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作物良種推廣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當前我州良種推廣現狀
全州在2017年的糧食播種面積為212.9萬畝、總產量為74.9萬噸。其中水稻90.6萬畝、產量39.8萬噸,玉米81萬畝、24.8萬噸,德宏作為云南省唯一糧食凈調出州的地位繼續鞏固,芒市、盈江縣、隴川縣獲得國家和省產糧大縣有關政策項目支持,糧食生產的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單產同比增加15公斤,“十二五”期間,我州共新選育農作物新品種125個,審定農作物新品種5個,推廣了21個主導品種和24項主推技術,良種覆蓋率和主要農作物科技措施覆蓋率超過95%,農業科技貢獻率55%。新型現代種子產業體系推動了我州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以及推廣等方方面面,新品種替代率和良種覆蓋率顯著提高。過去,我州農作物品種更新一次需6-10年的時間,現在每3-4年便更新一次。目前,從德宏州的優質耕地資源來看,依靠擴大耕地面積是不現實的。只有擴大抗病高產品種種植面積,才能確保德宏州糧食的安全高效生產。
2當前我州良種推廣存在的問題
2.1良種推廣體系不健全
目前,農民仍主要依靠農戶的自主生產,農業技術部門與農戶之間沒有實現有效的對接。農業技術部門缺乏對農民生產需求的詳細的了解,這并不能滿足農民農業生產的需要。特別是鄉鎮,推廣機構人員不穩定,農技推廣人員都不搞推廣,而在干“行政”工作,農業技術人員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搞良種推廣服務。
2.2宣傳問題
2.2.1良種推廣人員素質問題從種子營銷網點看,大部分的售種人員不是學農的專業技術人員,并且文化程度只到初中。這些售種人員只看重賣種子的利益,并不負責售后服務。此外,還有部分走村串戶打游擊的不法種子經銷人員在推銷種子,受效益驅使,種子進貨渠道混亂。
2.2.2宣傳力度不夠1)良種宣傳不到位。主要是片面宣傳,只注重品種的優勢,品種性狀,栽培技術、適應環境條件、品質等方面都沒有充分向種子使用者詳細推薦;2)種子管理網絡目前分布比較密集,哪些農戶實際購買種子?你買什么樣的種子?購買和使用種子時應該注意什么?如何合理利用好品種?如何處理種子使用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民。
2.2.3良種良法不配套主要原因是賣家和用戶不能形成有機統一,技術服務意識較弱。無論技術服務如何,經營者都在出售種子。懂得技術的人不從事種子買賣,從而形成了良種與良法分離的現象。在提高品種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只注重品種的新特性和特殊特性,而沒有將良種推廣與配套生產技術同步進行,導致生產特性沒有得到充分展現。
2.3品種“多、亂、雜”問題
2.3.1品種多我省大米總量基本能滿足我省的消費需求,但大米質量結構不合理,優質大米產量不足,特種玉米品種少,專一性不高。目前,僅用于農業生產的農作物品種約有100種。其中玉米雜交種約50種,水稻雜交種約70種。主要作物品種較少,過渡品種較多,農民難以購買種子。
2.3.2品種雜亂主要表現在品種的生態適應性上,由于品種不同,各種作物的種類、品質、品牌、成熟度和生態條件都不同。雖然已經進行了國家和省級的考核,雖然在適宜的種植范圍內,品種和地區的表現差異很大,是否適合當地的小氣候條件還不清楚。正是因為經營者不了解業務,導致跨境種植,導致減產和收入損失的情況時有發生。品種繁多,主要是在質量上的差異。新老品種、品牌差異顯著。
2.4生產成本與比較效益問題
由于近年種子市場放開,經營農作物人員過多,很多經銷商過多調運沒有經過試驗示范的農作物種子,盲目銷售,由于人為炒作,部分種子價格逐年上漲,種子價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良種的推廣應用。隨著種糧物資價格不斷上漲,生產成本進一步加大,種糧經濟效益越來越低,農民增收緩慢,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良種投入不足,嚴重影響良種推廣步伐。
3加強良種推廣的措施
3.1完善種子管理體制勢在必行
建立一個法制化的種子管理懂得技術,法律法規,良好的管理,形成一個“管理”沒有死亡,沒有障礙,辦好優良品種的推廣,做一個好工作的介紹,測試、演示和推廣新品種,篩選出高產和優質品種適合種植在不同氣候區域的狀態。農業技術部門應該能夠深入生產線,了解農民的生產需求。我們應該積極引進新品種和改良品種適合當地農業生產,充分發揮我們的專業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農業生產的工藝流程和生產規范,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匹配技術,有效地整合新品種和新技術。
3.2提高種子管理和技術服務人員的素質
加強對種子管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依法提高種子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每年定期對種子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使他們了解現有的技術、法規和服務。對種子經營者進行種子法律法規知識和操作技術培訓和考核,提高推廣人員素質。
3.3加強良種宣傳,進一步提高良種普及率
1)加強品種管理,做好良種的獲取、試驗、示范和宣傳工作;2)加強對售后服務的監督,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售種窗口、海報、標語等渠道,宣傳良種引進和栽培技術要點;3)全面推進糧油高產工程和新農民科技培訓。廣泛應用高產、抗病性好、品質優良的認證合法作物品種,逐步淘汰延年益壽、抗病性差的老品種。
3.4加強對種子市場的監管
1)嚴格市場準入。堅持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嚴格執行發證條件;2)嚴格控制商業性種子。繼續加強對制種、加工、包裝、檢驗、儲存、管理等環節的綜合監管,規范商品種子管理,將商品種子質量由專項檢驗、定點檢驗延伸到產前、產中、產后管理。認真執行農作物種子標識的一般規則和種子質量標識制度。如果發現種子銷售中存在問題,要及時更換,定期清理不適應生產需要或有難以克服的缺點的品種,引導農民正確選擇品種,合理種植,加強對種子市場的監管。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與工商、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切實履行種子監督職責,形成較強的高壓態勢。抓好關鍵季節、主要農作物和重點產區,從質量抽查入手,嚴厲打擊假劣種子管理,保障農業生產和種子使用安全。
參考文獻
[1]葉更有.當前良種推廣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種業,2009(3):39.
[2]李微.良種推廣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3(7):237.
作者:丁家盛 單位:德宏州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