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東南亞與非洲交往特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東南亞與非洲同屬于環印度洋經濟圈,在兩個地區又各自有著極具影響力的地區間區域組織東盟和非盟,東南亞與非洲同為正在迅速發展和崛起的地區,在各自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密切兩地區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交往關系,積極尋求合作共贏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東南亞和非洲交往的特點
(一)古代、近代交往的特點
1.以自發的海上經貿交往為主據民間傳說和史料記載,東南亞和非洲的交往始于古代,近代有了大發展。東南亞地區自古為海上重要運輸通道,并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與人口資源,東南亞國家發展經濟模式以及對外交往模式又主要是以海上貿易為主,利用海上交通運輸原料至非洲或是運輸來自南洋(今東南亞)勞工或華人勞工至非洲東岸;而非洲地區擁有良好的港口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在古代和近代,東南亞與非洲的經貿交往十分頻繁,一些東南亞國家將其種植的茶、香料、水稻、椰子等農產品及手工絲綢、紡織制品等運往非洲銷售;非洲也將其種植的咖啡、蓖麻等農產品遠銷到東南亞,兩地區經濟交往以各國自發的經貿交往為特質。
2.經濟交往,帶動文化交流東南亞與非洲各國的經濟交往,帶動了兩地區文化的交流。據資料記載,公元3~5世紀和公元8~13世紀,印度尼西亞人分成兩批移居至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尼人不僅帶去了東南亞的農作物,如:水稻、芋頭、香蕉、椰子和甘蔗,以及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和科技,還促進了語言為文化的交流,例如:馬達加斯加語從馬來—玻利尼西亞文化中吸收了94%的基本詞匯,形成了馬兒加什語。
(二)現代交往的特點
1.政治交往方面與對外關系事務上求同存異東南亞與非洲各國由于有著相類似的與殖民主義相斗爭的經歷和相類似的獨立背景,因此兩地區有著較高的歷史認同感和政治認同感,尤其是在第一次亞非會議召開之后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東南亞與非洲國家基本上都奉行和平中立與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反帝、反殖、反霸和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南合作;強調非洲與東南亞國家的統一與合作,把每個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的獨立和解放看作共同的事業,團結合作,相互支持。東南亞及非洲的大部分國家同屬于參與不結盟運動的國家,恪守不結盟運動的宗旨,即保持中立、不與任一大國結盟、不干涉他國內政。但是在不干涉他國內政方面,東南亞國家與非洲國家有著明顯區別。東南亞國家堅持傳統的不干涉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也不允許他國干涉本國內政,更強調主權意識;而一些非洲國家將不干涉原則與不漠視原則混合,在傳統的不干涉的原則上,出于人道主義立場加入了不漠視原則,漠視外部力量介入國內主權事務,以平息國內不同組織之間的內戰。因此,東南亞與非洲國家在政治交往時候,有一定的分歧,但是彼此尊重求同存異。目前,東南亞與非洲國家,大部分均屬于發展中國家,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東南亞與非洲并不毗鄰,東南亞地區又為世界各大國主要角力的戰場,東南亞各國忙于斡旋于各大國之間,推行“大國平衡戰略”,所以在與非洲的政治交往方面略顯匱乏。
2.以自為的經濟交往為主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尼的萬隆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了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和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亞非會議最后公報》,確定了指導國際關系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的召開,成為東南亞和非洲交往和國際關系的重要拐點,開啟了東南亞與非洲關系自為經濟交往的新篇章。萬隆會議在東南亞國家與非洲國家經濟交往方面,強調發展亞非地區的經濟,鼓勵與會國在互利與互相尊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實行經濟合作,并為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措施。萬隆會議后東南亞與非洲各個國家在經濟上取長補短,相互支持,簽訂貿易協定和實施進出口的相互優惠措施。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而東南亞地區在金融危機中卻展現了不一樣的經濟活力,成為世界各國投資的聚集地。東南亞依托各國投資經濟迅猛發展,非洲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但是非洲地區的海外平均收益率高達33%。非洲的高風險與高回報并存的經濟特點使非洲成為了發展的最后一塊熱土,由于東南亞地區積極推行經濟改革,轉變為外向型的經濟戰略,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也積極的出口東南亞的商品以及技術,非洲的高回報率吸引著東南亞各國的投資,因此兩個地區的經濟交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3.由單一國家交往逐步過渡地區區域組織間的交往隨著東南亞與非洲單一國家之間交往的增加,東盟與非盟之間相互合作次數迅速增多,使節往來增多,雙邊協議增多,發展戰略信息共享以及產業、貨物、服務和勞動力的互動迅速增多,東南亞與非洲國家之間的交往,發展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往。在各地區交往越來越密切的今天,唯有將地區的單一國家交往逐步過渡為地區間區域組織間的交往才能發揮整體力量取得大于各個單一國家相互交往所取得利益之和的利益。
二、東南亞和非洲交往的意義
(一)政治方面東南亞與非洲各國通過政治交往鼓舞了兩個地區的人民勇敢加入獨立戰爭中去,最終取得了反帝、反殖、反霸戰爭的勝利,也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和發展。非洲各個正在處于內戰的國家借鑒東南亞各國的先進經驗,在治國理政、國家發展模式等問題上,加強政治合作與交流。東盟和非盟的交往的增多,加強了東盟與非盟政治上的對話合作機制,有利于促進兩地區甚至全球的政治對話機制的全面發展,有助于兩地區在經濟交往的基礎上深化政治交往,對轉變和完善全球的安全機制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體現在反恐方面,東南亞和非洲的各個伊斯蘭國家可形成互通有無的情報信息網,防范極端宗教主義的出現以及傳播。共同聯手打擊威脅本國以及地區安全的恐怖主義,減少極端恐怖主義在兩地區出現的可能性,為全球的反恐事業貢獻出一份重要的力量,維護本國以及地區甚至全球的安全。
(二)經濟方面東南亞各國與非洲各國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開放市場,對全球越來越具重要性。東南亞國家需利用廉價的資源迅速占領市場,而非洲擁有廉價且豐富的市場,并具有收益率較高廣袤的市場,通過交流和轉讓技術,注入資金,運用有效經濟增長的戰略可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增長,可以促進東南亞以及非洲各國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時,由于東南亞與非洲各國有著類似的發展經驗,非洲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加強與非洲國家的經濟交往,非洲各國可總結和借鑒東南亞各國發展經驗和教訓,發展本國經濟。同時東南亞與非洲的經濟交往也促進了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引起世界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以及發展模式的新的探尋。
(三)文化方面東南亞與非洲有著不同的文明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兩地區的交往促進了兩地區的文化交往,使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區大放異彩,同時也促進了亞非文明的現代復興,兩地區因有自身歷史文化基礎和文明積淀支撐,這將引起世界歷史大變動的過程,同時對兩地區間以及兩地區內部關系的加強具有深遠的意義??傊?,作為全球兩大投資熱點的東南亞與非洲,其交往關系隨著兩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各國內部政治日趨穩定將日趨緊密。東南亞與非洲仍將不斷深化南南合作,積極發展政治對話機制,對建立亞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必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者:何雪倩 單位:云南大學 國際關系研究院