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生兒G6PD缺乏癥與病理黃疸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地區新生兒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的發生率,分析G6PD缺乏癥與基因突變類型、病理性黃疸的關系以期實現新生兒黃疸的早期干預。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000例新生兒進行G6PD缺乏癥篩查,結果分為G6PD正常組和缺乏組,對兩組黃疸指數監測情況進行分析;此外,對G6PD正常組中明確病理性黃疸的嬰兒和G6PD缺乏組新生兒行G6PD缺乏癥基因檢測。結果本地區新生兒G6PD缺乏癥篩查發生率1.41%(58/4100),其中,男嬰發生率2.06%(47/2286),女嬰發生率0.61%(11/1814);G6PD正常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發生率8.31%(336/4042),G6PD缺乏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發生率36.21%(21/58)。對394例目標患兒(G6PD正常病理性黃疸336例,缺乏癥58例)進行G6PD基因檢測,其中正常組突變發生率2.68%(9/336),缺乏患兒發生率91.38%(53/58)。結論G6PD缺乏癥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發生的重要原因,開展新生兒G6PD篩查及G6PD缺乏癥基因檢測,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早期診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福州地區;新生兒;G6PD缺乏癥;基因突變;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常見于新生兒,主要病因為其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排泄受阻。新生兒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cieney,G6PD)活性改變是導致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病因[1]。G6PD缺乏癥是一類常見于新生兒的遺傳性紅細胞酶病,北方地區發病率相對較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市、地區卻是G6PD高發區,呈現出“南高北低”的趨勢[2]。尚未見到福州地區新生兒G6PD缺乏癥發病率及與病理性黃疸關系的相關報道。本文報告我院4100名新生兒足跟血G6PD缺乏癥篩查情況,對G6PD篩查陽性及所有病理性黃疸新生兒檢測G6PD缺乏癥基因,旨在了解本地區新生兒G6PD缺乏癥與病理性黃疸的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分娩的4100例新生兒(男嬰2286例,女嬰1814例),其中新生兒父母95%來自福州市區或轄區縣市。本研究項目經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并獲得新生兒法定監護人簽署的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新生兒G6PD缺乏癥篩查方法:采用試紙片法初篩,入組的新生兒均采集足跟末梢血滴于篩查濾紙,形成3個血斑自然晾干后裝入潔凈自封袋,保存于4~8℃冰箱,用于G6PD缺乏癥篩查。并于3d內送至中心實驗室開展相關指標檢測。2)新生兒黃疸指數測定方法:采用專用儀器經皮檢測出生后24h內、48h內以及72h內新生兒的黃疸指數,當黃疸指數分別為>6mg/dL,>9mg/dL和>12mg/dL時判定為黃疸。3)新生兒G6PD缺乏癥基因檢測方法:抽取外周血2mL,置于EDTA-K2抗凝管。采用DNA提取試劑盒(天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取全血DNA,將提取的DNA進行PCR擴增、純化,應用Sanger測序法對8個已知的常見G6PD突變位點進行突變類型鑒定。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新生兒G6PD篩查:
新生兒G6PD缺乏癥總發生率為1.41%(58/4100),其中男嬰發生率占2.06%(47/2286),女嬰發生率占0.61%(11/1814)。經統計學分析結果可見,新生兒G6PD缺乏癥中男嬰發病率顯著高于女嬰(χ2=15.239,P=0.000,表1)。
2.2G6PD正常和缺乏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發生率比較:
新生兒G6PD篩查后,對正常組和缺乏組經皮檢測的黃疸指數結果為:1)正常組:病理性黃疸總發生率8.31%(336/4042),其中,男嬰發生率7.99%(179/2239),女嬰發生率8.71%(157/1803),兩組間比較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6,P=0.414)。2)缺乏組:病理性黃疸總發生率36.21%(21/58),其中,男嬰發生率42.55%(20/47),女嬰發生率9.09%(1/11),男嬰病理性黃疸發生率顯著高于女嬰(χ2=4.321,P=0.038)。
2.3新生兒G6PD缺乏癥基因檢測:
對G6PD篩查正常的病理性黃疸新生兒336例與G6PD缺乏的新生兒58例,共394例行G6PD缺乏癥基因檢測,共設8個基因位點:A95G、G392T、G487A、G871A、C1004A、C1024T、G1376T、G1388A。G6PD篩查正常的病理性黃疸新生兒有9例(2.68%)基因突變;G6PD缺乏的新生兒有53例(91.38%)基因突變類型見表2。
3討論
G6PD缺乏癥俗稱蠶豆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酶缺乏而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最常見的遺傳性酶缺乏病之一,遺傳方式呈X連鎖不完全顯性遺傳。G6PD缺乏癥可能導致患兒呈現多樣化的臨床表現,諸如新生兒黃疸、蠶豆病、藥物或感染誘發的溶血以及少數慢性非球形細胞溶血性貧血等[3]。安家嘉[4]研究表明,廣西北海G6PD缺乏新生兒有34.20%表現為病理性黃疸,提示,G6PD缺乏是引起該地區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新生兒黃疸程度重則易引起核黃疸,阻礙智力發育,同時可能造成腦損傷甚至死亡的風險[5]。G6PD缺乏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時間通常在出生后2~3d,而出生時卻無特殊的臨床表現,進而加大了鑒別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的難度;新生兒出現黃疸后切不可掉以輕心,應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由于G6PD缺乏而引起的黃疸進展迅速,高膽紅素血癥發病早、發病率高、程度重,盡早明確病因至關重要[6]。本研究中,G6PD缺乏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病幾率顯著高于G6PD正常新生兒(χ2=55.969,P=0.000),雖然G6PD缺乏與否與病理性黃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由于入組樣本數量有限,篩查出的G6PD缺乏癥新生兒病例較少,明確新生兒G6PD缺乏癥與病理性黃疸之間的關系仍需擴大樣本量作進一步分析。不同地域G6PD缺乏癥發病率有所差異,但基本呈現“南多北少”的分布。本文新生兒G6PD缺乏癥篩查結果顯示,福州地區新生兒G6PD缺乏癥總發生率為1.41%,其中男嬰發生率2.06%,女嬰發生率0.61%,男女發病率高達3.38∶1,男嬰發生率顯著高于女嬰(χ2=15.239,P=0.000),這符合G6PD缺乏的發病特點,與既往文獻報道的一致[7]。G6PD基因位于染色體Xq28,該位點突變是G6PD缺乏癥的主要病因,故G6PD缺乏癥是一種伴性X染色體不完全顯性遺傳病。根據此類疾病的遺傳模式,男性半合子與女性純合子新生兒臨床癥狀明顯,均表現為G6PD顯著缺乏,進而導致嚴重臨床類型的出現;而女性雜合子在臨床表現上有異于純合子,其大多數臨床表現并無異常,但缺陷基因可遺傳至下一代,故無臨床癥狀的女性雜合子需利用基因檢測技術以明確診斷。既往文獻已鑒定中國人群至少存在31種點突變[8],其中G1388A、G1376T、A95G、C1024T、G871A等位點為中國南方人群中最常見的G6PD基因突變類型[9-10]。本研究檢出的位點包括常見的8種類型,但由于入組樣本數量不足,福州地區G6PD基因突變類型檢出率有限,其構成比仍需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完善。此外,本研究有7例病理性黃疸女嬰G6PD缺乏癥篩查結果未見異常,但是基因檢測發現該患兒G6PD存在G1376T、G871A位點突變,可見新生兒試紙片初篩方法還存在一定缺陷,其對女性雜合子進行篩查的局限性較大,檢出率不高而可能使少數女嬰漏診。因此,開展G6PD缺乏癥基因檢測有助于提高篩查率,可作為試紙片篩查方法的很好補充。此外,初步研究發現的福州地區新生兒G6PD缺乏癥發病率低于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區[11-13],但仍具有相當的發病率。這種地區間發病差異的探討值得進行。總之,應加強新生兒G6PD缺乏癥篩查的宣傳力度,常規進行G6PD檢測,必要時進行G6PD基因檢測,以盡早明確黃疸病因,指導臨床采取干預措施以避免并發癥。這有助于提高G6PD缺乏新生兒的總體預后與人口素質。
參考文獻
[1]孫世蘭,黃為民,陳紅武,等.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治療狀況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學,2015,21(9):1488-1492.
[2]王艷寧,趙敏芳,吳曙粵,等.新生兒黃疸與G6PD基因突變關系的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5,36(1):105-107.
[3]鐘永紅,吳聰海,陳桂蘭,等.粵北地區新生兒G6PD缺乏癥與病理性黃疸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6,24(7):73-74.
[4]安家嘉.北海市新生兒G6PD缺乏癥與病理性黃疸的相關性調查[J].西南國防醫藥,2014,24(6):691-693.
[6]李雅丹,吳琳琳,夏敏,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基因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9):3961-3963.
[7]沈玉燕,黎劍,肖剛.懷化市266408例新生兒G6PD缺乏癥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7,25(7):86,98.
[9]徐蕓,羅建明.我國G6PD缺乏癥基因突變的研究現狀[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09,14(3):143-145.
[11]龍健靈,董福昌,石思,等.廣東地區G6PD缺乏癥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6):2428-2429.
[12]林彩娟,羅超,李旺,等.2014年廣西地區新生兒G6PD篩查及確診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1):5361-5363.
[13]趙振東,王潔,溫英梅,等.2007—2010年海南省新生兒G6PD缺乏癥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33(28):5493-5494.
作者:劉凡 嚴爭 陳俊 鄭麗芬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市第一醫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