理的長效體制和創新機制,進一步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屬地管理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堅持疏導與防堵相結合,以疏導為主;教育與處罰相結合,以教育為主。同時,通過加大城市管理和服務體制改革步伐,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
5、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各縣(區)政府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工作措施和目標任務,不搞相互攀比,不做表面文章。
(三)目標任務。
到年,全市按照省政府要求基本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城市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使全市城市環境臟、亂、差,污水、垃圾處理滯后等狀況得到基本好轉。力爭使全市城市建成區供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燃氣從無到有,區年率先通氣,各縣也要積極爭取燃氣建設項目;綠化覆蓋率達到27%以上;污水處理率區、成縣達到6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30%以上。
三、切實加強城市規劃工作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城市規劃編制工作。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的要求,積極轉變城市規劃修編方式,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確保城市規劃修編既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城市規劃的專業要求,又能體現地方特色。在規劃理念上要以人為本,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規劃方法上要善于統籌兼顧,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發展;規劃內容上,突出強制性內容,有效配置資源,保護資源環境;規劃體系上,要形成功能清晰、銜接協調的城鄉規劃體系。要努力實現城市規劃編制的“三個轉移”,即:從重確定開發建設項目向重保護和合理利用各類資源、明確空間管制要求轉移;從靜態規定城市性質、規模、功能定位向動態控制合理的環境容量和確定科學的建設標準轉移;從單純平面規劃設計向立體三維空間整體規劃轉移。
加強對規劃綱要和規劃成果的審查工作。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必須首先制定規劃綱要,明確編制思路和方法,提出重大項目方案,經審查通過后,方可開展規劃成果的編制工作。城市總體規劃成果須依法經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審查同意后方可上報審批。強化對城市規劃實施工作的監管,確保城市規劃得到有效實施。嚴格落實城市規劃的空間管治要求,凡已納入城市規劃“紅線“(道路保護范圍)、“藍線“(水系保護范圍)、“綠線“(綠地保護范圍)、“紫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范圍)、“黃線“(基礎設施用地保護范圍)管治的空間,必須依法加強控制,不得另作他用。
進一步強化建設項目的規劃選址許可管理,提高建設項目選址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各類建設項目在頒發土地使用證和報發改部門審批、核準和備案前,必須按項目建設程序,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選址意見書。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審批(核準、備案)的建設項目,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區等特殊保護區范圍內的建設項目選址,逐級上報至省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選址意見書。各類建設項目竣工后,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并將選址意見執行情況納入竣工驗收內容,使其建筑物按照規劃許可的用途使用,有關部門依此核發房屋產權證明等文件。
四、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的調控和監管力度
加強城市水源和水質管理,加快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污染整治,依法取締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排污口和二級飲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嚴防污染城市飲用水源水質。抓住國家支持的政策機遇,搞好水質監測改良設施配套和管網改造項目建設,逐步改善和提高城市供水水質,確保城市供水安全。西和、徽縣等有缺水跡象的縣城,要從城市長遠發展的戰略出發,通過勘探和科學論證,尋找可靠的水源,力爭從根本上解決供水不足的問題。同時,要大力全社會倡導節約用水。
加強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維護與監管,、成縣已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必須安裝環保在線監測裝置,并確保其正常運行,達標排放。加強城區河道、排洪道的維護和管理,對侵占城區河道、排洪道、棚蓋河道的行為限期予以清理。結合實施城市“綠線“管治制度,搞好排洪道兩側的綠化建設,提高城市景觀效果。加強對城市燃氣和城市集中供熱供應與使用的監控,確保市民用氣用熱安全。
在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中,要加強商業網點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商業及社區商業有序發展,完善新區商業服務功能,優化老區商業結構布局,為市民創造便捷的消費環境。規范舊城改造中的房屋拆遷管理,認真落實補償政策,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舊城區保留建筑較多的區域應盡可能增設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綠地,滿足市民生活需要。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此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進一步建立健全應對城市突發事件預警應急機制,增強城市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確保城市安全。加大對盜竊、破壞城市市政公用設施案件的偵破力度,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五、大力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加強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重點整治城區主干道路、建筑工地、集貿市場、園林景點、親水平臺、居住小區、企業和學校周邊地段、城鄉結合部、車站、廣場、城市出入口等區域的臟、亂、差。規范城區公共衛生管理,逐段逐片落實城區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責任制,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衛生工作責任制,及時清理臟源點和積存垃圾,消除公共衛生死角。改進垃圾收集方式,實行袋裝收集,有條件的可逐步實行分類收集。建設規范的垃圾收集站,撤除城區主干道的垃圾方箱、垃圾臺。強化城鄉結合部、城市出入口、鐵路、公路沿線、排洪溝道等易臟區域的衛生管理,嚴禁在上述地段傾倒生活垃圾和其他固體廢棄物,確保其干凈、整潔。
規范城區交通秩序、治安秩序和市容市貌管理,加大對城區亂停車輛、亂設攤點、亂貼廣告、亂養寵物等違規行為的整治。加快集貿市場和停車場建設,堅決取締以路代市、以路代場。要加快城市交通規劃編制工作步伐,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整頓城區交通秩序,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網絡建設,科學合理地編制交通運行方案,有效提高城區路網整體通行能力。城區交通網絡要做好與城市出入口、過境高速公路的銜接,過境公路應靠近城區但不進入城區。加強車輛停放管理,糾正不文明交通行為。戶外廣告、牌匾、燈飾等要堅持統一規劃,嚴格控制設置規格和色彩風格,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材質檔次,提升設置標準,加大亮化、美化力度,并保持安全、完好、整潔、美觀。各類夜市、燒烤、小吃攤點,應在城市規劃確定的區段集中設置,限時經營,限時清理廢棄物。各類餐飲酒店的泔水等廢棄物應定時集中收集處理,不得隨意排入城區排水管道。運輸易拋灑物料的車輛,必須加蓋苫布。市民飼養寵物,必須實行嚴格的許可登記制度,并做好預防接種工作。縣(區)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盡快制定疏導和約束市民飼養寵物活動的管理規定,積極引導其遵守公共道德和保護環境,防止擾民、傷人事件的發生。節假日,允許流動商販在不影響城市道路交通和公共衛生的前提下,從事臨時性的便民經營活動。
加強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加大機動車尾氣和煙塵、粉塵、揚塵等污染物的治理力度,繼續鞏固和完善煙塵控制區建設,提高城市大氣環境質量。全面開展城市噪聲綜合整治,積極開展城市安靜小區創建活動,切實解決夜間施工、鳴放煙花爆竹等噪音擾民問題,營造清靜的人居環境。
六、加快法制建設,強化依法管理
縣(區)政府可按照城市管理的上位法規,結合實際制定城市供排水與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清運與處理、城市市政設施、城市管理監察等方面的地方法規、規章及實施細則,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規章制度體系。
積極推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公務員標準進行考試,擇優錄用,并完善培養教育制度,以保證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素質得到持續提升。執法隊伍要統一執法標識,統一執法文書,統一處罰程序,統一上崗資格,提高文明執法水平。建立綜合執法監督制約機制,由同級政府法制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執法程序、執法質量、執法水平進行年度監督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予以公布,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建立問責制,對濫用職權、濫施處罰、粗暴執法、嚴重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及人員的責任。完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運行機制,進一步明確綜合執法與專業管理的職能分工,加強綜合執法與專業管理的銜接,建立綜合執法與專業管理適當分離而又有機結合的協調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信息化運作機制。建立綜合執法與市民的信息交流平臺,公開執法標準,方便市民投訴,及時公布處理結果,提高政府執法的透明度,使城市管理從傳統的以行政手段為主向以法律手段為主的方向轉變,逐步形成“依法管理、全面覆蓋、綜合執法、一專多能、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城市管理執法新體系。
七、積極創新城市管理體制
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責權一致、講求實效的原則和科學有序、協調高效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職能,形成城市管理與城市規劃、建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新體制,逐步建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城市管理體制,把城市管理工作真正落實到基層,拓展到社區,整合城市管理資源,發揮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健全“權責明確、范圍清晰、責任落實、運轉協調、監管到位”的城市管理新模式。要按照重心下移、屬地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責權一致、講求實效的原則和到基層、進社區、屬地化、網格化的基本思路,突出縣(區)、城關鎮(街道辦事處)、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導、載體和行政隸屬作用,強化城關鎮(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在城市管理中的基層、基礎地位,賦予城關鎮(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市容整治、環境衛生、道路秩序、公共設施、園林綠化等方面的城市管理、監督和維護職能,其所需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要充分發掘街道、居委會、物業部門的管理潛力,落實各層面管理職責,形成立體交叉管理網絡,通過疏堵結合和源頭控制,變突擊整治為長效管理。
進一步健全城市管理工作的監督考核機制,要把城市管理工作作為層級監督和效能監察的重要內容,加強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投入機制,合理控制政府城市建設負債規模,推行特許經營權制度,運用市場機制,多方引導國內外各類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要以城市管理信息化為突破口,優化管理秩序,整合管理資源,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擴大市民參與面,繼續抓好以投訴解難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熱線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推進“數字”城管,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拓展城市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做到市區與郊區、治標與治本、整治與疏導并舉,努力營造“宣傳輿論有力、市民認識到位、公眾監督廣泛、社會共駐共建”的城市管理新氛圍,基本形成規范有序、結構合理、開放透明、統一協調、足以保障城市安全高效運行、市民安居樂業的長效管理體制和機制。
八、切實加強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領導
健全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工作,真正將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由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建設、公安、工商、衛生、環保、林業、交通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城市綜合管理協調機構,負責城市管理的決策、協調、監督工作。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責任制,把城市管理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到各有關職能部門,努力形成分工協作、責任明確、考核科學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機制。
發動全民參與。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宣傳教育,積極發動群眾,在全市上下形成輿論宣傳有力、市民認識到位、公眾參與廣泛的城市管理新氛圍,提高市民素質,增強參與城市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有關城市管理的重大決策、重要法規政策的制定,要逐步引入公眾聽證制度,進一步擴大社會和市民對城市管理的參與度。
開展創建活動。在全市深入開展人居環境、園林城市(縣城)、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創建活動,并將城市管理納入創建活動內容,利用競爭激勵機制推動城市管理工作。
加強領導干部培訓。各縣(區)要對有關城市管理領導干部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城市管理知識和能力培訓,積極參加國家和省上舉辦的分管縣(區)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專題研討班,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管理城市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