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保健嬰幼兒微量元素調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兒童保健門診嬰幼兒體內5種微量元素的水平,探討其影響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兒童保健門診接收的4630例嬰幼兒為研究對象,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其末梢血鈣、鎂、銅、鐵、鋅元素水平,分析不同性別、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嬰幼兒5種微量元素缺乏情況。結果5種微量元素中鋅的缺乏率最高,鐵、鈣、銅、鎂的缺乏率依次降低;鎂、銅均未出現過量情況,鋅、鈣、鐵過量率依次降低。男性與女性嬰幼兒5種微量元素缺乏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嬰幼兒鎂、銅元素缺乏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0~6月嬰幼兒鋅的缺乏率最高達41.34%,0~12月嬰幼兒鐵的缺乏率保持在22.18%以上,且二者缺乏率均隨年齡的增加而顯著降低(P<0.05);0~3歲嬰幼兒鋅的缺乏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升高(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嬰幼兒鎂、銅元素缺乏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鈣、鐵、鋅元素的缺乏率隨收入的增加而降低(P<0.05)。結論兒童保健門診中的嬰幼兒出現鋅、鐵、鈣元素缺乏,且受年齡、家庭收入影響較大,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兒童保健;嬰幼兒;末梢血;微量元素;缺乏
微量元素是指在人體中存量極少的元素,其占比甚至不足0.01%,但對機體正常生理活動發揮重要作用[1-2]。因此,及時準確檢測嬰幼兒體內微量元素水平對保障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基于此,本研究對兒童保健門診嬰幼兒體內鈣、鎂、銅、鐵、鋅等5種微量元素水平進行調查,分析其影響因素及防治措施,以期為此類人群的保健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兒童保健門診接收的4630例嬰幼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0~3歲;②經兒保科大夫體檢正常,無不適主訴。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肺、胃等功能異常或造血、內分泌系統疾病者;②合并感染、發熱、皮疹、出血等癥狀者;③合并營養不良、超重或肥胖等體格發育異常者;④有其他影響體內微量元素含量的慢性或急性癥狀者。
1.2方法:
于上午8:00~10:00,輕輕捏緊受檢者無名指,使指肚皮膚繃緊,常規酒精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針快速刺破指肚皮膚,使血液自然流出,棄掉第1滴血,用一次性取血管吸取20μL血液,加入專用檢測稀釋液中混勻。采用BH5100S型原子吸收廣譜檢測儀測定全血中鈣、鎂、銅、鐵、鋅等5種微量元素水平。
1.3統計學方法:
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結果
2.1嬰幼兒微量元素檢測結果:
4630例嬰幼兒中,5種微量元素缺乏率最高的是鋅,占比25.12%;鐵、鈣、銅、鎂的缺乏率依次降低,分別為19.80%、13.65%、2.68%、1.21%。5種微量元素中,鎂、銅未出現過量情況,而鋅、鈣、鐵均出現不同比例的過量,占比依次為0.93%、0.60%、0.35%。
2.2不同年齡嬰幼兒微量元素缺乏情況比較:
不同年齡嬰幼兒中,0~6個月、7~12個月、1~2歲、2~3歲等各年齡組的鎂、銅元素的缺乏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0~6個月嬰幼兒鈣的缺乏率最低,且隨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升高(P<0.05);0~6個月和7~12個月嬰幼兒鐵的缺乏率均保持在22.18%以上,隨年齡的增加而顯著降低(P<0.05);0~6個月嬰幼兒鋅的缺乏率最高達41.34%,且隨年齡的增加而顯著降低(P<0.05)。
2.3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嬰幼兒微量元素缺乏情況比較: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嬰幼兒中,<2000元、2000~4999元、≥5000元等各收入組的鎂、銅元素的缺乏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000元嬰幼兒鈣、鐵、鋅的缺乏率最高(P<0.05),且隨收入的增加而呈降低趨勢。
3討論
人體由60余種元素組成,其中鈣、鎂、銅、鐵、鋅等屬礦物質元素,在體內含量較少,卻是維持新陳代謝、免疫調節等生理活動的必需物質,對人的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嬰幼兒階段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攝取大量的營養元素滿足機體的正常生理需求,一種或多種微量元素水平異常會嚴重破壞機體生理平衡,影響嬰幼兒健康,甚至引發多種疾病[3]。鋅元素是細胞內多種酶的活性中心,也是保證核酸穩定性的必要元素,缺鋅容易引起食欲下降,消化能力減弱,從而影響嬰幼兒正常營養攝取,同時還會影響免疫器官和神經系統發育,導致智力、免疫力低下,進而影響心理和生理健康。鐵元素是血紅素和肌血球素的主要成分,參與紅細胞的物質和能力代謝,對氧的轉運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缺鐵容易引起營養不良、記憶力減退、生長緩慢等癥狀。鈣元素是人體骨骼、牙齒的重要組成元素,同時也是細胞膜上信號傳導的必需物質,并參與酸堿平衡、凝血、激素分泌等多項生理過程,缺鈣則會引起嬰幼兒生長遲緩、骨骼、牙齒發育不良等。在不同年齡段中,嬰幼兒鈣元素缺乏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可能由于隨著兒童的成長,戶外活動不斷增加,日常飲食逐漸豐富,家長的補鈣意識減弱甚至消失,加之兒童鈣元素的需求量增加,使得嬰幼兒鈣元素的缺乏率有升高趨勢。銅元素是人體新陳代謝重要的催化劑,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及其他多種物質的代謝,對機體防御、內分泌等功能作用重大;鎂元素是人體內多種酶的激活劑,對骨骼的生長、胃腸道功能、激素調節等生理活動均發揮重要作用。綜上所述,兒童保健門診嬰幼兒微量元素檢查中出現鋅、鐵、鈣元素缺乏的比例較高,應加強對不同年齡段及家庭收入的嬰幼兒的重視。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如調查的項目較少,未能全面探討嬰幼兒微量元素影響因素,有待做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林楠.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J].糖尿病新世界,2013,16(2):54-55.
[2]劉四香,黃永坤,劉梅.微量元素與兒童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3,19(16):2918-2920.
[3]吳祥,朱冬菊,陶紅.嬰幼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與微量元素缺乏的關系[J].西南軍醫,2013,15(1):6-8.
作者:華月芳 單位:泰興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