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導論實習對職業素質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是一項重要的工程,要始終貫穿于醫學專業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全過程。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要與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臨床實習過程相結合。臨床醫學導論是一門專門針對低年級的醫學生開設的課程,是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醫學專業整個本科教育的引導環節,目的是早期引導醫學生認識醫學和醫學的責任,為培養未來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醫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臨床醫學導論;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醫學職業素養是從醫者在學習和實踐中創立和發展并為社會所認可和推崇的一系列職業信念、價值取向及職業準則的總和[1]。醫學職業素養可以概括為醫術與醫德的有機結合,從業者不僅僅需要高超的專業技術,而且需要高尚的職業道德,高尚的醫德是一切醫療活動的前提和基礎,精湛的醫術是具體的載體和表現形式。高等醫學院校的使命在于培養適合于國家未來發展需要的醫學生,在塑造醫學生高尚的醫德和傳授精湛的醫術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要與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臨床實習過程相結合,在這些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醫者仁心、大醫精誠、博愛的人道主義醫學職業素養[2]。
1培養醫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醫學院校肩負著培養國家醫學人才的重任,要不斷提高醫學生的職業素質,使他們具有高尚的醫學道德和精湛的醫學技術。當代醫學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接班人和主力軍,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在大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對他們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提高醫學生的職業素質,使其思想和行為符合自己未來的職業角色,為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及實現就業打下基礎。良好職業素養是促進醫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基礎[3]。在國外的醫學教育中,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是其醫學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醫術和醫德的有機結合,就是醫學生需要培養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決定著醫學生未來的發展,良好的職業素養可以幫助醫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規劃職業方向。一方面通過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醫學知識及臨床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夠使自己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保持積極健康的態度,從而在以后的醫療工作中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和團結協作。良好職業素養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因素[3]。醫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是醫院內最基本的關系。當前,對于醫學生而言必須面對的一個嚴重現實問題就是醫療機構的醫患關系緊張。在醫學生們看來,這種不良醫患關系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媒體輿論導向,相關法律不完善,國家對醫療事業的投入不夠”,但是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技能不強和醫患溝通能力不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因此盡早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并使之成為醫務工作者的良好醫學習慣,無疑是一項迫切的工作。良好職業素養是推動醫學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3]。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承載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要結合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培養更多適合于國家未來發展需要的醫學生,另一方面更要做好社會服務,拓寬改革發展空間,為社會發展和衛生事業建設作出貢獻。作為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不僅要有精益求精的醫療技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醫風,醫德和醫技的有機結合才能在醫務工作者身上聚合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勝任神圣的救死扶傷工作,才能推動醫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有機地把職業素質培養融合到專業教育及人文素質教育中,需要教育者找到好的方法和切入點。
2臨床醫學導論實習課的意義
醫學教育課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早期接觸臨床[4]。臨床醫學導論是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醫學專業整個本科教育的引導環節,目的就是讓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引導醫學生認識醫學和醫學的責任[5]。對于醫學生而言,早期接觸臨床能夠讓學生更早地去了解自己將來所從事的行業,更早地去理解醫學的意義,這對醫學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彌補了傳統臨床醫學課程存在的不足,對補充人文教學存在的某種缺失有著極大的意義。由于低年級本科醫學生還沒有深入地接觸醫學專業知識,無法很好融入到臨床醫療當中。臨床醫學導論實習使他們能夠在學習臨床課程前就提前接觸到臨床,不僅增強了學生們對專業醫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并且可以培養他們作為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與此同時,實習又能讓他們對我國的醫療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在醫學生被培養成為醫生的在校教育和終身職業教育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臨床醫學導論作為全程醫學職業素養培養課程體系開設的最早的課程,主要是讓醫學生對醫學有初步的認識,盡早認識醫生的責任,提高對醫學的學習興趣,盡早適應醫學生的角色。根據我國醫療環境和醫學專業教育的特點,臨床醫學導論實習通過參觀觀摩、操作演練等方式,讓醫學生們更早地接觸臨床,通過引導醫學生對職業的認同,加強醫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對其形成良好的醫學職業素養起到引導作用。
2.1使醫學生更好地認識我國目前的醫療狀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逐步完善,醫療衛生事業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但我國目前醫療行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與矛盾。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醫療資源無法得到平均分配,目前大多數社區醫療機構軟件和硬件設施都較為薄弱,無法滿足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相比之下大型綜合型醫院醫療設施和醫療技術都較為優越,越來越多的群眾僅根據個人偏好而不是疾病情況選擇大型綜合型醫院,導致大型醫院人滿為患,部分重癥患者無法得到應有的診治,造成有限醫療資源的浪費[6]。臨床導論實習讓醫學生們通過早期接觸臨床,能夠了解我國目前的醫療情況,對其未來的職業規劃有著重大的意義。
2.2讓醫學生了解醫生的責任感及使命感
醫護人員對實習生的帶教過程,既是傳授和學習醫學知識的過程,又是引導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社會對他們的要求不僅是技能的熟練、良好的專業知識,還包括了待人處事、與人溝通的能力。一個醫生的職業素養包括了嫻熟的醫療技術、牢靠的專業知識臨床的思維能力以及對待患者的人文關懷等,而在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下加強醫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也是為了他們能夠更好地為臨床工作[7]。2.3激發了醫學生對學習醫學知識的興趣臨床醫學導論實習可以幫助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通過參觀實習、操作演練等方式提前進入將來的職業環境,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醫學知識,帶著問題去學習,能夠激發醫學生對于醫學知識的興趣,增強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接下來的臨床課程。另一方面對于學過的知識,能夠在臨床醫療活動中得到驗證,能夠學以致用就是對我們所學知識的最大肯定。
2.4提升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
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缺失是造成醫患關系惡化的原因之一[8]。近年來不斷發生醫療糾紛,更需要加強醫患溝通技巧培訓,在學校期間即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要想改善醫患關系,我們應該從醫務人員入手,從提高醫護人員的交流溝通能力入手,還應該加強對未來的醫務人員,也就是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并且,患者的病因通常除了身體因素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視,醫患之間耐心的交談和細心的解釋在診斷和治療上也是必要的環節。因此,臨床導論實習能夠提升醫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為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奠定基礎。
2.5使醫學生能首先擁有仁愛之心
醫學職業是特殊而神圣的職業,它的從業者不僅僅需要高超的專業技術,而且需要高尚的職業道德。醫學是一門特殊的以人為本的科學,所面對的是有生命、有情感、有尊嚴的人,醫務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備嚴肅的職業操守,更要有高尚的仁愛思想。“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是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醫學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個病人,而醫療活動中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便是對醫療技術局限性的最大的彌補。醫生不僅僅要減輕患者身體上的病痛,更要懷抱一顆仁愛之心,擁有一顆仁愛之心是一切醫療活動的起點。臨床醫學導論實習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求醫學生們在沒有步入行醫道路之前,應該首先學會如何關懷、安慰他人,如何有一顆仁愛之心。綜上所述,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貫穿醫學專業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全過程[9]。職業素養的培養僅靠一門導論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其養成離不開專業技術的支撐,因此,在醫學院校教育過程中的醫學基礎階段,在全面實施醫學基礎課程整合和實驗教學改革的同時,應特別強調在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進行職業態度和專業素質的引領,為培養未來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醫師打下良好的基礎[10]。
參考文獻
[1]田懷谷,黃新建,汪文新.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現實審視及其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5):84-86.
[2]周維紅.淺析美國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職教通訊,2015(31):45-48.
[3]李進華.淺談實習期間如何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8,11(32):70-71.
[4]王英杰,王晶,王振方.本科醫學生對《臨床醫學導論》課程早期接觸臨床見習的效果評價等[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7,4(34):355-356.
[5]眭建,胡維,張偉,等.強化醫學導論課程對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8):90-91.
[6]鄧詠詩,郝中琦,王曉東.不同國家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比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4(26):185-186.
[7]聶曉敏.醫學生職業精神養成規律與路徑淺議[J].人民論壇,2015(17):160-161.
[8]劉曉飛,王中海,秦雯,等.在線教育在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與哲學,2018,10(39):77-79.
[9]唐煥韶.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重視醫學職業精神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0(29):88-90.
[10]王維民.實施醫學生的全人教育塑造醫師職業精神[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0):732-734.
作者:遲鑫姝 梁逸超 楊清 單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學生科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普外科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